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携手安粮情,共创新未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一课为依托,将本课主线设计为携手安粮情、共创新未来,并对教材的三个子目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进行整合,将本课设计为悲哀:小农局限、喜讯:农业新声和困境:时代挑战三个部分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悲哀:小农局限和喜讯:农业新声的讲授,让学生感受生产力以及科技发展对农业的巨大作用,了解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通过困境:时代挑战的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惜粮以俭德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穿插我国减贫奇迹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点到面,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通过《中外历史刚要》上、下册的学习和本单元第1、2课的学习,为理解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更希望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备课时为学生创设情境,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运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碎片知识体系化。由于学生们基本都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对于农村日新月异的农业机械发展并没有清楚、宏观的认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维护粮食安全,养成克勤克俭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认识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迁,感受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将材料与自身实践相结合,设身处地的感受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迅猛之势。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现代化农业步伐迈进很快,对于世界消除饥饿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以实际行动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教学难点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粮食安全特点一、悲哀:小农局限 望变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喜讯:农业新声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粮食安全三、困境:时代挑战 食品安全 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超市商品图片。同学们经常去超市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被摆放在不同的区域,因为不同事物会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而且每种食物都有保质期,那这些食物是如何生产的,为了延长食物的存储时间我们会采取什么方法呢,我们经常看到食物中毒的新闻,那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通过展示鲜活的图片,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情景,设置的问题又增加了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悲哀:小农局限 1特点:教师展示古代农作及劳动工具的图片。2望变:教师通过展示《中国西汉——清代各朝饥荒情况分布表》和相关文字材料。过渡:同学们,同时期的欧洲人民也在艰难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于是人民无比渴望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粮食产量,此时,农业领域传来喜讯,新的声音高昂在农田上空,一种崭新的农业模式就此出现了!这种模式能够改变人民温饱的梦想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喜讯:农业新声。 依据ppt展示的图片,回忆向前所学知识,小农经济有何特点?在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农民们能否过上温饱的生活呢,在面对灾害时,其抗灾能力怎样呢? 复习所学知识,回忆小农经济的特点,锻炼信息提取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为下面对比现代农业的特点做好铺垫。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在方法上初步形成孤证不举,多则材料相互印证的实证意识,印证“人民苦已”的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二、喜讯:农业新声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农业和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蒸汽驱动的大型拖拉机,引导学生思考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进程:请大家依据课本第1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表现: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它的表现。机械现代化育种现代化化学现代化经营模式现代化4.分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过渡:食物不仅是生产出来就行了这么简单,如果不进行恰当的储存,那么许多食物在还未送入人口中就已经腐坏了,那么生产出来的粮食便会失去它的意义。从古至今,食物储备技术一直是伴随着食物生产共同发展变化的,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食物储备的传统技术有何表现?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又有何表现和意义?(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教师展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存储粮食的器具。教师出示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的材料1.食品保存教师展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食品保存的器具。教师展示冷链物流产业流程图,展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过渡:同学们,起学习了第三课的前两子目,了解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发展欣欣向荣,粮食和食物的发展似乎也迎来了一片光明,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视频,观看的同时思考,现代粮食和食物的发展面临着怎么样的挑战呢? 依据材料,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带问题阅读教材补充表格。了解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探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对比古今粮食储备器具的不同,并思考其进步之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粮食储存的智慧。对比古今食品保藏器具的不同,并思考其进步之处。学生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观看视频并思考现代粮食和食物的发展面临着怎么样的挑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是科技进步的结果,通过图片史料及文字史料互相印证让学生在时空观念下感受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图文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袁隆平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伟人,以袁隆平为引来讲农业技术的突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科学家们严谨的态度和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引出现代化农业的具体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使用唯物史观的学习方法,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现代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并思考该如何解决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感受科技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迁,感受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学们对农业发展的前景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科技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要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通过视频的播放,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困境:时代挑战 (一)粮食安全1.视频中全球饥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8.9%,这是一个如此恐怖的数据,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粮食安全问题的产生呢?教师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2.展示表格,学生进行补充,各国各显神通。3.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为应对粮食安全的中国智慧和援助他国的大国担当。4.展示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之前的小组为单位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各国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呢?(二)食品安全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视频中,科技与狠活的存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惶恐不安。请大家依据下列材料和漫画分析,食品生产中出现了什么问题?3.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事件让人触目惊心。3.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各国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而制定的治理良策。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向前所学知识思考,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什么意义 依据材料思考,倒是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参考课本15-16页完成表格。了解我国的政策及措施,了解我国的援助事迹。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各国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呢?依据下列材料和漫画分析,食品生产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罗列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事件。了解食品安全的应对措施。思考,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什么意义。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树立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帮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将材料与自身实践相结合,设身处地的感受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迅猛之势。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对于世界消除饥饿有着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结合现实情况,让学生从现实出发,将问题放在特定的时间思考,从而形成对粮食安全问题地客观认识;自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从实际出发,厉行节约,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通过漫画,讽刺不法商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安全的危害,依托材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基本史实,同时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行总结和升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粮食问题的解决需要国与国之间的竭诚合作,点明主旨:携手安粮情,共创新未来;感受中国在国际上的担当与责任,自觉树立全球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反思
首先,课件的设计应该简短且线索明晰,让学生能把握所授课程的整体框架和脉络,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内容;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还要紧扣课本主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调整后自己的状态,以此去带动学生,并且还要组织好语言,进行过渡和启发,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材容量大、内容多、知识线索事件多,较难及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新教材增加一些史料,包括文字、图片、文物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本课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学习难度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