湘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四单元第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4-12-21 22: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宜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裴洋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湘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四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第一课的内容。“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知晓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由于我国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堂的忽视,使得当代中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相当淡漠,对学生进行中国音乐文化的学习非常必要。鉴于此,在这节课上,通过聆听分辨三首中国音乐,古琴独奏曲《酒狂》、琴歌《阳关三叠》和楚调《八音和鸣》,激发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音乐,参与到学习中来。21cnjy.com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通过对《八音和鸣》中“和”字的辨析,提升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表达中国人民“以和为贵”的文化思想,教育学生以“和谐世界”为理念,发奋学习,努力有为,为建设强盛中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己所能与世界人民和谐共处,合作共赢。21·cn·jy·com
2、 教学目标:
1、 能认真听赏本课的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能用简介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表演与歌唱等活动,大胆的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3、能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能随乐哼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能为《八音和鸣》的前奏编配简单的器乐合奏。
三、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
4、教学过程
导入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孕育了绚丽灿烂的音乐文化。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许多奇迹,成为了世界东方音乐的代表。21教育网
1、看视频,回忆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画面?
2、他们演奏的是什么乐器?
3、张艺谋导演为什么用“缶”来欢迎世界的宾朋?
一、“听古韵,忆古人”
1、了解古琴
2、欣赏《酒狂》
3、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听古韵,忆古人”版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及其文化内涵。通过欣赏《酒狂》感受古人高尚情怀。)
二、“唱琴歌,诵经典”
1、诵读诗歌
2、教师范唱《阳关三叠》
3、学生学唱《阳关三叠》
(设计意图:通过“唱琴歌,诵经典”版块的学习,使学生唱会琴歌《阳关三叠》,并通过吟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古典诗词的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奏古乐,赏八音”
1、了解八音乐器
2、欣赏《八音和鸣》
3、学奏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奏古乐,赏八音”版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乐器。并感知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体会合奏的魅力。)www.21-cn-jy.com
四、“明哲理,争朝夕”
结合乐曲《八音和鸣》,分析一下《八音和鸣》中的“和”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明哲理,争朝夕”版块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八音和鸣》中“和”字的意义,养成学生爱好和平珍爱和谐的崇高情怀。)2·1·c·n·j·y
结束语:“和”暨和谐、和睦、和平之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讲究和谐之美,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从音乐中悟出“和为贵”的道理。“和”使家庭兴旺、“和”使民族富强。“和为贵”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愿我们每一个人拥有“和善”!愿天下每一个家庭拥有“和睦”!愿世界每一个民族拥有“和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