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08: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的医学成就》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医学与公共卫生”的第一课,分为三个子目:历史上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人类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疫病斗争数千年的历史。在防治传染疫病方面,人类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回顾、思考与取鉴。因此《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在本单元中起着引领作用。瘟疫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疫病的流行让人类饱受痛苦,不仅带来人口死亡与社会混乱,而且给人类政治、经济地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但客观上促进了医学与公共卫生的进步,如中国的中医与西方医学的发展与融合。该课属于医学史内容,首次进入高中学子视野,可以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兼顾知识与情怀,将历史之光照进现实,不让以史为鉴成为一句美丽的空话。从疫病猖獗中感慨人类力量的渺小,从抗争勇气中领略人类智慧之广博。由此我将教学立意定位为从人类抗击疫病的历史中提炼抗疫经验,以史为鉴。教学明线为梳理古代疫病发生及其影响和人们的应对策略;而教学暗线为今天抗疫对古代抗疫经验的借鉴。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学生为徐州市普通中学高二下期学生。他们经过前面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历史学习探究活动。医学史内容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学生是新冠疫情的见证者、经历着,见证了疫情的爆发与防治,接种了新冠疫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家国情怀铺垫。但是学生知识模糊化、碎片化,并未形成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医学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以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缺乏对知识的准确叙述和客观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梳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并在世界地图中标出来,知道古人抗疫措施,分析疫病的影响,知道知道疫病既是人类的敌手,也是历史的推手,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有关中医药的材料,归纳概括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及其运用的影响,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是疫病防治的主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将历史之光照入现实,立足全球携手抗疫,知道当今世界之变化,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教学难点 从人类抗击疫病的历史中提炼抗疫经验,以史为鉴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世界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探究法、直观展示、营造历史情境学法:阅读教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纲要式板书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要点明确,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材料1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1月22日17时37分(北京时间11月23日0时37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35229101例,累计死亡病例6602552例。图1瘟疫与战争对中国人口波动的影响(13—19世纪)材料2 “宏伟的宫室,华丽的大厦,高大的宅第,从前达官贵妇出入如云,现在却十室九空,连一个最低微的仆从都找不到了!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意]薄伽丘著,方平等译《十日谈》 阅读材料 通过采用数据(上课前一天的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截至2022年11月26日已经超过了660万)感悟疫情的影响,上升的不仅是数字,更是鲜活的生命。接着引入史料两则:图1和材料1说明疫病并非历史首次。由此,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一、观千年疫史,叹人类力量 材料3 “疫,民皆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材料4 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急性传染病。——选择性必修2《经济社会与生活》材料5 “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会和从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美]麦克尼尔著《瘟疫与人》设问1:阅读教材(80-81页)梳理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并在地图中标出来。设问2:根据所学知识,从以下三幅图画中,你能从中提取什么信息?在疫病面前感慨人类力量的渺小,寄希望于宗教信仰,同时人们鼓起勇气与疫病抗争,体现着人类智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疫病防治措施。通过介绍鸟嘴医生和人痘接种的典型例子,强化学生的认知,吸引学生兴趣,知道疫病防治是一场持久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图5 鸟嘴医生设问4:根据材料6和材料7,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痘接种在中国的运用材料6 陈评事生一子,颇钟爱……其受用过分,未几,种痘夭。 ——(明)郭钰辑《金陵琐事剩录》图6 鼻苗种痘示意图材料7 闻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近来种花一道,无论乡村城市,多处盛行。 ——(清)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探究1:根据教材和所学知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古代疫病的影响。(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出发,注意论从史出,逻辑严密)教师引导完善学生答案“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德]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小结:在人类与疫病的斗争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人类饱受疫病的折磨,感慨人类力量的渺小,同时也人类与疫病斗争的勇气以及防治疫病措施中体现出人类智慧的广博。过渡语:在疫病防治中,中国古代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为我们当代抗疫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相关的内容。 阅读材料3和材料4,知道疫病的基本含义,根据材料5知道人类与疫病的相处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梳理出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并在地图中标出来通过解读图画史料,知道疫病的影响,当时人们寄希望于宗教信仰,感慨人类在疫病面前力量的渺小。知道古代人们在疫病面前并未束手就擒,而是奋起反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疫病,感叹人类力量的强大分析比较材料中体现的变化,知道古代人痘接种应对天花的做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才推广普及小组讨论,全面客观评价古代疫病的影响,思考恩格斯的话语,理解疫病既是人类的敌手,也是历史的推手。 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知道疫病的基本含义,明确人类与疫病的相处是一场拉锯战问题引领,阅读教材,知道历史上的重大疫病,同时在地图上标出来,手脑并用,强化时空观念学会从图画中提取关键信息,感慨人类在疫病面前力量的渺小通过鸟嘴医生和人痘接种的典型例子,强化对古人防治疫病措施的认识,感叹人类智慧之广博分析比较古代人痘接种应对天花的材料,知道人类防治疫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子目小结,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并顺利过渡到下一个子目,增强子目之间的逻辑性
二、传中医文明,展华夏荣光 设问4:阅读教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补充完善以下对中医药成就梳理的表格。利用动画手段,依次完善其表格解读李唐《灸艾图》图7 [宋]李唐《灸艾图》通过课堂导语营造历史情境。明末清初,疫病横行,吴有性弃科举而从医,留下了医学名著《温疫论》。设问6:根据材料,概括吴有性的战疫贡献。材料8 伤寒等病是由于 “感受天地之常气”,而“疫病则是感天地之戾气”而致病。“某一特异的戾气”才引起相应的传染病。戾气“由口鼻进入”,“有天受(空气传染),有(接触)传染”。“正气充满,邪不可入”,虽有接触,但不大会发病。假如“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记载了不少治疗传染病的新方法。——摘编自[明]吴有性《温疫论》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了中国,随着时代的变化,西医对中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讲授教材“历史纵横”东北疫情防控的典型,说明西医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影响以及其防控方法。图8 东北鼠疫时期伍连德在东北主持防疫,实施隔离检查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与西医携手前行,在疫病防治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设问7: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她采用了什么方法提取青蒿素?这种医学研究方法为现代医学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转自央视网《领航》材料9 “青蒿提取物很好地抑制了寄生虫的生长。然而,这个发现并没有在之后的实验中重复出来,并且与此前文献中记载的有冲突。为了找到合理的解释,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唯一一篇关于使用青萵减轻疟疾症状的文献出自于葛《肘后备急方》。文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给了我灵感。我们传统的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可能有助于保持抗疟活性。果然,在使用较低温提取方法之后,提取物的活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随后我们把提取物分离为酸性和中性的两部分。终于,在1971年10月,我们获得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这份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这个结果标志着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屠呦呦《青蒿素发现:来自中医的馈赠》 阅读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的中医药成就,根据表格信息,完善表格叙述李唐《灸艾图》中的内容和分析吴有性《温疫论》材料,知道吴有性的战疫贡献梳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知道西医对中国的影响与防控方法,明确中西医治疗的不同。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和分析材料,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和根据表格已有信息,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叙述李唐《灸艾图》和分析吴有性《温疫论》材料,知道吴有性的战疫贡献,知道古人的抗疫智慧,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抗疫信心。了解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思考其传播的背景及其影响,结合历史纵横“东北疫情防控”,了解西医抗击疫病的方法,明确中西医治疗的不同灵感来自于中医,方法来自于西医。通过屠呦呦的典型案例,向屠呦呦学习,知道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价值,意识到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主流。
三、引前世之光,除当代之霾 通过材料说明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产生巨大作用,同时对材料中中外援助材料10 在新冠肺炎还没有有效药物的情况下,中医在改善症状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则应用于临床。中医药与西医药一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诊疗方案,成功推出“三药三方”等一批有效中药,疗效得到实践检验。中国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中医药防控救治经验,推动中医药成为各国防控新冠肺炎的有力武器,并使之为护佑民众健康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校本课程何金泽、陈辉《中国疫病医学史》 设问8: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国相互援助,共同抗疫?材料11 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10 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医学专家组,积极分享病患诊疗方案和疫情防控经验,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力量。——摘编自《人民日报》探究2:从抗击疫病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从磨难中奋起前行? 知道中医药在当代新冠疫情防治中发挥了中医作用,思考中外相互援助抗击疫情的原因从世界格局角度分析当代疫情与以往疫情的不同之处,知道中外相互援助的原因从前人抗疫经验中汲取智慧 通过呈现中外相互援助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其原因,知道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史为鉴,江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按照课堂板书知识框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作业二选一1.访问你身边的抗击疫情的医护工作者,制作口述史材料。2.阅读《瘟疫与人》著作,写一篇读书报告。阅读导语:《瘟疫与人》是威廉·麦克尼尔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宏观论述瘟疫与人类历史关系的史学佳作。《纽约书评》称 “此书从此扭转了人们看待世界历史的角度”,《纽约客》则认为此书是 “一部真正的革命性作品”。普利策奖得主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盛赞它提出了“富有创新也具有挑战性的历史概念,影响深远”,而历史学家威尔 杜兰特有言:“看待历史的崭新观点,我从《瘟疫与人》中受益匪浅。” 复习巩固,加深记忆选择并完成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的课后作业 复习巩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材料搜集和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增强历史学习的获得感。
教学反思
2020年新冠来袭,目前已经过了两年,全球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国抗疫卓有成效。该课内容与当今疫情防控密切相关。笔者抓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人类在与疫病抗争的过程积累宝贵的抗疫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因此,笔者将教学立意定位为从人类抗击疫病的历史中提炼抗疫经验,以史为鉴。课堂展开的明线是梳理古代疫病发生及其影响和人们的应对策略,而暗线是今天抗疫对古代抗疫经验的借鉴。笔者将教材内容整合,确立了三个子目“观千年疫史,叹人类力量”、“传中医文明,展华夏荣光”和“引前世之光,除当代之霾”,层层推进,相互关联,构建起知识体系。课后作业的布置则是采取选择性作业的方式展开,制作抗疫口述史料和写《瘟疫与人》的读书报告,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适合自己的作业展开,完成上交后,教师进行评阅并指导其完善,并将其在课堂展示。最后,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作为本模板学习的阶段性成果。该教学设计最大的不足是笔者并未将此课在中学历史课堂实践,缺乏实践性。由于笔者资历尚浅,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多多包容,批评指教。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