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是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介绍了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以及古代世界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据教学设计,本课以《人岂无志 每为食谋》作为课堂主题,贯穿课堂始终,引自元代诗人王冕《遣兴(其一)》中的“人生岂无志?每为饮食谋”,旨在向学生传达“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讲授面对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外通史课程的学习,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因此本课的讲授难度不在时间线索的梳理,而是如何借助本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探究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能通过史料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分析并认识影响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理解古代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国家的诞生(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对已学知识的总结,梳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发展线索(素养目标:时间观念、历史解释)。认识到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的交流与传播为世界各地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和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观(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文明的起源与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难点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随堂检测、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人岂无志 每为食谋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从采集到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二、从天命到人为——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三、从部落到国家——生产关系的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问题趣味导入新课: 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一、从采集到生产——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渔猎通过史料和图片,讲述“采集经济”的概念,说明采集渔猎时期人类的生活水平和主要成就。(1)为什么说“当时的女性对于团体获得食物的贡献不说大于男性,至少也是同等的” 谈谈你的看法。(2)如果有关动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早在农业革命之前的数千年人类就已经知晓,那为什么要推迟到大约1万年前才付诸实践呢 2.农耕畜牧通过地图“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讲述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借助教材引导学生概况各地区的代表性农作物和牲畜。通过课堂探究的方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农业的出现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理解和记忆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注意发散思维按照要求分析农业出现的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图片和教材,掌握必备的知识。利用课堂探究,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
二、从天命到人为——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概况:结合材料和地图,介绍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和农耕与畜牧的起源。1.古巴比伦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对教材的解读,讲述古巴比伦的古代农业发展情况,并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古巴比伦农业发达的原因。2.古代埃及结合尼罗河流域示意图分析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并讲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宗教信仰的影响。3.古代中国通过地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国农业的种植结构;结合教材,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概况。4.古代希腊利用课堂探究的方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农业的特征。5.古代美洲 借助材料讲述古代美洲的农业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历史学者戴尔·布朗用“灿烂而血腥”形容阿兹特克文明? 理解和记忆多角度概括和总结古巴比伦农业发达的原因:自然、人文等认识到河流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识记;归纳概括知识分析古希腊农业的特征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结合地图,介绍世界农业发展概况,提高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结合教材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自行概况知识的能力。适当程度的对知识进行拓展,提出相关观点,供学生思考辩证,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从部落到国家——生产关系的变化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将生产关系的变化归纳为“男女地位变化”、“贫富分化出现”、“战俘变成奴隶”、“产生阶级差别”、“强制机关诞生”,对以上关键词逐一解析,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 分析概况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概括,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总结 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
随堂演练 【练习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和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C.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 专门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练习2】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以原始的狩猎采集等寻找食物的方式转化为饲养和种植,原始的种植也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且比以前通过狩猎获取食物来源要稳定的多。这些变化反映了( )A. 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 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D. 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练习3】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刀耕火种 D. 精耕细作 【答案】B【答案】A【答案】D 3道练习题均为对本课知识的直接考察,难度适中,旨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的设问引导,问题形式多样,既包括简单的问答,也包括探究性的分析和思辨性的思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设置了课堂总结和随堂演练,以此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本课设计的缺陷在于材料的选取相对较单一,对第三部分的处理还需进一步深化。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