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20: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课前说课】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是在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要求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写作方法,是由片段描写到整篇文章的有机组合的一种转化,从而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PART.2
【写作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手法和抒情议论句,来突出人物的精神。
2.通过习作修改,养成自评互评、互评自改作文的习惯。
PART.3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典型事件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借助对比、村托、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来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PART.4
支架搭建
基于写作教学目标,按照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我在整体构思和局部落实的设计上,贯穿搭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支架。我设计了 “猜猜我是谁”----“回顾课文经典”----“小试牛刀”----“方法渗透”----“互评自改” 五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建了程序支架,鼓励学生敢于下笔,逐层加深,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和修改,升格作文。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猜猜我是谁”环节,搭建了记忆支架和认知支架。以唤醒积淀的方式,呈现的是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中的学生较熟悉的人物,还特意设置了两个本班同学特色描写,这是最吸引学生的一个小环节,奠定了整节课积极参与的思想动力。
“回顾经典”环节,紧紧抓住课文经典范例,搭建了“以读促写”的阅读支架和知识支架,还有供说话的句式支架,为学生搭建的是元认识支架,所列举人物涉及到“鲁迅”“闻一多”“邓稼先”,“吕蒙”这些细节经典的刻画,学生印象深刻,点到为止,为顺利进入“小试牛刀”奠定了基础。
“小试牛刀”环节中,在巩固“以形绘神”的外面描写基础上,搭建的还是概念支架和细节支架,抓“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为主,“表现手法”和“抒情议论句”为辅,集中突出主题。通过层层深入地使用这三个方法支架,不断地添加描写和叙述,抒情与议论,使人物形象生动,不断丰满起来,进而由衷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达议论。
“方法渗透”环节,搭建的是元认识支架,“典型事例—表现手法—抒情议论”三种方法,在范例导引下,突出“典型事例显精神”“表现手法衬精神”“抒情议论点精神”的作用,也是方法的总结提炼,又搭建了概念和思维归结整理支架。这样有目的、有方法、有选择地去学习写作,就是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互评自评”环节,进行思维和语言的练习提升,使用的还是评价支架。这个环节,在别人的建议中自我反思改进,从而使文章在修改润色中得到升格。
以上几个环节不仅环环相扣,还互相渗透,密不可分,力求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PART.5
写作评价
最后,以评促学,搭建评价支架,从“评价维度”和“具体体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提供评价角度,从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价,及时明确优劣,从而确定努力方向。
评价维度
具体体现
优秀(9-10)
合格(6-8)
努力(0-5)
得分
典型事件细节描写(6分)
在事例典型中,标志性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刻画
事件典型,能够在叙事中对人物标志性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节刻画,凸显了人物的精神。
事件比较典型,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节的刻画,但不够凸显人物精神。
事例模糊,有细节刻画,但还不能写出人物精神
表现方法
(2分)
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相结合
结合叙述典型事件,能够恰当选用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结合叙述典型事件,选用对比、衬托、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人物的精神面貌还不够凸显。
选用表现手法了,但不够恰当,没写出人物的精神。
句式(2分)
抒情、议论
运用抒情、议论句点人物精神,能够表达对人物的赞扬、喜爱等情感。
能够运用抒情、议论句,但情感不够强烈。
没有运用,或者使用不够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