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全国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全国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7 18: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高考真题】
【2023 全国甲卷】1.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2)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2023 全国甲乙卷】2.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以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与保护。
【变式训练】
1.在尼罗河河口三角洲,河道不断改道分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分支注入大海。在地中海海水的强烈冲刷下,三角洲两侧受到的侵蚀远大于中央,形成弧形岸线(下图)。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请完成下面小题。
(1)尼罗河三角洲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发生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推测其原因( )
A.河流流水搬运 B.海水搬运 C.海浪侵蚀 D.河流流水沉积
(2)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河口地区的变化是( )
A.鱼类资源增加 B.航道淤积变浅
C.海岸线向海洋延伸 D.岛屿数量增加
2.抛物线形沙丘是沙丘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平面呈抛物线的沙丘。在一定条件下,新月形沙丘与抛物线沙丘可相互演变。下图示意新月形沙丘转变为抛物线形沙丘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
A.风力 B.植被 C.降水 D.地形
(2)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暖湿 B.植被退化 C.沙源增加 D.地壳抬升
3.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下左图示意某地地形剖面(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榴皱的不同组分),下右图示意该地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仅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图示甲地区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该岩层在乙地区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砂岩 D.页岩
4.龟山岛主要由安山岩构成,形似浮龟,“龟首”处有海底热泉,经年不断冒出硫磺气,“龟尾”上的卵石时常移动,如一条会摆动的尾巴。下图为“龟山岛位置示意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龟山岛的成因是( )
A.海水沉积,地壳抬升 B.生长边界,岩浆冷凝
C.消亡边界,火山喷发 D.挤压碰撞,岩层断裂
(2)影响神龟“摆尾”的主要因素是( )
①潮流运动
②风化作用
③季风环流
④重力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龟山岛附近海域是台湾三大渔场之一,其形成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 B.大河入海口 C.上升补偿流 D.大陆架宽浅
5.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 )
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 B.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
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 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
(2)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 )
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多宝沙山位于都昌县多宝乡,是江南最大的沙山(下图)。鄱阳湖畔沙山很多,南北绵延数百里,面积达三万六千多亩。多宝西山黄灿灿的“沙滩”与隔河相望的葱绿庐山形成两条独具此处水道特色的色带,实为壮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多宝沙山所在的位置位于( )
A.流水侵蚀形成的河流凹岸 B.流水沉积形成的河流凹岸
C.流水侵蚀形成的河流凸岸 D.流水沉积形成的河流凸岸
(2)与多宝沙山的成因相似的是( )
A.新月形沙丘 B.河漫滩 C.V形谷 D.沙滩
(3)该沙山的沙源直接来自( )
A.东部海岸海滩 B.庐山疏松的土壤
C.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D.我国西北沙漠
答案以及解析
【高考真题】
1.答案:(1)D;(2)B;(3)A
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热,蒸发旺盛。由图可知,三处湖泊有河流流入但无河流流出,又结合材料“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可判断其为内流湖,内流湖通常为咸水湖,湖水输出方式以蒸发为主,D正确。故选D。
(2)由材料可知,谷地的底部有卵石堆积,为河流相沉积物,没有明显的湖相沉积,且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可推测谷地曾经发育河流,后发生某种构造运动导致河流断流,故最可能为断流河道,B正确,A错误;冰川和泥石流的沉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差,不会出现卵石堆积,C、D错误。故选B。
3.答案:
解析:(3)由上题分析可知,①②③南侧谷地最可能为断流河道,且由材料“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和图中水系分布可推测断流河道与MN一线南侧相邻的河流曾为同一水系。后MN一线出现构造运动(断层),南部抬升切断原水系,北部沉降使上游来水汇集成如今的①②③湖,A正确,B错误;若为褶皱隆起,MN一线高于南北两侧,北侧河流会发生流向逆转,不易形成湖泊,C错误;由材料可知,①②③湖南侧为高地,若此处发生褶皱凹陷则无法形成高地,D错误。故选A。
4.答案:(1)A;(2)A;(3)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南北二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耸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并向西扩展,A正确,C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山脉形态主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其东北—西南走向与该区域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一致,而火山不断喷发一般会形成相对独立的山体,不会形成连绵的山脉,B错误;岩浆侵入活动一般在地下一定深度处进行,难以造成地表形态的显著变化,D错误。故选A。
(2)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处盛行西风控制区域,山脉西坡为迎风坡,西风受到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而山脉东坡为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南阿尔卑斯山脉西坡降水多,河流流量更大,导致西坡溯源侵蚀更加强烈;东西两坡河流源头的溯源侵蚀使山脊线(分水岭)遭到破坏并发生移动,其移动方向是向着溯源侵蚀相对较弱的一侧迁移,即山脊线向东移动,A正确。故选A。
6.答案:
解析:(3)板块运动为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不受山体高度的影响,A、B错误;外力作用的基本规律为“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随着山体的升高,山体落差变大,冰川、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逐渐增强,当外力作用的侵蚀速率与板块挤压导致的山体抬升速率基本平衡时,山脉高度趋于稳定,C正确,D错误。故选C。
【变式训练】
1.答案:(1)B;(2)D
解析:(1)由材料“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可知,说明尼罗河河口位置来水来沙量减少,河水减少,搬运作用减弱,河流流水沉积作用减弱,不会造成河口位置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A、D错误;尼罗河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应是海水搬运作用的结果,B正确;海浪侵蚀则不会沉积,C错误。故选B。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尼罗河河口处的来水来沙量减少,输入河口的营养物质减少,河口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河口地区鱼类资源减少,A错误;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下游河水的含沙量骤减,河水中泥沙量减少,再加上海水倒灌,导致了尼罗河下游河床受到侵蚀。河口地区的航道因遭受侵蚀而变深,B错误;入海泥沙减少,相对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海岸线后退,C错误;由材料可知,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后,原本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消失了,尼罗河三角洲渐渐停止了生长,发生三角洲河口位置的沙滩沉积物被海水搬运向远离河口的位置移动,再加上地中海环流的侵蚀作用下,可能使三角洲部位的一部分沙滩与原来三角洲分离而形成岛屿,因此可能导致河口地区岛屿数量增加,D正确。故选D。
2.答案:(1)B;(2)B
解析:(1)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在气候条件较好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B正确。故选B。
(2)植被的分布可以控制抛物线形沙丘的侵蚀和沉积,当植被退化后,抛物线形沙丘将向新月形沙丘演变,B正确。故选B。
3.答案:(1)C;(2)A;(3)A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区地表起伏不大,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中部远大于两侧,说明该沉积岩层在甲地中部垂直方向上向下弯曲幅度较大,为向斜,A、B错误;若仅考虑外力作用影响,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能够保留下来,所以甲地区地貌未来最先会演变成向斜山,C正确,D错误。故选C。
(2)褶皱由背斜和向斜两部分组成。乙地区与甲地区相邻,甲地区岩层下凹形成向斜,乙地区岩层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侵蚀,导致该沉积岩层在乙地区出现缺失,A正确。故选A。
(3)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说明该岩层为岩浆岩,A正确。故选A。
4.答案:(1)C;(2)B;(3)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龟山岛主要由安山岩构成,安山岩为喷出型岩浆岩,龟山岛地处台湾岛东北,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龟尾”上的卵石会发生摆动,受潮流运动的影响,海水流向会发生变化,导致卵石随水流发生位移,①正确;风化作用是卵石的物质来源,但不是摆动的动力条件,②错误;该地受季风影响显著,季风导致海水流向发生季节性差异,使得卵石发生位移,③正确;重力作用不会导致卵石发生摆动,④错误,B正确。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海域没有寒暖流交汇,A错误;台湾岛没有大河发育,B错误;该地没有离岸风,不会形成上升补偿流,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陆架海区,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光照充足,浮游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形成渔场,D正确。故选D。
5.答案:(1)B;(2)C;
解析:(1)根据材料“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可知,火山锋应位于大西洋板块与加勒比海板块交界处,火山锋是向加勒比板块方向移动的。读图可知,大西洋板块属于洋块,加勒比板块属于陆块部分,图中板块运动方向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由材料“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可知,火山锋形成有三个,中间有停滞,所以应是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加勒比海板块被抬升形成三个火山锋。B正确;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应是加勒比板块向东移,A错误;板块张裂应是板块向两侧运动,并且形成裂谷或海洋,C、D错误。故选B。
(2)火山锋的存在,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移动,使加勒比板块抬升。因此会导致马提尼克岛平均高度增加,长度增加,宽度变小。②③正确;面积不一定缩小,海岸线的曲折度与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抬升中岛屿没有断裂,无法判断海岸曲折度的变化,综上所述,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1)D;(2)A;(3)C
解析:(1)多宝沙山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河流凸岸一侧泥沙易沉积,沙源丰富,读图可知多宝沙山位于流水沉积形成的河流凸岸;凹岸一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沙源物质少,不易形成沙山,D正确。故选D。
(2)多宝沙山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与新月形沙丘的成因相似,A正确;河漫滩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B错误;V形谷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错误;沙滩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
(3)读图分析,注入鄱阳湖的河流每年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枯水期水位下降,附近沙洲和河漫滩出露地表,该地盛行东北风,风力大,裸露的泥沙被东北风搬离地面,受地形、植被阻挡,风力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多宝沙山,C正确;当地离东部海岸海滩和西北沙漠距离远,且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不利于泥沙长距离搬运,A、D错误;该地的盛行风为东北风,庐山位于多宝沙山的西北部,不可能称为沙源地,B错误。故选C。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