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 4 课时
连除实际问题
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我来提问
(1)把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
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900÷6
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我来提问
(1)把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3个班。
一共有多少个班?
6×3
复习导入
先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3 0 6
51
6
3 0 6
0
50
369÷59=
6
3 6 9
59
6
3 5 4
5
60
306÷51=
6……5
探究新知
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1.想一想: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可以先算什么?接下来怎样解决题目要求的问题?
2.算一算: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2个书架一起共放了224本书。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分析问题:
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要求什么问题?
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分析问题:
根据“ 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可以先算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
根据“有2个书架”和“ 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层。
方法一
先算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算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书。
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
224÷2÷4
=112÷4
=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每个书架的本数
每层的本数
方法二
先算书架一共有多少层,再算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书。
4×2=8(层)
224÷8=28(本)
综合算式:
224÷(4×2)
=224÷8
=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书架的总层数
每层的本数
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想一想
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把求出的得数当作条件, 看看2 个书架是不是一共有224本书。
回顾解答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总结
可以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
解决这样的问题从条件想起比较方便。
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24÷(2×4)
=224÷8
=28(本)
224÷2÷4
=112÷4
=28(本)
☆被除数连除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两
个数的积。
等式
课堂练习
168÷4÷3
=42÷3
=14(人)
答:每组有14人。
1.四年级学生平均分成4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
(教材P14 练一练)
四年级168人
平均分成4队
每队平均分成三人
每队有多少人
每组有多少人
2.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
(1)把900本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
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图书?
900÷6÷3
=150÷3
=50(本)
答:平均每个班分得50本图书。
(2)4组同学去植树,每组12人,一共植树144棵。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144÷4÷12
=36÷12
=3(棵)
答:平均每人植树3棵。
3.某蔬菜基地用3辆汽车给菜市场运送蔬菜,2次共运了3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送多少袋蔬菜?
360÷2÷3
=180÷3
=60(袋)
答:平均每辆汽车运送60袋蔬菜。
4.下面各题可以怎么计算?
540÷15÷4
630÷(7×6)
=540÷(15×4)
=540÷60
=9
=630÷7÷6
=90÷6
=15
课堂小结
连除实际问题
梳理步骤:
①理解题意(弄清题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列式解答(分步算式或者综合算式)
④检验反思(把得数代入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