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观察地图、小组探究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原则,坚持情境创设下的主题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供材料、设计表格、展示图片等不同方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探究学习。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选必三第四单元中的“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挖掘教材资源(如: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学习拓展),把前两个子目在一起为广义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的载体,展现历史上文化产品和文化成就交流传播的过程,以及对不同文化发展变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状况,从而与下一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比较,认识古代与近代商路贸易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发展性,有助于学生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古代的商路贸易会很感兴趣,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在各方面已经具备定的基础,但不是很充分。有一定的分析史料、归纳概括能力,但缺乏准确性、全面性。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较好,具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对于识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老师是帮助下完成任务一时空观念会有提升。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根据地图,梳理欧亚大陆各条重要商路的路线和基本状况。(时空观念)2、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朝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及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列举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写出“我眼中的丝绸之路”。(唯物史观、历史解释)4、了解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体会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理解开拓创新、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上路的开辟。难点: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分析地图法
板书设计
陆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丝路兴衰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物质丝路交流 技术 丝路传承-------一带一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胡旋舞》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胡旋舞来自哪里,又是通过什么路径传入中原的,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观看视频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展示目标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展厅一】:漫漫丝路长,崎崎丝路险——丝路兴衰篇 任务一: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地图,描述路线,填写丝绸之路的表格,并概括其特点。丝绸之路路 线繁荣时间主要商品作 用西北丝绸之路西汉隋唐明清丝和丝织品草原丝绸之路夏商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民族迁徙)西南丝绸之路夏商时期隋唐宋明之后茶叶、马匹海上丝绸之路宋瓷器任务二:答疑解惑:1、两汉时期陆上丝路兴起的原因。材料一:前 1 世纪, 罗马人从安息人那里认识了丝绸, 并很快狂热地喜欢上了这种来自远东的神秘丝织品, 成为丝绸在西方最大的主顾。丝绸质地优良,但制作工艺由汉朝垄断,神秘而复杂。“奥勒良曾抱怨 一磅丝绸在罗马竟能卖到 12 英两黄金”,罗马为进口丝绸流失大量黄金。 ——水丽淑《西汉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启示和原因》 材料二: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 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 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 —社科版《中国通史》 材料三: 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罗布泊),也可能只到达敦煌; 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 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王国, 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波斯— 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 ——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陆上丝路走向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宋元、明清(闭关前)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材料1:宋代,陆地“丝绸之路”被西夏王朝所占据,陆上贸易受阻,南宋偏安江南,对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此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统治者实行奖励海外贸易的政策。 ——选自梁励《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材料2: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材料3: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日趋重要。两宋时期军力孱弱,难以突破西北游牧民族的屏障,加之经济重心南移,自海路向西方出口丝绸的道路开始繁荣。 ——张亚光《“一带一路”的历史转换与现实思考》材料4:桑蚕和缫丝技术约4世纪先后传到中亚、西亚,然后传入罗马。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不断改善技术的中东丝绸产业崛起,这给丝绸原产地和最大来源地的中国以极大影响。中国产生了以陶瓷和茶叶为主的新的贸易产品,赋予丝绸之路新的活力。 ——孙先民《论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维持体系》 材料5:……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6: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据估计,一支由30头骆驼组成的沙漠商队,只能装载9000公斤货物,而一艘海船则可载船货60-70万公斤,相当于两千头骆驼的运输量。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任务一: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地图,描述路线,填写丝绸之路的表格,并概括其特点。任务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思考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清(闭关前)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成果,体会学习的快乐,掌握识图的方法,养成仔细研究地图的习惯。掌握各路线兴起、繁荣及衰落的情况,加强时空观念。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素养。
【展厅二】驼铃声声响,特色商品传——丝路交流篇 任务一:结合教材,概述通过“丝绸之路”在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对外输出和对内引入的基本情况。项目中国对外输出中国对内引入物质技术文化任务二:结合以上表格,以“我眼中的丝路”为题,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证。 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收集的材料展示“我眼中的丝路”。 学生通过图片及材料对丝绸之路全面评价,引导学生通过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来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正确认识商路、贸易对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展厅三】丝路连世界,携手创未来——丝路传承篇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问题: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 问题: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 以史鉴今,学生养成自主查找相关信息的习惯,认识到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在当今仍然发挥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作用,而且增加了其他功能,体会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课堂小结 丝路精神: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课外拓展 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请同学们在课后写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展厅模式为主线,老师作为展厅的导游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在课程的三个部分,层次分明。不足之处:课程与前后课题联系不够紧密,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同时本课设计“前松后紧”,时间把控有些欠缺,建议平时课堂关注时间分配。
古代商路贸易
与文化交流
古代商路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与文化交流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