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唐朝《礼宾图》壁画
材料1:蕃客(外国宾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朝贡礼品)、道里远近(路程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
——王溥《五代会要》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
从商朝的“宾”,周朝的“小行人”,秦朝的“典客”
到唐朝的“鸿胪寺”,这些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史料阅读P63
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朝贡体制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外
对内
随堂检测
1.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A.窦宪出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D.文天祥抗元
三个认识:
①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都属于国内战争
②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是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
③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控制区域都是中国疆域的一部分
√
材料3:“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中国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和政权”。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图一 秦朝形势图
图二 西汉形势图
图三 唐朝形势图
图四 元朝形势图
图五
北击匈奴
南抚夷越
两广设郡
西域都护府
河西四郡
大都护府
和亲
都督府
羁縻州
宣政院
设置行省
征发赋役
图五 明朝形势图
九边
土司
都司、卫、所
图六 清朝形势图
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理藩院
满蒙联姻
伊犁将军
作用:疆域不断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
方式:设置机构、战争和亲、册封、互市、改革、民族迁徙等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统一多民族国家
大一统条件下
各民族大迁徙、融合
元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 ,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五代辽宋夏金
政权并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春秋战国
奠基
大交融、大发展
巩固和发展
自主学习:依据课本第61页单元导读,梳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变的历程。
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材料4:“《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长经,古今之通谊也。”西汉思想家董仲舒适应时代需要,将大一统上升到天地常理、历史规律的高度。从此,追求大一统成为历代政治家们国家治理的理想与目标。
——卜宪群《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化上的大一统观念
材料5:通过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国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的供给,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
——杜君立《历史的慰藉》
开放马市
经济上的交流与互补
思考: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边疆地区: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中原地区:道-州-县
因俗而治、以夷治夷
“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灵活性
唐朝疆域形势图
羁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管理边疆民族的一种常用政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治理方式
【概念解析】羁縻政策
笼络、间接控制
材料6: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
——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3.蒙古
阅读课本65页,结合纲要上,完成如下内容
4.新疆
5.西藏
1.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
大臣 ;1793年颁布《钦
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伊犁将军
总揽军事事务
2.东北
与唐相比,清朝如何“强化”边疆治理?
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直接有效治理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小结:在历史上,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经济的交流与互补,文化上的大一统观念,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探究:清朝疆域治理的重要意义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7:中国各族人民从民族认同到对统一国家认同经历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淀和整合,清朝统治的这300年才最终成为定局。清朝的疆域观超越了历代汉族帝王所固有的“天下观”之窠臼——对领土、主权、边界有着清晰的界定与认知。
——杨学琛《清朝的民族政策》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版图奠定,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定型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时空坐标
北击匈奴
南抚夷越
攻打匈奴
河西四郡
西域都护府
文成公主
大都护府
都督府、
羁縻州
少数
民族
政权
并立
宣政院
澎湖巡
检司
修长城
设“九边”
都司卫所
土司制度
理藩院
驻藏大臣
改土归流
玄奘、
鉴真
日本
遣唐使
海上
丝绸
之路
马可·波罗来华
《尼布楚
条约》
马戛尔尼
来华
时空定位
陆上丝绸
之路;甘英出使大秦、沟通倭国
郑和
下西洋
自主学习:梳理教材,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时间轴补充完善。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讨论·探究:以下三个外国人来华状况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对外交往趋势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衔 命远邦,驰聘上国”
从表象看本质:
保守封闭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开放包容、与时俱进方能自立民族之林。
开放包容
封闭自守
马可波罗对东方的记述,掀起了西方世界的“黄金热”,西方人开始向东方进发。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经济文化繁荣
疆域辽阔
海陆畅通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
天朝上国、小农经济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认为天朝地大物博、不需要与外界贸易,关闭了中国的大门。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2019年民族团结大会的讲话》
课堂总结
小夏同学准备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视野下的各族关系”为主题,举办一场展览。请你帮他补充收集主题相关的材料,协助完成此次布展,并说明理由。
课后作业
【唐】阎立本,《步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