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案
(教学对象:新高考地区,选修选考历史)
【课标要求】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梳理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学习难点:基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2.特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内容: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
外交方针 针对对象 意义
“另起炉灶” 国民政府 改变半殖民地性质,建立独立自主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帝国主义国家 巩固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
“一边倒” — 在冷战背景下不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4.外交成就: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
二、20世纪50-60年代的外交
1.背景:国际局势缓和、经济建设需要。
2. 外交成就:
(1)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2)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求异”方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
(3)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三、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外交
1.1970年至改革开放前:
(1)背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外交成就:
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与改革开放的展开。
(2)外交成就: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①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③世纪之交,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④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⑤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⑥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⑦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
⑧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⑨中国还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2. 外交成就:
(1)特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2)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4)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综合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缔约国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缔约国担任在此次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长春铁路应该中苏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宣布大连为一自由港,对各国贸易及航运一律开放。中国政府同意依据协定,在该自由港指定码头及仓库租与苏联。由苏联经该自由港进出口货物免除关税,本协定期限定位三十年;为加强中苏两国之安全以防止日本再度侵略起见,中华民国政府同意两缔约国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节选自联合国条约汇编之《中华民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友好同盟条约》及附件 ▲材料二: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同意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对日和约缔结后,但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红军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他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侵略因而被卷入军事行动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议及苏联政府同意,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以利共同对侵略者作战。——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附件▲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贷款,以美元计算,总数共为三万万美元。苏联政府同意以年利百分之一的优惠条件给予贷款。——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附件
概括材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与材料一条约相比,材料二、三条约内容的重大变化。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共同纲领》总纲中被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二: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著《当代中美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者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结合上述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选必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案 参考答案
1.答案:
内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抗击日本;长春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大连港为自由港,旅顺口军事基地中苏共用。
变化:废除了若干不平等条款:中国收回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港;中国争取了大量苏联贷款。
2.答案:
(1)外交政策:“一边倒”。原因:国际上出现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一致性。
(2)重大变化:中苏关系彻底破裂。影响:使中美两国对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促使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欧洲国家的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论题/观点参考:
论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阶段性“里程碑”。
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显著增多,与中国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显著增多,推动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随后的外交实践,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