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大概念教学为主,辅以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手段,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浸润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念。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中的第一课,分为两个部分:货币的演变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子目一通过梳理中国货币演变史,指出人民币在借鉴历史基础上,确立的发行原则;子目二通过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三个阶段,指出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两个子目立意在于货币权与国权,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经《中外历史纲要》学习,他们已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了宏观把握。不过本课内容既要求掌握具体的货币知识,又要理解货币演变与国家治理的抽象关系,甚至跨学科涉及经济学概念,因此教学难度颇大。基于教情,因此只选取了第15课的一个子目教学;基于学情,教师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既要运用实物、图片、视频、多媒体材料等直观形式,也要注重概念阐释的抽象到位,做到深入浅出。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能通过整体学习后,理清货币演变的时间顺序,以及演变的前因后果。(素养目标:时空观念)。能通过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结合,概括中国货币演变的历程和阶段性特征。(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到货币是社会重大变革或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中国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货币发展源远流长,货币文化丰富多彩,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新的国际货币秩序正在重构,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教学难点货币演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图片,文献史料,多媒体资料(二)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第15课 权力的抓手——从货币演进看国家治理中国货币演进历程国家治理:缔造统一、塑造认同、助力转型(内+外) 三、币运、币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生提前完成学案,做好预习准备。活动导入法:理货币识历程教师提前按小组分发钱币教具;提问:观察教具,什么是货币?(经济职能)学生回答后, 教师追问:货币由谁铸造呢?(政治职能)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将钱币按时间顺序正确排序,并根据课本,补充其它重要货币,小组展示成果。货币发生重大演变与重要的社会变革在时间节点上是契合的。由表面、直观的认识深入探索货币的重大变化与国家治理的联系。 观察教具,思考回答问题,初步认识中国货币。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回忆所学知识,对比实物、文献和图像史料,对中国古代货币类型、货币特征及演变规律有直观的初步的认识。 实物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在结合文献史料,观察分析和运用实物史料的过程中,形成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二、货币演进与国家治理 (一)缔造统一探究:半两钱在秦国崛起统一六国过程中有什么作用?根据教材货币统一示意图、商鞅变法和观察货币相关知识,探究半两钱的作用。问题1:半两钱出现在统一前还是统一后?问题2:商鞅变法内容。问题3:观察半两钱外形上的政治意图。(二)塑造认同合作探究:开元通宝在塑造中华文化认同中的作用。问题1:年号钱的政治意图。视频《贞观盛世》导入,学生思考贞观盛世中,少数民族为何尊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反映出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认同。问题2: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小组讨论:开元通宝如何塑造文化认同?(三)经济转型过渡:金属货币的“不足”。唐朝中后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铜钱需求增加,导致铜钱紧缺。历代都遇到类似的情况。合作探究:纸币如何助力经济转型问题1:古人如何克服金属货币的“不足”。(引出纸币)名词解释:“唐宋之变”引用钱穆和宫崎市定观点,引发学生思考纸币与经济转型的关系。问题2:中国的纸币为何早产而晚熟。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纸币成为统治者搜刮人民的工具;小组讨论:人民币对经济体制转型有何影响?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的伟大转折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回忆知识点:世界货币体系演变历程和变化原因。问题3:人民币为何必然走向国际。小组讨论:去美元化就是要建立人民币霸权吗?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世界货币体系改革,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根据材料,结合商鞅变法、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等学过的知识,思考回答问题。根据文献材料,以及所学贞观盛世内容,讨论少数民族货币与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关系。结合史料和白居易诗歌,学生理解金属货币的缺陷,和纸币诞生的必然,并小组讨论纸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和时政,认识到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由已经学习过的、熟悉的知识引入问题,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又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理解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普遍联系的,是整体的。通过多元史料相互印证,学生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锻炼历史解释素养。学生在结合文献史料,观察分析和运用实物史料的过程中,形成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三、总结 从历史问题到现实问题,中国货币演进为现实人民币问题提供的智慧,以及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的借鉴。币权事关国权,币运事关国运。货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 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增加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同。 培养对人民币的信心,对中国强大的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同时认识到经济强国道路任重道远,需要每个人的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微观史学,以小见大,有的地方缺乏有力的史料;语言表达和学术性方面,还需要提高;第三个环节的问题设置跳跃性打,教抽象,缺少过渡,学生难以理解,参与度不高,如人民币对中国经济体制转型那里;最后升华部分过于突然,没能很好地扣紧主题。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