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21: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议”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 能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印象以及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 布置课前预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搜集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自由读字词,找出容易读错的字和词语。
2. 课件分组快速出现词语和句子,学生快速辨认识记
(1)廉颇 蔺相如 秦王 和氏璧 无价之宝 十五座城池 (2)司马迁 汉代史学家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和氏璧相传是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拾到的一块美玉,是世间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4)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出现七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七雄”中最强大的,怀有吞并其他国家的野心。其他国家在与秦国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很谨慎,因为他们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的措施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每组词语或句子快速闪过,比一比,谁记住的内容多,体会“连词成句地读”比“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速度快得多。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 分类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整理词语顺序,把词语串联成一句话,在读词和说话中认读生字。
如把“无价之宝召集大臣商议解决”调整顺序串联成句:“赵王召集大臣商议如何解决秦王想要无价之宝——和氏璧的问题。”其中“召”字虽笔画较少,但容易出错,“召”字读音是zhào,四声,很多人错读成一声;在书写时应注意上半部分“刀”撇要长,盖住“口”字。
学生交流自己认为重要的字或易错的字。预设:“诺”读音是nuò,不是ruò;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与“若”区分。“荆”本意是指一种灌木(左边部分,带“艹”),带刺,容易刺伤别人,所以是立刀旁。
2. 围绕“正确流利”进行朗读展示并相机指导。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计时器,学生用连词成句的方法读课文,读后,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读完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学生完成检测题目(在做题期间不能回读课文):
题目 答案 用时
这个故事发生在是哪个时期
秦王要用什么换和氏璧
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干什么
3.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快速阅读的。
再次体会快速阅读,出示课后第二题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我国马上派人把和氏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出示计时器,学生读这段话,读完后在题目一侧记下所用时间,全班交流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师生总结快速阅读的方法: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暂时忽略,接着往下读;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个故事,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交流故事:
完璧归赵:起因——经过——结果
渑池会面:起因——经过——结果
负荆请罪:起因——经过——结果
2.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联?将相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画一画思维导图。
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讲一讲这个将相和的故事。
师总结出示思维导图:


任务四:细读故事,走近人物
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不同符号或颜色画出将和相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总结概括人物特点和品质。
2. 学生交流自己心目中的蔺相如和廉颇。
提醒:还可以关注一下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物的表现,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任务五:身临其境,角色扮演
同学们,学了此文,我们仿佛置身于剑拔弩张的战国。我看见大家在按按使劲,你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脸上一会紧张、眉头紧皱,一会又怒目圆睁,接着又大义凛然。现在我们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大殿里、渑池会场上、赵国蔺相如府上,去再现历史一幕。
小组合作,任选一个故事,角色分工,练习。
请一个小组表演(以《完璧归赵》为例),其他小组评价:
人物 动作 语言 心理 神态 评价标准:优秀:☆☆☆☆☆良好:☆☆☆合格:☆☆
蔺相如
秦王
手下人
得分等第:

任务六:拓展阅读,巩固方法
出示文章《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用本节课学的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画龙点睛》,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计时器,学生快速阅读,记下自己用时,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