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侵、略、垒”等9个汉字,会写“侵、略、筑”等10个汉字,读准多音字“任”。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快速的朗读课文,能带着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提取信息,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3.能说出地道的结构,以及地道战成功的关键,体会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地道的结构,以及地道战成功的关键,体会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阅抗日战争以及冀中地道战的相关资料,基本了解当时华北地区的抗日背景。
2.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3.大致了解地道的作用和结构。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1. 读准词语:侵略、修筑、堡垒、任丘、共产党、妨碍、隐蔽、陷坑、拐弯。
2. 读准多音字:任丘 任性
3.理解词语:扫荡、堡垒、孑口、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4.指导写好易错字:妨蔽
5.分节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 引导学生首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提示:关于“冀中地道战”的问题)
2. 快速默读课文,记下时间,并尝试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
3. 能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
任务四:深入了解冀中地道战
1. 出示“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找一找地道战“奇”在什么地方?
2. 地道战“奇”的表现
(1)地道的作用奇;
(2)地道的式样奇;
(3)地道里作战奇。
3. 再读第1-3段,引导学生理解地道的作用奇
(1)敌人“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封锁我们,并实行“大扫荡”,我们采用“地道战”,敌人来了我们躲起来,敌人走了,我们照常种地过日子。地道让我们的生活尽量少受敌人影响。(在武装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我们,是奇迹。)
(2)读第3自然段感受地道数量多
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4. 读第4自然段,体会“地道的式样奇”。
(1)位置奇:挖在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
(2)高度奇: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种庄稼。
(3)内部结构奇:分为大洞、小洞,搁东西、作厕所,有气孔不气闷。
5.读第5-7自然段,体会“地道作战奇”
(1)出口设计奇:出口隐蔽、堆满荆棘;有的出口外挖上陷坑,有的在出口内部附件挖警戒洞,有民兵警戒。
(2)拐弯处设计奇:拐弯处挖迷惑洞,分活道、死道。
(3)活道设计奇:活道设有“孑口”,只容一人通过,利于防御。
(4)防御设计奇:对付火攻有土和沙;对付毒气,在“孑口”装吊板挡住;对付水攻,连接枯井、暗沟引走大水。
(5)传递军情奇:地道外,派人侦查,发现敌人用“无线电”(吆喝)传到指挥部;地道内,用“有线电”(一个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传递信息(事先约定不同铃声不同意思)。
6.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地道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地道的数量多、地道的式样奇、在地道里作战奇)
任务五:体会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1. 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2. 结合任务四对地道战“奇”的分析,体会文章条理清晰的讲解地道战(从地道战的产生到地道的构造奇再到历史地位重要)的表达方法。
3. 结合文章开头讲地道战的作用,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任务六:迁移表达
1. 介绍地雷战的资料,观看地雷战的电影。想想自己如果介绍“地雷战”可以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样的顺序?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据历史遗物显示,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是在1942年12月28日,作者署名刘丁,书名叫《地雷课本》,全书共分十课,第一课《总说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区的地雷战概况,由此书可知,地雷战最初是在太南地区诞生。
1941年 ,地雷战已经形成战术,汇编成册后流通至其他地区。
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600余件,涌现出县以上英雄模范500多名。
1943年春,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县武委会主任栾进阶介绍了平度县大泽山区民兵摆地雷阵杀伤敌人的经验,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与此同时,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始用地雷打击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赵疃村民兵队长赵同伦从区武委会先后领来了两颗大地雷。回村后,他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
10月初的一天,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枣埠顶附近埋设绊雷两颗,炸死炸伤伪军5名。文山后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敌人到河崖、寨头、小纪一带"扫荡",指导员李树梓和分队长于化虎就带领村爆炸组,在野虎山埋设地雷两颗, "扫荡"的敌人从小纪转回来,刚走上野虎山便踏响了一颗地雷,四五个鬼子飞上了天空。敌人慌作一团,刚转到前山坡,又踏响了另一颗地雷,又有3个敌人见了阎王。其余的敌人吓得胆颤心惊,逃回据点,一个多月没敢出动。大山区叶家村民兵基干队长叶洪福在谢家村埋雷一颗,毙伤日伪军5名;于凤鸣曾两次带领民兵用地雷毙伤日军3名、伪军8名,并炸死副官和翻译各1名,炸死战马1匹。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战广泛开展后,地雷供应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山后村民兵于化虎、李树梓、于希水、于进湖等爆炸骨干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研究造雷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了石雷、绊雷等多种雷。此后,赵疃、"五虎村"、栾家、夏泽等村民兵也创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后村民兵队长于化虎带领民兵埋了70余颗石雷,全部"开花",一次炸死敌人17个。县区武委会总结推广其经验后,全县民兵普遍学习造石雷。
自从开展地雷战以来,出来"扫荡"的敌人屡受挫折,不敢轻举妄动。各级党组织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切断敌人的供养之源,使敌人据点里粮断草尽。被困的敌人又恶虎般地窜出来"扫荡"。盆子山区的民兵就联合起来跟敌人进行斗争。
1945年5月初,赵同伦受胶东军区委派,带领赵炳昆等5名爆炸队员,扛着胶东军区授予的"胶东远征爆炸队"的大旗,到胶济铁路沿线的蓝村一带,配合西海独立团作战,并向部队干部、战士传授爆炸技术。同部队一起实验用地雷加炸药,爆破敌人铁路3次,炸毁铁路50多米,致使敌人的铁路运输长期中断。5月6日,各路日伪军集结莱阳城,赵守福奉命带领远征爆炸队奔赴莱阳城及东漩河一带,埋设地雷20颗,毙伤敌人20余名。
由于海阳民兵工作突出,特别是地雷战战果辉煌,因而获得了不少殊荣。1943年冬,山东省军区政治部授予海阳"民兵工作模范县"光荣称号。1945年6月,胶东区武委会授予海阳县"战斗模范县"光荣称号。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学习借鉴3-7自然段中的写法,将地雷战的作用、作战方法、历史地位写清楚。
3.评价标准(见下表)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围绕中心意思写 ☆☆☆☆☆
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地雷战”的特点 ☆☆☆☆☆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