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08: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项目式教学(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主张学生通过一定时长的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一项源自真实世界经验且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进而逐步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21世纪技能与核心素养。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主导,学习内容和形式单调,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项目式教学将基于知识传授的教学转变为专注于项目完成和解决问题的多维交互教学,使学生充分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课标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相关问题在必修课程中会有零星涉及,但不够系统。本专题对这个要点的阐述可把握两条线索,即赋税的主要对象从人丁逐步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了解当代的两个重要税种——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这两个税种在历史上早有渊源,这里可以重点讲述近代以来制度的定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行情况。课标的程度用词均为“了解”,但在高考考察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是高频的考察点,关税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考察概率,而个人所得税几乎不可能考察。由此确定第一个课标为重点内容。【教材分析】本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出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第16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拟从政治视角深化学生对中外历史的认识,具体则主要是从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一些重要内容入手,从若干侧面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线索。本模块的设置,意在从制度视角反映政治演进过程,使学生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线索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财政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货币与税收”单元共分两课,本课专讲税收,时间上贯通古今,其中古代是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相关问题在必修课程中会有零星涉及,但不够系统。本专题对这个要点的阐述可把握两条线索,即赋税的主要对象从人丁逐步转向财产;赋役长期并行,役的内容逐渐并入赋税。了解当代的两个重要税种——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演变。这两个税种在历史上早有渊源,这里可以重点讲述近代以来制度的定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行情况。我在处理本课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将其按照时间划分板块,而是以项目为引领,以问题为驱动,设计出贯通古今的三个板块“怎样的征收标准是合理的?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谁来征税?国运的博弈”、“税外加税?苛捐杂税?如何迈出‘黄宗羲定律’?”,强化变化和重点内容,弱化繁琐的知识,实现了国家课程的项目式重构。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海洋班学生,授课类型为项目式复习课。该班学生在高二上学期网课期间学习过本课,对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本课知识琐碎、难度大,网课期间又缺乏监督,掌握并不扎实。基于学情,我利用学案课前预习部分为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提供平台,利用课堂探究的三大项目为学生思维跃迁提供平台,符合学习从易到难的规律。提问时,基础知识复习环节我让学力较弱的同学来完成,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的问题则让小组自行推举发言者,让最有担当、能力、自信的同学来完成。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在大时空框架下,学生通过史料的阅读、对比、分析,学生总结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理解制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及制度的延续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古今对比,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政府通过加强中央集权与户籍管理与地主作斗争获得赋税,民国和新中国通过强大国力与帝国主义作斗争收回关税主权,涵养国家权利意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3.根据所给理论“黄宗羲定律”,学生结合学案呈现的史料加以分析解释,并对中国共产党取消农业税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原因教学难点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如何通过赋税合理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学案(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一、怎样的征收标准是合理的?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 赋役种类 繁杂 简单 赋役形式 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征收依据 人丁为主 资产为主 征收对象 以农为主 农商并重 力役形式 力役反复出现货币化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二、谁来征税?国运的博弈 古代:政府 VS 地主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户籍制度的完善 近代:中国人民 VS 帝国主义 国家关税主权的丧失与争取 三、税外加税?苛捐杂税?如何迈出“黄宗羲定律”? 适度、监管、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三个篆书是什么字?你能猜出它们为什么要这样造吗?(赋:用武力强制缴纳贝,即货币,说明赋税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兑意为祈求,祈求 禾谷丰收,说明古代赋税以农业税为主。役:人手持殳赋役戍边,指人民要服兵役。)依据田赋、徭役、人头税的类别梳理教材基础史实,并快速口头作答。(表格略) 学生猜测作答学生快速口头作答 对赋役制度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对学生预习进行反馈
任务一:怎样的征收标准是合理的?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趋势 汉初吸取秦灭亡的教训,以黄老之学与民休息为立国之本,田赋从秦的“泰半之税” 到汉的三十税一,汉代轻徭薄赋,人民生活会好吗? 自由发言,可以投票观察比例,让双方分别表述理由。 通过纵向分析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各项变化的基本史实,掌握变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赋役制度的变革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变,今天的赋税制度也继承于此,理解制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及制度的延续性,深化唯物史观。
【材料】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汉书·贡禹传》西汉之田租很轻,但一家人之算赋与口赋,合算起来负担相当重,因此造成社会上 商业普遍不景气,消费能力低......但人口税非缴不可,免缴一途唯有出卖本身......缴不起的则 做官的奴隶,罚做苦工,或卖给有钱人,由主人代出算赋。奴隶每人每年由主人缴纳 240文,养奴隶者因获得廉价之劳动力。 ——钱穆《中国经济史》 得出结论:汉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材料】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 人之税,秋夏两人之出,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学生根据材料讲授自己记忆中的两税法,在引导下生得出结论:从人丁为主到资产为主
【材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常额,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 不再承担丁税。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 赋税制度。【材料】1980 年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 后制定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2018 年 10 月 1 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起征点为每月 5000 元。 分析摊丁入亩,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头税(丁税)的废除分析超额累进税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资产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更为科学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赋役制度演进的其他趋势?时代田赋力役秦泰半之税更卒、正卒、戍卒汉三十税一初唐租粟二石纳庸代役晚唐秋粮合于两税宋秋粮两税之外仍派发徭役,缴纳免役钱代役明清折银明初复派发徭役,一条鞭法赋役合并缴银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允许社会有大富现象。唐初不收商业税,租庸调给每家百亩之田,给予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如欲富裕亦不加限制,有孟子言制民之产之精神。两税制奖励人走上商业社会,只注重资产,对农业社会有所损害,使人恐惧于安居置产。中国人之置产是置不动产,可见到的,不生利的,正确计算资产实不大易。政府急于征收,只注意税收总额,而不思公平分配,实乃此制之缺失。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讨论并得出答案: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从以农业为本利小农到农商并重利商;力役反复出现货币 化剥削人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税种由繁杂变简单(自两税法)。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类别及其他各类税种:消费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 房地产税、增值税...... 引导学生分析今天赋税与中国赋役演进规律间的共性。
任务二 :谁来征税?国运的博弈 大家都认为,征税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但实际上政府的对手有很多。古代,政府要想征税,必须有户籍,把人口统计出来。请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提取 2 条信息并合理解释。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答案。信息 1:统计人口数长期低于实际人口数 信息 2:统一时期两者数据基本一致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户口分为“士族”与“庶”两种,士族及其荫户不必出税,庶要交税。有人冒充荫户借以免税,因此政府的租税少收,便向庶民拼命搜刮,穷苦的庶民只能 依靠士族做荫户。荫附者不必服官役,但任强豪征敛,倍于公赋。此外还有寺院经济,寺院不纳税,大量人口捐田与寺院充为“佛图户”“僧祇户”。“自迁都以来,年逾二纪,寺夺 民居,三分且一,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侵夺细民,广占田宅。”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时犹承文帝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唐]李延寿:《北史》卷 74《裴蕴传》结合材料二,思考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 学生简单讨论作答:地主、寺院与政府夺民征税。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有效的基层治理;翔实可靠的户籍系统;与时俱进的赋税政策
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 【材料】中英条约仅规定了各种货物的进出口关税,对税率的变更,并无明文。中美望厦条约第 2 款称: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也获得了这一权利。清朝欲改变税率,就得获得所有缔约国的一致同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853 年,上海爆发了小刀会起义,在混乱期间,上海海关运转失灵,海关官员逃到了租界。但是外商的船只还在港口等待,贸易还是得继续进行,英、法、美三国的领事商量了一下,决定三国各派一人,成立了税务司,“代替中国政府”管理上海海关。 ——张宏杰《海关为何是晚清中国唯一不贪腐的衙门》 学生分析材料快速作答协定关税;外国人掌管海关大权 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不利于保护民族工业,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大量手工业者破产,激化社会矛盾。
结合教材,了解民国时期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和新中国关税制度建设的成就。学生通过对比得知从民国到新中国,政府都在不断挽回国家主权,国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的指定税率。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入世后,我国严格履行入世关税减让义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2010 年 1 月 1 日,我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 2001 年的 15.3%降至 9.8%。 ——2019 财政部《波澜壮阔七十年 关税见证伟大历程》 从被“迫打开大门,被迫协定关税”的丧权辱国,到“主动拥抱世界,主动减让税率”的大国担当,体现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在越开越大!国运在升腾!千帆竞发,奋楫者进,唯有拥抱时代锐意改革,才能赢得未来! 自主学习
任务三:税外加税?苛捐杂税? 如何迈出“黄宗羲定律”? 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材料对“黄宗羲定律”做出历史解释。 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材料】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 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汉书·食货志》 上畋于新店,入民赵光奇家。 问:“百姓乐乎?” 对曰:“不乐。” 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 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愁苦如此, 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 上命复其家。 ——《资治通鉴·唐纪》 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 ——《资治通鉴·唐纪》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 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故赋谷米,田之所自出也;赋布帛,丁之所自为也。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历代相仍不折之谷米,亦无不为银矣;不特谷米不听上纳,即欲以钱准银,亦有所不能矣。夫以钱为赋,陆赞尚曰“所供非所业,所业非所供”,以为不可,而况以银为赋乎!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天与民以丰年而上复夺之,是有天下者之以斯民为雔也。然则圣王者而有天下,其必任土所宜,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以至杂物皆赋其所出,斯民庶不至困瘁尔!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是什么?黄宗羲定律是说赋税改革的最终结果是加重人民负担。 为什么?秦始皇时期赋役严苛,二世而亡,汉初吸取教训轻徭薄赋,到汉武帝时期为筹集军 费再次加重税负。唐初实行租庸调,但安史之乱征收大量杂税弥补政府财政不足,以两税法 取代租庸调后力役被合并,但不久后又产生新的力役加重负担。宋两税外仍服徭役,免役法 后出钱而差役如故。明朝一条鞭法要求将百姓力役和所产的粮食布帛折银征收,迫使百姓在 市场出售所产,白银需求量提高,导致白银价格上涨,物价下跌,再一次剥削民间。 怎么样?加重了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王朝灭亡,改朝换代,轻徭薄赋对人民让步。 怎么做?税收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对税务官员的监管,避免税 外加征,用立法规范税收。 根据所给理论“黄宗羲定律”,学生结合学案呈现的史料加以分析解释,并对中国共产党取消农业税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
课堂小结 【教师】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在走访农村的时候深情地说:“共产党人是彻底为人民群众 谋利益的。我们一定能够把乡镇机构精简下来,一定能够把过多供养的人减下来,一定能够 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2006 年中国取消农业税,两千多年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苛捐杂税、税外加税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我国有了规范的个人所得税法。做到了立法规 范、超额累进、应缴尽缴、税外无税,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进 步。 【材料】河北农民献“告别田赋鼎” 1948 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农民闹革命,分得土地,建立新中国,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让农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1997 年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亿万农民富裕起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祖国山河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年年提高。胡锦涛深化改革带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前途似锦。 乾坤转,天地变,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 2006 年 1 月 1 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是党中央治国的伟大举措!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总结升华】这尊鼎,将是一个句号,它休止了“土无次第、税非所出、积重难返”的黄宗羲定律,宣告农业税的负担已成俱往矣。 这尊鼎,将是一个惊叹号,它鞭策着现代执政者与现代公民勿忘历史、勿忘兴替、勿忘勃焉忽焉! 这尊鼎,更是一个问号。问祖先的命运,问自己的命运,问同侪的命运,问祖国的命运。在古代,因各种原因,赋税数字真真假假,总有一方利益受损。而今“数字时代”来临,使用个人所得税 APP,我们的赋税经过大数据之手,更加公开、透明、公正,问苍茫大地,国运升腾乎? 情感升华,歌颂中国共产党,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依照项目式教学理念精心设计的微项目复习课,它分成了三个独立的探究型项目,每个项目里都有不同的问题,三个项目的开放性也层层递进。项目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在真实情境下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解决问题,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跃迁,我在设计中注重教材内容的再整合,在每个项目里都进行了古今对比,意在启发学生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在设计方面,经历了三次修改,我本人比较满意。但在实施层面,学生的活跃度仍未充分调动,学生如往常一样,只愿意低声随群来回答问题,不愿自信地扬起手臂,在众人面前大声谈自己的观点,无奈我只能将同学“请”起来表述观点。故此,在引导学生表现欲方面,我还有要提高的地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