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21: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自主阅读本单元剧本,了解作家生平和写作背景。 2.梳理主要情节,把握剧本中的戏剧冲突。 3.关注舞台说明,掌握其重要作用。
教 学重 点 梳理主要情节,把握剧本中的戏剧冲突。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看图猜剧,导入新课 上面三张图片是本单元三部戏剧的剧照,同学们能猜出这三张图片分别出自哪部剧吗? 莎士比亚曾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戏台上的故事,或令人喜笑颜开,或让人捶胸顿足,凝聚了无尽的悲欢离合;戏剧里的人物,或风采照人,或面目可憎,折射出复杂的人性。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走进戏剧的世界,体悟戏剧的美之所在。 二、分享阅读感受,了解戏剧知识 1.分享阅读感受。 本单元是戏剧单元,课前大家已阅读过这三篇剧本,下面请大家先来说说自己从这三篇剧本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用“我喜欢 这部戏,从中我看到了/ 感受到了/ 读出了 。”的句式谈谈。 通过讲解让学生简单了解戏剧文体的相关知识,对戏剧有初步了解。 2.了解戏剧知识。 (1)初步认识戏剧。 通过对《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的阅读,说说戏剧有哪些特点。 (生自由回答,师明确) (2)了解舞台说明及其作用。 ①舞台说明的分类。 ②请同学们说说下面这些选段中的舞台说明属于哪一类,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结:“戏剧”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动作、行为”。这些舞台说明,不仅仅交代了道具的布置与人物的上下场,更能在行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阅读剧本,要特别关注这些地方。 三、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梳理主要情节。 (1)快速阅读《天下第一楼》(节选),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屈原》(节选)和《枣儿》,自主梳理情节。 (生自由朗读并梳理) 2.把握戏剧冲突。 (1)了解戏剧冲突的概念及其分类。 (2)《天下第一楼》节选部分的冲突主要属于哪种冲突?这个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3)回顾《屈原》《枣儿》,思考:这两部剧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剧中戏剧冲突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 预设 《屈原》:忠与奸的冲突。昏君听信奸臣谗言,导致爱国忠臣被迫害,并由此产生的忠与奸的冲突。 《枣儿》:人与人精神上的冲突。急剧的社会变革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并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冲突。 3.理解戏剧冲突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联。 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戏剧冲突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明朗化,以显示其个性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戏剧冲突又要以塑造人物个性来表现和发展,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以冲突塑造人物是戏剧创作中最常见的方法,《天下第一楼》即是如此。戏剧冲突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一人千面的人物形象更有戏剧感染力。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台词,品味台词的语言之美。 2.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命运。
教 学重 点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命运。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三篇剧本的情节,把握了矛盾冲突对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三篇剧本中的精彩台词,进一步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 二、了解台词的意义和作用 三、分析《屈原》的台词特点和人物形象 1.分析台词特点。 诵读课件出示的《屈原》的台词,品味其妙处。 《屈原》中屈原的许多独白都很精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气势,品一品,这些台词写得好在哪里。 (生反复诵读后自由谈看法,师明确) 2.分析人物形象。 (1)屈原。 思考: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预设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压迫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2)郑詹尹。 反面人物郑詹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 他是邪恶的化身,卑鄙、狡诈、胆怯,他是奸佞的帮凶,毫无正义和忠贞可言。他一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虑,不是出于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庙宇;他再三引诱屈原喝下毒酒,装出一副伪善面目,甚至假惺惺地诅咒自己的女儿郑袖;做坏事又内心胆怯,送毒酒又心虚地问屈原“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这个邪恶的帮凶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四、分析《天下第一楼》的台词特点和人物形象。 1.分析台词特点。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天下第一楼》,体会其台词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 《天下第一楼》中的出场人物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认真阅读课文,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预设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知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暴,同时又一身正气、率真,不屑与小人为伍的人。 五、品味《枣儿》的戏剧语言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1.品味戏剧语言特点。 生分角色读剧本《枣儿》,一人读老人的台词,一人读男孩的台词,一人读舞台说明,品味其语言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剧中的老人和小孩的人物形象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年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老人的形象又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长者的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 作为过来人,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男孩则是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心重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表现出男孩成长环境的鲜明时代特征。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一 阅读与思考 课时 3
教 学 目 标 1.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思考课文的主旨。 2.了解本单元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教 学重 点 思考课文的主旨,了解本单元剧本的社会意义。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同学们领略了戏剧的矛盾冲突和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但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必须有深邃的思想作为支撑,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几部优秀作品的主题。在前两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屈原》的主题,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二、探究《屈原》的主题 1.了解创作背景。 由《屈原》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作者创作这部剧的意图,但是我们还需要深入分析文本,来理解本文的主旨。 2.探究《屈原》的主题。 (1)屈原的独白中写了许多意象,这些意象使用了什么手法?分别有何深意? 预设 这些意象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屈原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2)《屈原》的主题是什么? 预设 作者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剧本里的反面人物明显是象征着当时的国民党几位头目人物,当时国民党统治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气焰嚣张,横行无忌。一部分坚持斗争的革命剧作家致力于历史剧的创作,借古讽今。《屈原》中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忠告,撕毁齐楚盟约,转而依附秦国,不知这正是灭亡的开始。当时的国民党的统治也是如此昏庸。剧中屈原的呼声,正是郭沫若的呼声、广大人民的呼声。 三、探究《天下第一楼》的主旨 1.了解《天下第一楼》的故事背景。 2.理解主旨。 (1)回顾前一课,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的原因的认识。 (2)概括本文的主旨。 预设 本文在中心人物卢孟实与少东家、克五、饭店伙计等人的一系列矛盾中展开情节,道出了“福聚德”由盛到衰的直接原因:一个人干,八个人拆。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悲剧。 四、探究《枣儿》的主旨 1.了解《枣儿》的背景资料。 2.探究《枣儿》的主题。 揣摩语言,品味下列台词的深层次意味。 (2)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 小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 (3)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请同学们结合全文各抒己见。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了解了本单元三部戏剧的背景和主旨,相信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深了。下节课,我们就要准备排练戏剧,希望大家课下再好好读读剧本,加深理解。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二 准备与排练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合理分工、组织排练的能力。 2.把握角色,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
教 学重 点 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台词、动作等。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人生大舞台,戏剧展风采。通过任务一的阅读与思考,我们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这堂课的任务是:各剧组成员从剧组分工的角度展示交流对舞台呈现的构思,切磋台词的朗读。下面,进入我们的研讨环节,有请主持人。 二、主持人开场白 主持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班级剧组研讨会的活动现场,我是主持人??。我们观赏精彩的戏剧片段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鼓掌喝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的表演来自台下的精心准备与排练。三个剧组的准备情况如何?让我们期待今天的精彩呈现。请各个剧组按“导演说戏”“剧务说舞美”“演员说台词”三个环节展示准备情况。 三、各剧组分别展示 (一)《屈原》剧组 主持人:首先,由《屈原》剧组进行展示,有请《屈原》剧组的导演。 1.导演说戏。 主持人:感谢导演的发言,一出好剧,离不开剧务的精心准备,掌声有请《屈原》组的剧务分享自己的舞美设计。 2.剧务说舞美。 主持人:谢谢剧务的奉献,剧本的表现效果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演员将如何诠释屈原这个经典形象呢?有请饰演屈原的演员作为代表上台分享。 3.演员说台词。 (二)《天下第一楼》剧组 主持人:和《屈原》剧组相比,《天下第一楼》剧组是一个大组。人物更多,情节也更复杂,如何梳理人物关系及情节是一个重难点,请《天下第一楼》的导演与大家分享。 1.导演说戏。 主持人:《天下第一楼》剧组导演的思路清晰,安排得当。剧务为这个经典话剧做了哪些准备?有请剧务上台分享。 2.剧务说舞美。 主持人:剧务的设想细致入微,演员们又做了哪些准备?有请演员代表上台分享。 3.演员说台词。 (三)《枣儿》剧组 主持人:集结了大家的智慧,相信《天下第一楼》剧组之后的排练会渐入佳境。和以上两个剧本不同,《枣儿》是一部独幕剧,结构紧凑,情节线索单一。导演又该如何组织组员进行准备呢?有请《枣儿》剧组的导演上台展示。 1.导演说戏。 主持人:从剧本背景来看,《枣儿》是最接近我们时代的,剧务将如何展现时代特色,请《枣儿》剧组的剧务上台分析。 2.剧务说舞美。 主持人:剧务的设想细致入微,演员们又做了哪些准备?有请演员代表上台分享。 3.演员说台词。 四、教师点评 主持人:感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活动已经接近尾声,相信大家还意犹未尽,下面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敬爱的老师对今天的活动稍做点评。 (师发言,以鼓励为主,点出各剧组设计的独特之处) 结束语:今天的剧组研讨会,让我们对戏剧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各个剧组付出的努力,我们对各个剧组的表现充满了期待,剧场的幕布即将拉开,让我们等候正式演出那一天的到来!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二 准备与排练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反复排练,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认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教 学重 点 通过动作、表情等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好了剧本表演的相关准备,进行了细致有效的分工,本节课我们就进行具体的彩排,让我们试着把这些剧本里的人物演绎出来,让观众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二、排练指导 师在排练前、排练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1.对导演的指导。 导演要带领自己的团队认真地研究剧本和相关材料,对表演做出整体设计,要懂得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语调,能给观众较强的画面感。协调好同学们的关系,及时解决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对演员的指导。 思考:戏剧中的人物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戏剧中的人物分三种类型: 共性人物:无个性特征,按人物的年龄、经济地位的一般状况加以综合和概括塑造出来的人物。如“丫鬟”“媒婆”等。 扁平人物(类型人物):往往只是某种观念的化身,如“吝啬人”“伪君子”。 圆形人物(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鲜明且呈现出发展、变化态势的人物。 教师指导: 演员,需要按照导演的设计意图,进入剧本设定的情境,深入钻研角色,品析、背诵台词,并设计自己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等,将人物形象在舞台上“立”起来。演员既要熟悉人物的身份、性格,还要充分了解人物的心态、思想,探究人物之所以成为“这一个人”的原因。 《屈原》的排练,重点当然在屈原的独白,要思考如何入情入境化身为屈原,展现人物喷涌而出的激愤、呼唤变革的炽热情感。要注意表演时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都是在情感的迸发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与台词紧密融合,相得益彰。当然,次要人物的形象也要把握得当,比如靳尚和郑詹尹都是奸臣,但靳尚阴险、毒辣,郑詹尹则卑鄙、狡诈,各有特点。 《天下第一楼》这部戏的特点在于:冲突激烈,人物个性鲜明,神态、动作等的设计都很有看点。这出剧被誉为《茶馆》的姊妹篇,是“京味话剧”的代表,其语言带有浓郁的北京地方味道,行业色彩非常鲜明,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腔调比较难拿捏,不同地域的学生排练起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枣儿》这幕话剧排练时需要把握的重点,在于通过台词表现人物的内心,尤其需要注意剧中富有象征意味或深刻意蕴的台词 ,仔细体会其含义。例如:“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迷路了吧?”“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等。除了台词,还要设计人物的神态、动作。比如,剧本的舞台说明中,运用了“西北口音”的童谣,就可以为老人设计西北地区农民的口音。 3.对剧务的指导。 剧务的主要工作是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等。在工作中可以写剧务手记,帮助自己记录工作。下面是《天下第一楼》剧务手记示范。 教师指导:每个表演小组可选剧务两名,负责服装道具的制作和音乐的准备。负责服装道具的同学要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负责配乐的同学对音乐有所了解。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给剧务同学提供相应的帮助。 三、合作排练 根据研讨反馈,导演组织全剧组排练,剧务根据表演需要设计制作场景、服装,演员反复合练,及时发现表演、舞台、配合等各方面的问题,为“任务三”正式演出做好准备。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三 演出与评议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充分展示表演才能,合作演出话剧。 2.对戏剧表演与欣赏有自己的心得,并能发表观演见解。
教 学重 点 合作演出话剧,并能发表观演见解。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 不参与演出的同学组成评审团,评审团要对每一个小组的表演情况打分,满分100分。评委主要从人物语言的运用和动作表情的配合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来打分。最后评选出最佳剧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 一、导入新课 经过多次排练,相信各位演员已迫不及待地想上台了,导演和剧务也一定准备充分,成竹在胸了。那么,把大幕拉开吧,让我们登上属于自己的闪亮舞台!做好戏剧演出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表演的完美展现,还可以让学生养成事前做准备的好习惯。 二、戏剧演出 1.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正式演出前,每个组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①制作节目单;②推举主持人,准备简单的串词;③检查舞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2.演出时的注意事项。 演出时,要集中精力,全情投入,注意相互配合。演出结束,向观众致意。 3.话剧演出。 (1)《屈原》话剧表演。 (2)《天下第一楼》话剧表演。 (3)《枣儿》话剧表演 三、优秀剧组和优秀演员的评选 1.评选各项最佳。 每一次演出结束后,由评审团填写评议表,表演全部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剧组、最佳演员、最佳导演。 2.颁奖。 由评审团撰写颁奖辞,主持人宣读颁奖辞,班主任将奖状和奖品颁发给相应同学。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累计课 时 课题 任务三 演出与评议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明确戏剧评论撰写的要点,初步掌握戏剧评论撰写的方法。 2.评议时,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教 学重 点 初步掌握戏剧评论撰写的方法。
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戏剧的剧本,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的戏剧,那么,要如何来评价一部戏剧的好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让初中生写戏剧评论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写之前介绍戏剧评论的相关知识,并给出范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始写作。 二、了解戏剧评论 1.戏剧评论的类型。 戏剧评论的类型: (1)评介式,介绍戏剧的内容,介绍看点,同时有对作者的评价,属于推介型。 (2)生发式,从戏剧的某一点引出文艺理论问题、人生哲学或社会问题,看似是戏剧评论或戏剧批评,其实属于借题发挥。 (3)观感式,谈观看某部作品后的体会和感想,也即观后感。 (4)鉴赏式,对一部作品的整体或某个方面进行评赏,或者对几部作品进行对比,以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态度来说服他人,或者让自己对戏剧的理解更加深刻。这种鉴别欣赏活动,属于艺术鉴赏型。 2.范文引路。 3.戏剧评论的要求。 要求: (1)评论要有准则。 (2)评论要有主张。 (3)评论要“述评结合”。 (4)评论要有新意。 (5)评论要有深度和广度。 三、实战演练,灵活运用 1.题目展示。 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 ①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最深 ②舞台说明不只是“说明” ③戏剧冲突面面观 ④台词应该怎样说 ⑤肢体语言很重要 ⑥配角也要演到位 ⑦“好戏”是配合出来的 2.技法点拨。 无论是选择哪一个话题,都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不能只列条目而无内容。针对某一戏剧或谈人物,或谈舞台说明,或谈矛盾冲突,或谈肢体语言,或谈相互配合等;也可以针对某个话题,列举多部戏剧中具体的一句、一段话,或一幕。 3.学生写作。 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话题写作。 四、评价习作,班级交流 1.自主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认真品读,并根据下面的评价标准做简要评价。 2.组内评价。 小组交流,按照评价表中的三个方面对组内成员的作品进行打分,组长记录结果。 3.确定评价结果。 最后一次检查评议标准的执行是否一致,确定评价结果,推选出最佳戏剧评论文章,班级分享。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