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8: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他是谁?
孙悟空
1.请将下列悟空的称呼按得名的时间先后填入表格,并说明称呼来源。
①斗战胜佛 ②齐天大圣 ③行者
④弼马温 ⑤千岁大王 ⑥孙悟空
⑤美猴王、千岁大王(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
⑥孙悟空(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
④弼马温(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②齐天大圣(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
③行者(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
①斗战胜佛(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
身份证
姓名:孙悟空
出生地:
社会关系:
父母( )师父( )
结拜兄弟( )师兄弟( )
兵器:
生平履历:
姓名:孙悟空
出生地:东胜神州傲来国
社会关系:
父母(天地) 师父(须菩提祖师、唐僧)
结拜兄弟:
(牛魔王(平天大圣)、蛟魔王(覆海大圣)、鹏魔王(混天大圣)、狮驼王(移山大圣)、猕猴王(通风大圣)、禺狨王(驱神大圣))
师兄弟:(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
兵器:如意金箍棒
生平履历:
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后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被天界封为弼马温,后被封齐天大圣,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经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最初的怕 二怕 三怕 四怕
悟空性格
悟空的“怕”
矛盾 情节
解决方法
《西游记》的第一回至第七回是孙悟空成长的第一阶段。
请同学们精读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在关键处做好批注。
你读出孙悟空 的性格特点。
大圣道:“我本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小结:在这一阶段,孙悟空一方面寻师寻艺,苦练本领,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孙悟空不愿受到任何束缚,只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想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对一切的不满意都要反抗、推翻。
率真任性、争强好胜。这一阶段是孙悟空的“本我”阶段。
率真任性、争强好胜
最初的怕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取笔过来!”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黄周星评:前番水晶宫前一路棒,此番森罗殿,又是一路棒,总来把柄在手,任从登山下海,上天入地,横冲直撞,无所不可。)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最初的怕 二怕 三怕 四怕
悟空性格
悟空的“怕”
矛盾 情节
解决方法
怕死
暴力
强者也有畏惧
率真任性争强好胜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
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wāng]羸[léi],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
第二次怕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桀骜不驯
金星趋步向前,径入洞内,面南立着道:“今告大圣,前者因大圣嫌恶官小,躲离御马监,……玉帝传旨道:‘凡授官职,皆由卑而尊,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领哪吒下界取战。不知大圣神通,故遭败北,回天奏道:‘大圣立一竿旗,要做齐天大圣。……悟空笑道:“前番动劳,今又蒙爱,多谢,多谢!但不知上天可有此齐天大圣之官衔也?”金星道:“老汉以此衔奏准,方敢领旨而来。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汉便是。”
悟空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不知什么人,搅乱了蟠桃大会,偷吃了玉液琼浆,其八珍百味,亦俱偷吃了。”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得之不易又亲手毁之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最初的怕 二怕 三怕 四怕
悟空性格
悟空的“怕”
矛盾 情节
解决方法
怕死
暴力
强者也有畏惧
得之不易却亲手毁之
怕名分低微
暴力
桀骜不驯
心高气傲
率真任性争强好胜
《西游记》的第八回至第五十八回是孙悟空成长的第二阶段。
我们一起精读其中孙悟空的三次出走,看看孙悟空在这一阶段的性格特点。
聚焦三别三回,看第三次“怕”
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孙悟空的第一次出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
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
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
任性冲动的“自我”
东海龙王跟孙悟空讲了“圯【 yí 】桥三进履”的故事之后,说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补写悟空的心理活动
小结:
从孙悟空的第一次出走中可以看到孙悟空内心的两个“我”之间的斗争:一个“我”依然率真任性,受不得一点冤枉,这是孙悟空的“本我”;另一个“我”在听取劝告,反思权衡,并做出改变,这是孙悟空的“自我”。
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这就体现出了孙悟空的成长。
听取劝告,反思权衡,并做出改变
【孙悟空的第一次出走后的归来】
行者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孙悟空的第二次出走】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懂得了感恩,忍住了委屈
小结:
这一次实实在在是唐僧错了,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却人妖不辨赶走孙悟空。
孙悟空一而再再而三想留下,但唐僧执意驱赶,孙悟空不得不走。
从孙悟空的流泪与不舍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成长:他记住了菩萨的教诲,懂得了感恩,忍住了委屈。
却说孙大圣恼恼闷闷,起在空中,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苦自忖量道:“罢!罢!罢!我还去见我师父,还是正果。”遂按下云头,径至三藏马前侍立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孙悟空的第三次出走】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学会寻求帮助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皂白之苦!”……菩萨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为僧,决不轻伤性命。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行者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请为悟空补全心理活动
小结:
上一次出走,孙悟空是“腮边泪坠”,
这一次出走,孙悟空是“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可见孙悟空这一次心里的委屈更大,因为孙悟空为保唐僧西天取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又一次的被驱赶。
但这一次他没有回花果山,而是寻求代表正义的菩萨和如来的支持。这又可见孙悟空的成长。
孙悟空的三次出走,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性格特点是不断变化的:
从 心高气傲,嫉恶如仇。

听取劝告,反思权衡,并做出改变
懂得了感恩,忍住了委屈
学会寻求帮助
孙悟空在三次出走和归来中,获得了巨大的(性格)成长
最初的怕 二怕 三怕 四怕
悟空性格
悟空的“怕”
矛盾 情节
解决方法
怕死
暴力
强者也有畏惧
心猿意马
行事乖张
得之不易却亲手毁之
怕名分低微
暴力
桀骜不驯
心高气傲
高傲却忍气吞声,处处受限却执意归队
怕难成正果
不抗衡规则
听取劝告,反思权衡,并做出改变
学会寻求帮助
懂得了感恩,
忍住了委屈
《西游记》的第五十九回至第一百回是孙悟空成长的第三阶段。
我们一起精读其中的三个片段,看看孙悟空在这一阶段的性格特点。
自第五十九回之后,孙悟空不再出走,而是一心一意,尽心尽力,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有时候,唐僧因为思乡或路途艰险而产生畏难情绪,是孙悟空进行宽慰、激励。孙悟空俨然已经成为取经团队的灵魂人物,带领大家一路向西。
【片段一】选自第八十回
老师父缓观山景,忽闻啼鸟之声,又起思乡之念。兜马叫道:“徒弟!我自天牌传旨意,锦屏风下领关文。观灯十五离东土,才与唐王天地分。甫能龙虎风云会,却又师徒拗马军。行尽巫山峰十二,何时对子见当今?”行者道:“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片段二】选自第八十七回
行者道:“不难!不难!我临行前,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那郡侯拜伏在地,哀告道:“但凭老师指教,下官一一皈依也。”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本,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行者却才欢喜。
小结:这一回目为“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为了帮助凤仙郡的老百姓求得甘霖,孙悟空劝告、引导郡侯回心向善,百姓人人归善,最终获得甘霖。
可见孙悟空此时心中心怀悲悯,惩恶扬善。已经完全超越了“自我”。
心怀悲悯,
惩恶扬善
【片段三】选自第一百回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小结:
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象征着外在的秩序与法则,因为此时孙悟空已将外在的秩序内化为他内在的秩序,内心已经有了“道德的底线”、“内心的法则”,因此,头上的金箍儿自动去除。
这也说明孙悟空已经完全抵达“超我”阶段。
孙悟空还怕吗?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
最初的怕 二怕 三怕 四怕
悟空性格
悟空的“怕”
矛盾 情节
解决方法
怕死
暴力
强者也有畏惧
心猿意马
行事乖张
得之不易却亲手毁之
怕名分低微
暴力
桀骜不驯
心高气傲
高傲却忍气吞声,处处受限却执意归队
怕难成正果
听取劝告,反思权衡,并做出改变
学会寻求帮助
懂得了感恩,
忍住了委屈
心怀悲悯,
惩恶扬善
无怕
没有松箍咒,但紧箍消失了
顺应规则
不抗衡规则
挑战规则
顺应规则
情节梗概 着眼回目 悟空名号之变化 “心”的历程
第一回
第 回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七回
第 回
九十八回
第 回
心猿意马
走 向

石猴→ →
孙悟空 → →
妖猴
孙行者

(结局)
猿熟马驯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美猴王
孙悟空
弼马温
齐天
大圣
斗战胜佛
孙行者
寻(求)




放(纵)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一百
十四
悟空的改变,是喜剧,
还是悲剧?
我认为这是一个喜剧结局。第一,孙悟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历练,抛却了内心原本的躁动和嗔念,由不谙世事的猿猴成长为“随心所欲不逾矩”,实质上是人格和精神的完善。第二,孙悟空被封斗战胜佛,这是对他忠于工作、忠于职责的褒奖,是对于他社会地位的承认。第三,孙悟空随唐僧取经,达成了求得真经,普度众生这一造福万民的壮举,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福音。由此可见,孙悟空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统一,也就是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了一个最圆满的结局。
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剧。第一,这是尊严缺失的悲剧,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反复被紧箍咒折磨得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最终成了他曾经的对手——如来佛麾下的一个佛,变得逆来顺受。第二,这是情感缺失的悲剧,唐僧不信任,八戒落井下石,为保护唐僧,还失去与牛魔王的友情。第三,这是理想破灭的悲剧,悟空渴望逃出如来的掌心,却依旧任如来把握自己的命运,他的遭遇和灾难,是如来一手安排,曾经叛逆不羁的齐天大圣,最终也拜倒在如来佛祖的脚下接受封赏,从根本上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你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读《西游》】
唐长老的愚蠢和智慧
猪八戒的可爱和可恨
沙和尚的有用和无用
……
神魔世界的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女神、女人和女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