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10:5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新新题六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
1、看拼音,写词语。
tiě suǒ yún yá dù hé guī lǜ
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 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
(2)、 平平常常的。( )
(3)、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
(4)、气势雄伟,指山势高大、险峻。( )
(5)、小浪花。( )
(6)、 全都喜笑颜开。( )
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 填空。
(1)、《七律·长征》是( )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 )律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 )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和( )精神。
(2)、1934 年 10 月,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进行长征。其间经过( )、( )、( )、( )、( )、( )等多地,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翻越( )座大山,跨过( )条大河,历尽险阻,于( )年(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5、下列对《七律·长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6.阅读《忆秦娥·娄山关》,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忆秦娥”是( ),“娄山关”是词的2。这首词生动地插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3出发到4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
(2)、“ ( ),( )”,道出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冷静思索,表明党和红军历经艰难曲折,跨过生死攸关的转折之后,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句。
i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
7.读拼音,写词语。
guī lǜ( ) tiě suǒ( ) shān yá( )
8. 辨字组词。
岷( ) 施( ) 眠( ) 拖( )
崖( ) 度( ) 涯( ) 渡( )
9 查字典,填空。
(1)、“丸”按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
(2)、“岷”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岷山”在我国的( )交界处。
10、 选择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尽 A 完;B 达到极端;C 全部用上;D 用力完成;E 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2)、闲 A 寻常,平常;B 不在使用中;C 闲空儿;D 与正事无关的。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2)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
3)立志须存千载想,闲谈无过五分钟。( )
11、 选择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表达了红军____后的喜悦心情。
A:飞夺泸定桥
B:巧渡金沙江
(2)、“寒”字让我体会到____
A:天气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
B: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12、 选择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喜”字表现了____
A:胜利在望,红军战士的心情舒朗。
B:诗人喜欢千里一片的皑皑白雪。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
A:红军战士更喜欢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在红军翻过山后显得更壮观了。
B: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战士们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3、对《七律·长征》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紧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C: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1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只等闲。

_。
金沙水拍 ,
大渡桥横 。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____。
(1)、根据课文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 );用“泥丸”来比喻( )。用这两个比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 ),“寒”字表现了红军( )。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哪几幅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5)、哪两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
(6)、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诗。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1)、小令中以夸张的手法极写山之高的句子是: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群山动感的句子是:2。
(2)、下列对小令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翻山越岭的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小令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结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却如同一首。
B:把山比作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余地,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
16、人们常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 )
(2)、柳树:( )
(3)、小草:( )
(4)、春雨:( )
(5)、瀑布:( )
(6)、梅花:( )
参考答案
1、【分析】题干考查1、拼音2、识字3、写字 “ lǜ ”的“ l-ǜ ” 别拼错了,“ 铁 ”左边是“钅”,右边是“失”。“ 崖 ”上边是“山”下边的外边是“厂”里面是“圭”“ 渡 ”左边是“氵”。右边是“度”“ 律 ”左边是“彳”,右边是“聿”。
故答案为:第1空、铁索;第2空、云崖;第3空、渡河;第4空、规律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汉语拼音的正确拼法和字体的正确书写。往往在一个词语中,会写同音字,错字,这是词语掌握不牢造成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2、【分析】题干考查古诗词的翻译。(1)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知:万水千山指无数的山和无数的水,旅途的艰辛。
(2)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可知:等闲指不怕困难,不可阻止,很平常。
(3)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可知: 逶迤 的意思是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4)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可知: 磅礴 的意思是 气势雄伟,指山势高大、险峻。
(5)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可知: 小浪花指的是 细浪 。
(6)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可知: 全都喜笑颜开指的是 尽开颜
故答案为:(1) 万水千山 (2) 等闲 (3) 逶迤 (4) 磅礴 (5) 细浪 (6) 尽开颜
【点评】干考察古诗词的理解。七里长征是毛泽东所写的。万水千山只等闲。武林威仪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但实际内容的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应该多积累古诗词的意思。
3、【分析】题干考查古诗词的翻译。(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可知意思是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可知诗句意思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可知诗句意思是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形朗,个个笑逐颜开。
故答案为:(1)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动的泥丸。 (2)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3)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形朗,个个笑逐颜开。
【点评】题干考查了古诗词的翻译。首先先理解句子当中的词语,再把句子词语的意思带入句子当中。进行去理解。从而对句诗句的理解。翻译考察的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分析】(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考查学生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做此题,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写作意图,想想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从课文来看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的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从1930年到1933年,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主力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等多地。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共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历尽艰辛,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故答案为:(1)第1空、毛泽东;第2空、七言;第3空、二万五千;第4空、革命英雄主义;第5空、革命乐观主义(2)第1空、福建;第2空、江西;第3空、广东;第4空、湖南;第5空、广西;第6空、贵州;第7空、18;第8空、24;第9空、1935;第10空、10
【点评】 把握文章的中心,整体领悟句子的意义.任何篇文章都有中心,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理解。是他了解写作的背景。更多的是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5、【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意境鉴赏,《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A.B.D正确。
C.有误,“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温暖。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暖”和“寒”写的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两场战斗给人的心里感受。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词语理解与辨析、知识百科。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学生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对相关内容加强记忆,尤其是诗文中的重要语句。在记忆、背诵的同时,也要理解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6、第1小题解析
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可知娄山关是题目。根据“霜晨月”可知写的拂晓,“残阳如血”写的是傍晚。
故答案为:词牌名;题目;拂晓;傍晚

第2小题解析
题干考查诗句理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泽东主席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词。该词前半阕说的是红军处境艰难,部队有一种悲壮的氛围;后半阕词说的是虽然雄关漫道难以攻克,但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终于克服,攻克后心境开阔,同时也感怀牺牲的烈士们洒下热血。
故答案为:第1空、雄关漫道真如铁,第2空、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3小题解析
题干考查诗句翻译。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碎:碎杂,碎乱。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古诗句为: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故答案为:第1空、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第2空、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第3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4空、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大题解析
【点评】题干考查了古诗词的翻译以及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红军在长征中的1935年1月7日占领了遵义城。1月10日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主要是抓住句子中的词语。通过词语的理解来对句子的理解。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解。
7、【分析】题干考查1、拼音2、识字3、写字 “ lǜ ”的“ l-ǜ ” 别拼错了,“ 律 ”左边是“彳”,右边是“聿”“ 铁 ”左边是“钅”,右边是“失”。“ 崖 ”上边是“山”下边的外边是“厂”里面是“圭”。
故答案为:第1空、规律;第2空、铁索;第3空、山崖
【点评】该题主要考察汉语拼音的正确拼法和字体的正确书写。往往在一个词语中,会写同音字,错字,这是词语掌握不牢造成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地练习,熟能生巧。
8、【分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如崖与涯,部首不同,义不同。涯:水边,泛指边。可组词:天涯。崖:高地的边,陡立的山边。可组词:山崖。“渡”指横过水面、跨越,均用于空间,如:远渡重洋、横渡长江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渡船、渡口等。“度”用于时间,多指经过一段时间,如:虚度光阴、度日如年等,显然,我们常见到的“欢渡春节”“渡假村”中的“渡”均为错别字,应当用“度”来替。施1.实行。如:实施。2.加;给予。如:施肥。3.设置。4.施舍。如:施与。5.姓。拖1.牵引;拉。如:拖动。2.在身体后耷拉着。如:拖着尾巴。3.延迟;耽搁。如:拖了几年。岷:见“岷江”“岷山”。眠:1.睡觉。如:失眠。2.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状态,在一段时期间内不食不动。如:冬眠。
故答案为:第1空、岷山;第2空、措施;第3空、休眠;第4空、拖地;第5空、山崖;第6空、度过;第7空、天涯;第8空、渡河
【点评】形近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区分:1、从字音区别2、从字形区别3、从字义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典的使用能力,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运用能力以及对词语的识记、理解能力。可知(1)“丸”音序是“ W ”音节是“ wan ”1.小圆球形的物体。如:肉丸。亦用为丸药的计量单位。如:一丸药。2.药丸。如:麝香保心丸。 组词:丸子、睾丸、肉丸、鱼丸、药丸、弹丸、泥丸、蜜丸
(2) “岷”的部首是“山”,处“山”还有5画。岷山,位于中国,是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条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
故答案为:(1)第1空、W,第2空、wan,第3空、泥丸(2)第1空、山;第2空、5;第3空、四川、甘肃
【点评】 需要熟练字典的使用方法,了解每个字的读部首、结构、笔顺和笔画等知识点。对于音节是否带声调,根据本地学校的规定来写即。
10、【分析】(1)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人尽其才的意思是:充分把人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知人善任。物尽其用的意思是: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尽的意思是用完,用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拿不完,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可知“ 尽 ”的意思分别是 全、所有的 ; 全部用上 ; 完
(2)“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不怕困难险阻,将无数的高山大河都如平常一般看待。偷闲:挤出空闲的时间。闲谈:1.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2.指无关紧要的话。可知“闲”在句子中的意思分别是 寻常,平常; 闲空儿; 与正事无关的。
故答案为:(1)第1空、E;第2空、C;第3空、A(2)第1空、A;第2空、C;第3空、D
【点评】题干考查 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方法是 代入法。即将每一种解释一一代入原句中,看看哪种最合适、最贴切。例如:“判”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分辨、断定;b分开;c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要想确定“判断”中的“判”的字义,将这三种解释逐一代入,我们发现“判断”中的“判”应选择a分辨、断定。其他两种的解释不合适。
11、【分析】(1) 根据教材中的记载,解答本题其实很简单,题干中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飞夺泸定桥,另一件是巧渡金沙江,而诗句中二者都有,那么那件事是后发生的就选那件事,而飞夺泸定桥是在巧渡金沙江之后。可知“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
(2)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并非仅指天气寒冷。可知“寒”让人感觉到夺取沪定桥的惊心动魄。
故答案为:(1)B(3)B
【点评】本题是选择题,考查的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材料的解读能力,考査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不是很难,因为这是教材中记载的知识点,只要学生对教材熟悉,就能回答出本题。
12、【分析】(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句。“更喜”两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的心情。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故答案为:(1)A(2)B
【点评】本题是选择题,考查的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材料的解读能力,考査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不是很难,因为这是教材中记载的知识点,只要学生对教材熟悉,就能回答出本题。
13、【分析】题干考查诗词赏析。“暖”和“寒”是对红军战士的心理描写。在诗 中“暖”和“寒”二字体现了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表现严酷的战斗,“暖”字体现了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寒”字则体现了飞夺泸定桥的艰难与残酷。可知A、C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题干考查诗词赏析,无论是选择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原诗的过程,答题答对了,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因此,它是帮助理解全诗的极好的“拐杖”。
14、第1小题解析
题干考查诗词的默写。根据“ 七律长征 ”可知要填入诗句。“ 征 ”左边是“彳”右边是“正”。“ 逶 ”里面是“委”外面是“辶”
“ 迤” 里面是“ ”外边是“辶”“ 礴 ”左边是“石”右边是“蒪”。
故答案为: 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第2小题解析
题干考查诗句的理解。根据“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是五岭山脉绵延不绝,但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可知把 五岭 比作 细浪 ,把 乌蒙山 比作 泥丸 。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第1空、五岭;第2空、乌蒙山;第3空、革命乐观主义

第3小题解析
根据教材中的记载,解答本题其实很简单,题干中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是飞夺泸定桥,另一件是巧渡金沙江,而诗句中二者都有,那么那件事是后发生的就选那件事,而飞夺泸定桥是在巧渡金沙江之后。可知“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并非仅指天气寒冷。可知“寒”让人感觉到夺取沪定桥的惊心动魄。
故答案为:第1空、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第2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第4小题解析
根据诗句。全诗共四联,首联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第二、三、四联按长征的路线,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承接了上文的“万水千山”。可知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故答案为: 过五岭、越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岷山。
第5小题解析
从全诗来分析。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故答案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6小题解析
诗分类: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內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本诗属于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韵脚诗。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诗歌诗歌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本诗属于格律诗。
故答案为:第1空、抒情;第2空、格律

大题解析
【点评】《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考查了对诗歌分类的掌握情况。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15、第1小题解析
根据“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意思是 高山峻岭挡在眼前,尽管快马加鞭不去理会它,不做丝毫停留,蓦然回首,惊叹山峰之高度几接于天了. 可知 夸张的手法极写山之高的句子“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根据“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意思是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象征意义:某种力量非常巨大。表现山的壮伟。可知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群山动感的句子 是“ 倒海翻江卷巨澜 ”
故答案为:第1空、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第2空、倒海翻江卷巨澜
第2小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根据平日所积累的重点字词的意思,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翻译。A.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意思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意思是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象征意义:某种力量非常巨大。表现山的壮伟。C. (山)好像剑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剑刃没有残缺。
故答案为:B

第3小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內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C选项所涉及的句子的意思是山可以像是江海那样翻腾起波浪来,而自己本身也在这种 波涛当中。山势实在是太磅礴了,仿佛在奔腾,在怒吼,在旋转,甚至是在跳跃和倾倒,群山就好像千军万马厮杀正狠。和奔驰汽车无关。
故答案为C选项。

大题解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 根据平日所积累的重点字词的意思,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翻译,抓住要点选择合适的句子即可。
16、【分析】题干考查 借用诗句来赞美事物。(1) 庐山。有关诗句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可知表示 赞美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柳树 。有关诗句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可知表示 赞美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 有关诗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知表示 赞美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春雨。有关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都表示赞美。
(5)瀑布。有关诗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可知表示 赞美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梅花。有关诗句如: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都表示赞美。
故答案为:(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点评】题干考查 借用诗句来赞美事物。抓住事物特点选择诗句。从的多角度分析诗句与题干之间的联系。找最适合的诗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