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桃花源记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桃花源记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05:3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桃花源记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垂髫(tiáo)   邑人(yì)   便舍船(shè)
B.俨然(yán) 叹惋(wǎn) 豁然(huò)
C.怡然(yí) 阡陌(qiān) 缤纷(bīn)
D.间隔(jiān) 衣着(zhuó) 诣太守(y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率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却“ ”。
5.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6.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理解文意,按要求填空。
(1)文中表明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本文有“意同字不同”和“字同意不同”的现象。请依照示例,任选一种现象,从文中举例并解释。
(示例)意同字不同:“缘溪行”的“缘”和“便扶向路”的“扶”,都有“沿着、顺着”的意思。
字同意不同:“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发现桃花源一事”。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0.出自本文的成语较多,请选择两个写出来。
11.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通“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3.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
A.为乡邻之/所贵 B.为乡邻/之所贵
C.为乡邻之所/贵 D.为乡/邻之所贵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2)时或完酒,亦雅咏不辍:
15.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6.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7.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愚溪诗序(节选)
[唐]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注] ①龂龂(yínyín):争论不休。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拜访)
C.以余故,咸以“愚”辱焉(缘故)
D.无以利世(利益)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B.皆出酒食 皆不得为真愚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能兴云雨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余遭有道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他们最终迷路,对这一事件的记叙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笨。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桃花源记》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愚溪诗序》以“愚”为线索,两文都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答案
C
2.(1)对……感到惊异。
(2)全,都。
(3)邀请。
(4)拜访。
(5)妻子儿女。
(6)打算,计划。
3.C
4.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5.A 6.A
7.(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示例)意同字不同:“悉如外人”的“悉”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同,均为“全、都”。“便要还家”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
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意思是“随即,不久”。“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中的“遂”,前者是 “最终,终于”的意思,后者是 “于是,就”的意思。
(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
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等。(意对即可)
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B 14、(1)对…感到惊异。(2)停止。
(1)老人和小孩,都开心自在,自得其乐。(2)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弹奏出音乐呢!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是,他只是做出抚琴的样子。体现了他无拘无束、自然率真的个性,面对贫困,依然自得其乐等。
D 19.B
20.(1)(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2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