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和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把教材内容进行有逻辑的整合,采用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走进历史,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最后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课题及教材地位本课课题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是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是《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下启第9课当代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在本单元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2.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近代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与商业贸易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本课一共包括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二子目是“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两个子目之间呈现出因果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商业贸易发展变化的背景和条件,商业贸易发展变化深受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情况分析由于本课的部分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课中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如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学生在高一时期已经掌握本课部分相关知识,并形成一定历史认知,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选择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物品——棉花,以棉花贸易的发展折射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在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展示15--18世纪中英茶叶贸易情况,了解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认识世界市场中心演变对商业贸易的意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了解工业革命以来棉花贸易在欧洲、亚洲的发展变化,认识商业贸易发展对世界市场中心演变的影响,培养史料实证意识。(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世界市场中心的演变,认识商业贸易在世界市场中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涵养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之间的联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给学生播放一段简要介绍书籍《棉花帝国》的视频问:这段视频围绕一个什么主题?这一主题对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何种作用?2.出示材料2:棉花产业的传播活动的中心是印度。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从印度向西、向东和向南传播,使得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问:1.在18世纪之前棉花产业的中心在哪里?2.1780年棉花产业的中心又在哪里?3.为什么此前与棉花无缘的英国,后来能成为棉花帝国的中心呢?棉花贸易发展又折射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怎样发展历程? 观赏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设计的主要线索。让学生认识到18世纪前后棉花产业中心的变化,为什么此前与棉花无缘的英国,后来能成为棉花帝国的中心呢?棉花贸易发展又折射出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怎样发展历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引出本课所学。
一、世界市场中心初变:英国中心确立——从棉花帝国边缘到中心 (一)世界市场中心初变原因1. 利用机遇(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出示材料3:欧洲人依赖从远方进口的原棉,却不能对这些地区施加多少控制。在1600年时,绝大部分欧洲人还穿着亚麻和羊毛制成的衣服。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棉纺织业几乎停滞不前”。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设问:1600年以前多数欧洲人无法穿上棉布的原因?出示地图1:设问:1600年之际,为欧洲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哪些机遇?(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示地图2:出示材料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亚洲、非洲、美洲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带动了西欧的崛起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的规模,改变了世界市场中亚洲(尤其是中国)占主导的格局。——摘编自许伟、薛权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设问: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对世界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出示地图3:设问:世界市场发展为欧洲解决棉布问题提供了哪些条件?(3)商业经营方式转变出示材料5:为了以更有利的价格获得大批量印度棉布,欧洲各个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开始积极卷入印度棉布生产过程。他们逐渐地变成了统治者……公司越来越多地使用暴力。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设问: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棉布难题?出示材料6: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编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设问:东印度公司拥有哪些特权能解决棉布难题?出示四幅图片:利物浦棉花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英格兰银行设问: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织品贸易提供哪些便利?2.创造机遇出示材料7:在整个17和18世纪,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棉纺织业几乎停滞不前”,欧洲制造商对原棉的需求不大。欧洲、非洲以及美洲奴隶种植园对棉布的需求却增长了。但欧洲的产量不足以满足这一需求。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设问:1.17、18世纪英国棉织业面临何种困境?出示材料8: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的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设问:2.18世纪英国人如何摆脱困境?出示材料9:到1780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800年至1860年间,棉产品占英国出口总值的40%至50%。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出示材料10:机械化的棉纱生产在世界许多地区的迅速普及和指数式增长,企业在安装了用于纺纱的骡机之后,平均每个工人的生产力增加了一百倍。——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设问:英国为何能从曾经的棉花网络的“边缘”发展成为“中心”?世界市场中心初变结果出示地图4:设问: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对英国在棉花帝国的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地图,归纳答案,了解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为解决棉花难题提供机遇。结合地图和材料认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观察图例,分析地图认识世界市场发展为欧洲解决棉布问题提供诸多条件。分析材料,思考问题,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转变,东印度公司受英国女王特许,拥有特权,通过暴力方式获得印度棉布,解决棉布难题。分析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了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了融资渠道和贸易场所。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认识17和18世纪英国棉织业面临无法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的困境。 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认识18世纪英国通过开展工业革命摆脱棉织业产量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困境。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认识英国通过开展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推动棉布生产扩大,满足世界市场需求,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观察图例,分析地图,思考问题,认识工业革命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为英国提供棉花原料,并成为英国输出棉织品的重要场所,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结合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学会分析地图,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地图,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结合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学会分析地图的方法,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世界市场中心再变:多中心鼎立——英国棉花帝国中心面临挑战 (一)世界市场中心再变原因1.面临挑战(1)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棉织产业发展出示四幅图片:汇丰银行、上海轮船招商局及股票、南通大生纱厂、1900香港先施百货公司设问:近代商业经营变化为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迎来哪些机遇?出示材料11: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雇用了252031名工人。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出示图表1:1875-1914年印度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设问: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棉织产业发展情况?出示图表2:1820-1920年英国对中国和印度布料出口总量示意图设问:20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棉纺织产业发展将对英国棉纺织产业带来什么影响?出示地图5:设问: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是否能抓住机遇解决棉纺织业难题实现翻盘?(2)资本主义多国贸易竞争出示材料12:1860年至1900年间,欧洲大陆的棉纱锭数量占全球比例缓慢增长。美国的纱锭数在世界的占比也增长了,挤压了英国的占比。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设问:20世纪初英国棉织产业出现什么变化?出示图表3: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英国棉织产业变化折射出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什么变化?(二)世界市场中心再变结果出示史料13:到了1963年,欧洲对棉花帝国的统治结束了。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只能占全球棉布出口的2.8%。……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它的核心。——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出示图表4: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设问:20世纪以后棉花产业中心发生什么变化?博古通今:历史启示出示图片:2021年新疆棉事件出示材料14:中国国家官僚机构和资本家临从机械化棉花生产中获利的诱人前景,这些现代化的精英开始支持国内工业化项目。他们与外国企业家合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政府认为,中国需要棉纺厂来抵抗外国压力,为这些企业提供战略支持。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合作探究:结合世界棉花产业中心变迁的史实,探讨中国棉花产业在当今世界市场中应当如何促进自身长远发展? 分析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认识伴随西方列强侵略,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为中国棉织业发展提供了技术革新、融资渠道和贸易场所。分析材料和图表,概括归纳答案,了解到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棉织产业发展迅速。分析图表,概括归纳答案,认识到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棉织产业迅速发展对英国棉纺织产业产生冲击。观察图例,分析地图,思考答案,认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为商业贸易发展提供诸多机遇。分析材料,概括归纳答案,了解英国棉织产业受到美国挤压。分析图表,归纳答案,认识世界贸易格局从英国中心演变为多中心。分析材料和图表,概括归纳答案,认识20世纪以后棉花产业中心由英国演变为中国。联系时事,分析材料,合作讨论中国棉花产业的长远发展道路。 分析图片、图表和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结合地图,联系所学知识,学会分析地图的方法,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和图表,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发散学生思维,发挥历史的功能,以史为鉴,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回顾伴随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近代以来中英棉织产业持续发展,英国从棉花帝国中心走向边缘,而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棉纺织业中心,但遭到西方国家的恶意诋毁。在当今世界市场中,中国不再是忍让欺辱的弱小国家,而是一个负责人的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棉织产业和平崛起!
课后练习 【原创试题】斯文 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中用三幅图示描绘了三个阶段的“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I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II阶段是1600-1780年,III阶段是1780-1860年,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为以下三幅图找到正确的时间阶段并说明理由。 激励学生多利用课外多阅读历史专著,在掌握充足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设计以棉花帝国变迁为主线探究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创新之处;运用地图、文字等材料,史料类型丰富多样;充分利用地图和图表,中西对比联系,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缺点:在设问方面缺乏一定梯度,某些问题设置较难;时间掌握得不太恰当,在细节设计方面还需好好打磨。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