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常识。
2.研读文本,体察文章主题与作者情感。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心,感悟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 培养快速阅读长文,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分析本文的文学性,即富有特色的语言、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多种修辞及多种表达方式。
2. 领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富于变化的艺术结构;艺术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我们的16岁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人生的许多重要的烦恼还未被列入思考范围,被称为人生的花季,意思是纯洁美好;花季雨季是形容十六七岁青春期孩子的年龄。16岁是“花季”,17岁是“雨季”。花季雨季是最美好的、最活泼、最灿烂的时光……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但有这样的一群16岁的女孩,她们没有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被叫做“猪猡”,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不谈自尊、自爱,在非人的摧残下,被扼杀了人性。
本节课,我们跟着夏衍,来看看这样的一群女性。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夏衍(1900-1995),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二)文学常识
报告文学是新闻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典型意义是为真人和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基本特征有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三)写作背景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 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作者为了写《包身工》,选择了一家日本工厂“三井系”,当时作者通过厂里的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是早工房周转来周转去,引起了带头工人的注意,认为他是来挑乱的,戒备森严,夏衍只好终止对包身工的观察。
(四)解题:
“包”——说明工人没有人身自由。这是旧中国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都是青少年,有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归包工头所有。
二、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把握内容
读课文,注意以下重点的生字生词:
蠕动(rú) 呵欠(hē)荤腥(hūn) 胆怯(qiè) 水门汀(tīng)
弄堂(lòng) 褴褛(lán lǚ) 游说(shuì) 五卅(sà)
锭壳(dìng) 皮辊(gǔn) 执拗(niù) 吆喝(yāo)
轧票处(gá) 露骨(lù) 揩地板(kāi) 楸木(qiū)
包身契(qì)
2.请给包身工下个定义,说说课文中对包身工的还有哪些提法。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这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
懒虫 猪猡 机器 赤脚的乡下姑娘 奴隶 试验工 养成工 廉价劳动力 墨鸭
3.课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的情景。请你找出写包身工一天之中劳动生活的语段,并将其分成四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4.课文除了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劳动画面,还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请你也找出这些语段,并将其分成四个部分,概况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副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
(中心)本文着重描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愤怒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并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十五六岁 性别:女 绰号:芦柴棒、猪猡、生物等
工作单位:上海东洋纱厂
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
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惩罚(殴打、罚工钱、饿饭,关黑房)
居住环境: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
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饮食条件: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
劳动待遇: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来历(身份):贫苦农村少女
3.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劳动强度最重
地位最低
待遇最差
痛苦最深
猪狗般的非人生活
一、朗读1-6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1)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凶恶
(2)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3)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 (乱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 (住的地方太狭窄)
c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4)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
①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句子描写的情况。 狼狈不堪
②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穿拷绸衫的男子的威迫
③“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害怕
问题探究
1、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
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2、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是当时包身工们被压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惨生活的写照!
前者充分体现了她们已经失去了做人的起码的尊严,后者则表现了她们没有丝毫的社会地位!
所以,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地方又完全合乎当时特定的“情理”。
3.问:前六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了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作者还写到群体中的个体,即“点”,那么这个点是写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