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7 22:2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加菲尔德被刺杀
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
第六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目 录
一、探新制之源—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识新制之本—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三、析新制之貌—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概念阐释:何为“文官”?
服务于国家
在行政部门任职
文官仅指在法律上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内政和外交的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1977年英国内阁对文官概念的解释
5-18世纪的西欧官员任用制度的演变
5-13世纪
14世纪后
17世纪
官员选用方式
政治发展特征
封建制度
民族国家发展
资本主义
制度建立
无需职业官员
国王挑选亲信恩赐官职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
忠于个人
18世纪
政党政治
发展
“政党分肥制”
忠于政党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历史因素
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实行恩赐官职制。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
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历史因素
阅读材料,近代文官制度确立前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有何弊端?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行政效率底下。
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
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阅读材料和教材,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文官制度的建立?
*政府管理职能膨胀需要建立高效职业官僚体系。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需要能为他们利益服务的人才。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思想因素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这些主张和要求正好反映了人们要求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愿望,因而成为文官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阅读材料思考,启蒙运动是如何影响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呢?
*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思想成为理论基础。
*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外部因素
4.外部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中国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据不完全统计,在1570-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达70多种。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仿效,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
——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科举制度是如何影响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
*公开考试、择优任官成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借鉴。
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2.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3.思想因素:启蒙思想的影响
4.外部因素:科举制提供借鉴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下院议员
设常务次官
18C初
19C初


发展情况
议会开始限制国王任命官员权力。
政府官员按政务官与事务官进行分类。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设文官委员会
完善考试录用制度
1855
1870
1854
建议报告
文官退休制度
19C末-20C初
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颁布法令
再次颁布法令
奠基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克里米亚战争的推动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为了限制和削弱王权,摆脱国王对议会的控制,加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于1701年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该法规定:从汉诺威王朝以后,凡接受皇家薪俸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大臣外,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此后英国的政府官员便开始有了“政务”与“事务”的区分。
——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思考1】:王位继承法为何要限制“接受皇家薪俸及年金的官吏”,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呢?
理由:限制国王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议会,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大政方针。
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思考2】:为什么会出现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途?政务官和事务官
的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
原因: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
作用:实现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1868年,自由党大选胜利,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很快擢用罗伯特 劳为财政大臣,政治改革核心形成。政府在采取措施之前,仍然先做调查。结果发现:在1855-1868年所录用的9826个文官中,仍有7033人未经任何竞争性选拔而得到任命,经过有限竞争选拔2765人,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28人。
——G.德鲁里和T.布彻:《现代文官制》
1870年6月4日,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思考3】:为什么1870年颁布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呢?
原因:1855年颁布法令设立文官委员会,但仍然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1870年颁布的法令规定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走向完备。
19世纪初 1855年 1870年 1883年 二战后
英国始设常务次官
英国建立文官委员会,对侯选人考试录用
英国规定重要文官必须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美国建立文官制度
法、德、日等国建立
文官制度
文官群体出现
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
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文官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
2.文官制度的扩展: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文官非因工作上的重大过失不被免职,终身任职。
——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论功晋升、法律保障
入 职
任 职
晋 升
从“一个文官的职业生涯”说起
1.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退 休
西方文官退休制度的建立受到一系列的立法影响:1853年法国颁布的对年老官员提供退休保障的法律、1859年英国制定的《年老退休法》等。 ——杨百揆、陈子明等《西方文官系统》
生涯 类别 特点 影响
入职 录用方式 人才要求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任职 工作原则 政治中立 职务常任
晋升 退休 保障机制 法律保障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积极性
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优秀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保证了文官忠于职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对资本主义国家:
*规范了西方国家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巩固和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对世界: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和宝贵经验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局限性
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容易滋生官僚主义
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2.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大量官僚主义的现象严重存在,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机构之中。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繁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冉隆勃《文官制度在英国政治中的特殊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以英国为例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探究拓展: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 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 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 “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 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苏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资产阶级政治家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无产阶级政治家
(认识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
本质: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
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传统官制的弊端
工业革命的推动
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
英国——最早
影响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论功晋升、法律保障
积极
弊端
其他欧美国家
西方的文官制度
特点
小结
它是工业革命、政治民主化、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形成过程,既受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又与近代西方社会转型相伴随,也对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