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20:0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领会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把握意象,知人论世,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品味意境,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品味语言,感悟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描写秋天秋景的诗词有很多,比如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唐朝诗人张继的秋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唐代诗人王勃笔下的秋天。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今天,我们来一起学诗人毛泽东早年所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又描写了怎样的秋景秋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文本,体验学习。
二、整体感知
(一)诵读诗歌,疏通文意。
1.听读:播放范读录音,学生听读。(教师强调字音,疏通字词、体验语调、语速和节奏)
2.齐读:学生齐声诵读,把握诗词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感悟作者的情感。
3.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品味诗词,感悟意境。
4.示范朗读:请2-3名学生示范朗读,在诵读中体会意境和情感。
5.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的大意进行阐述、归纳。
(二)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2.上下阕分别有一个领字,你能找出来吗?
3.上下阕都是以什么句式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整体上看,这首词上阕写景,由一个“看”字领起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下阕抒情,由一个“忆”字领起八句 ,抒发了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上下阕末都是问句,上阕设问,引出下文。下阕反问,回应全文。
三、知人论世,诗词鉴赏。
(一)品味鉴赏上阕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上阕写了什么?
2.诗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有怎样的视角变化?
3.鉴赏分析形象、精当、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如“独立””寒““万”“遍”“层”“染”“漫”“透”“百”“争”“击”“翔”“自由”等。
4.上阕的最后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上阕诗人通过“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俯仰交错、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处景物描写用词精当,极具表现力。“独立”写出了诗人卓然不群、坦荡从容的气概。“万”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这两句既是对群山枫林如火的真实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漫”写出了江之深而阔,“透”写出了江的深而澄澈,“争”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作者的青春之志,革命之志。这七句,为下阕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
(二)品味鉴赏下阕
1.下阕写了什么?
2.鉴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句的感彩,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下阕追忆往事,描绘了诗人和“百侣”怎样的精神风貌?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下阕着重抒情,描绘了一幅峥嵘岁月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个“忆”字领起下阕,点明下阕写的是往昔的事,从写景过度到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个结尾含义深刻。这首词写于1925年,国内革命运动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中国社会正处在革命的风口浪尖上,“谁主沉浮”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共产党人的面前,要敢于乘风破浪,敢于斗争,勇为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力挽狂澜,奋勇前进,才能将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的彼岸。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对昔日战友和革命同志的勉励和期望。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四、归纳中心思想
《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着,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于理,情景交融。
五、艺术特色
1.精当、形象、极具表现力的语言。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六、熟读成诵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选取一首描写秋景的诗词与《沁园春·长沙》分别从意象、语言、表现手法、情感基调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