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08: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主要以“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深度学习”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以国家“财政”的视角构建大单元知识框架,同时紧扣本课“货币”这一核心知识,让学生形成由小及大、由深及浅的知识网络和学科思维。本课信息量大,内容较新,但货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制作手抄报的形式,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同时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层层推进学生学习进程。教学过程辅以问答法和探究的手段,给出设问和任务,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及过程,最终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货币代表“利”,同时又是“治”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以“利”——“治”关系为线索贯穿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货币的国家治理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中的第一课。本课分为两个部分,货币的演变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应经济发展的状况。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了整体的学习,然而本课的内容是关于货币与世界货币体系的系统性知识,在高一学习中涉及较少,同时本课内容繁多,知识点密集,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手抄报、图片、材料等直观形式,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启发教学。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中国货币演变的情况及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通过阅读史料及所学对中国货币演变与世界货币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 4.通过中国货币演变与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历程体会货币发展与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感受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特别是其中有关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的内容。 教学难点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古代中国货币 近代中国货币 现代中国货币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解读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理解单元主题 理解本课知识框架 让学生了解“赋税与货币制度”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明白本课教学的主题。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学习活动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学习任务一:以手抄报为载体,夯实基础。 思考一:中国货币的演进有什么规律? 2.学习任务二:以“利”“治”关系为切口,深入探究。 探究一:古代中国货币 (1)北宋交子 材料: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 材料:南宋朝廷为弥补财政亏空,大量发行纸币,而事实上又并未掌握足够的铜钱、铁钱作为兑换本钱,因此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南宋末年的第17、18两界东南会子,发行数额高达6.5亿贯。宋廷又将原来作为汇票使用的一种“关子”作为法定纸币发行,但已无补于财政的崩溃。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思考二:根据材料并结合元朝末年纸钞的发行情况,思考决定纸币发行量的因素是什么? (2)明清白银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概括主题:古代中国货币的演进从“利”——“治”关系来说是:民让国利,治乱交替。 探究二:近代中国货币——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 政策 提问: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为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 概括主题:近代中国货币的演进从“利”——“治”关系来说是:民让国利,治乱交替。 探究三:当代中国货币——人民币 提问:人民币发行以来地位始终稳定,作用十分巨大的原因和体现是什么? 设问:当代中国货币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利”——“治”关系? 为民谋利,长治久安。 提前制作手抄报,并对手抄报内容进行阐述。 概括中国货币演进规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秦半两简介,为北宋交子写一则简介。 思考二:根据材料并结合元朝末年纸钞的发行情况,思考决定纸币发行量的因素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及影响。 尝试概括 学生分析原因 尝试概括 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进行回答 学生通过手抄报的制作,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通过书写北宋交子简介,掌握交子发行的原因和影响,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材料初步理解纸币发行的基本原则,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紧扣主题 进一步深化对货币发行的规律的认识,深化主题。 紧扣主题 明白人民币的地位稳定是因为人民币的发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利益,有制度法律的保障,突出人民币的地位和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学习活动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学习任务三:根据教材(选必一和《纲要》下),梳理线索。 学习任务四:依托史实,提升素养。任选世界货币体系演变历程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对其进行历史解释(原因及影响两个角度) 设问1: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问2: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什么决定? 对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亚投行”,梳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影响。 设问:有人说“亚投行”是第二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设问: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利”——“治”关系? 互利共赢,全球治理。 学生根据教材和选修内容,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内容对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 通过提前预习梳理基础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历史解释突破难点,同时深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这一认识,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同时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意义有深刻认识,培养家国情怀与世界意识。
课堂小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对单元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深化对货币的认识。 回归大单元主题 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深化主题。 强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理解货币与赋税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并能够将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中进行学习,打开历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