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暑假作业效果验收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暑假作业效果验收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05:53:58

文档简介

德州五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
语文暑假作业效果验收 参考答案
B 【解析】A.辐射 C.龟(jūn)裂 D.强(qiǎnɡ)词夺理
D 【解析】A.人情世故 销声匿迹 名副其实 B.历历在目 C.震耳欲聋 相辅相成
B 【解析】A.踌躇 杳(yǎo)无消息 C.兴(xìnɡ)味 无动于(yú)衷 D.惟妙惟肖(xiào)
4. B 【解析】A.摄取:摄取,指吸收,吸取;拍摄。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D.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与题干中“谈论”语意重复。
5. D 【解析】A.“从……为出发点”句式杂糅,改为“以……为出发点”
B.改为“……向大家传递奋发进取的精神”
C.“发挥……的资源”搭配不当,改为“发挥……的优势”
6. C
7. B
8. B 【解析】《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9. D
10.(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惟解漫天作雪飞 (3)今夜偏知春气暖
(4)马作的卢飞快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气蒸云梦泽 (7)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8)怀旧空吟闻笛赋 (9)闲来垂钓碧溪上 (10)戍鼓断人行 (11)云横秦岭家何在
(12)沉舟侧畔千帆过
11.(13)万里赴戎机 (14)凭君传语报平安 (1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6)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18)对镜贴花黄
(19)《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描绘悠扬的笛声散落洛阳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及天下游子无尽的乡思。《黄鹤楼闻笛》中,作者游黄鹤楼听笛,流露了诗人被贬无辜受害的愤懑和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13.(1)洛伍德学校(或孤儿院) (2)遇到罗切斯特,得知他已有妻子毅然离开
(3)自尊自强、敢于反抗 (4)富有同情心、勇敢果断
14.(1)简·爱 罗切斯特
(2)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的人。
15.(1)A D
(2)示例:我选沈琼枝。她为人精明干练,有勇有谋:宋家本应明媒正娶,却只想纳其为妾,沈父无措,沈琼枝却要将一切事情原委弄个究竟后再做打算。她有泼辣、直爽的大侠风范:进宋家后,用证据反抗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面对盐商的不肯出现,她以退为进,侍机行事,后逃之天天。她乐观,从容镇定:逃出宋家后,于南京落定,只靠手艺与才艺自养,即使当时社会容不下她的抛头露面,她依然义无反顾地奋力抵抗命运。她伶牙俐齿,泼辣怒骂: 面对社会的恶势力,她用伶牙俐齿、泼辣怒骂当作维护自身尊严的武器。她淑女般的知书达理,处身自重:为了考虑杜少卿的英名不能因自己而遭到一丝一毫的玷污,只有确定了杜夫人也在南京,她才去其府邸求救。这样一个优秀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对封建社会压迫妇女这一现象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思想束缚、压迫妇女的不满。
16. A
17. C
18. D
19. C
20.(1)天空是湛蓝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2)用马鞭驱赶它,却不用(驱赶千里马)的正确方式。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21.不矛盾,她觉得离他很近,是因为在信中她已经了解了爱人所生活的哨所周围环境景色,爱人的日常生活,爱人也经常出现在她的梦中。“有时又很远”就是因为他们实际相距很远,而且有时候很长时间收不到爱人的信息。
22.改后句子不好,原句“他在巡逻路上……”句子用了省略号,省去了很多内容,属于文章的留白,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也为下文她去哨所做了铺垫。并且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改后的句子直接说明了他牺牲的结果,没有悬念,只是让人感到惋惜,不如原句含蓄而富有深意。
23.信件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又是两人感情联系的纽带,还是两人感情坚不可摧的见证。信件内容还起到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主旨内容的作用。
24.我认为选文的主人公是在哨所牺牲的军人(他)。原因:①他是故事里反复提到的人物,也是故事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的关键人物。②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用“她”塑造了一个坚守岗位、为国奉献牺牲的哨所执勤人物形象。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爱国军人的赞美之情。
25.【例文】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夜间小院,凉风习习,让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使我不禁想起了你。而立之年,在外独自拼搏的你,还好吗?还记得那盏你亲手为我做的小灯吗?尤记得小时候,你与我一同住在乡下的外婆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风一掠过,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花。你总喜欢在夏天里,坐在门前的大槐花树下,摇着葵扇,为我讲述你年轻时的经历。轻轻地,摇下了一段悠闲地时光。
后来,你要丢下年幼的我外出打工,我经常因为担心你的不辞而别而半夜惊醒,泪水浸湿了枕头,我是多么舍不得你呀!
在你走的前一晚,你拉着我坐在门前,手里拿着一盏用竹条做的小灯,我听见你温柔的声音:“妈妈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宝贝最喜欢的糖果,妈妈去买回来好不好?”我知道你是要走了,哭着摇头,大人都是骗人的。你一把把我拉进怀里,手慢慢抚摸着我的背,硬咽道:“妈妈的宝贝啊!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学会自己一人独担一面。”我不明白,外面的灯红酒绿比不上家庭幸福温馨吗?外面的花花世界比不上家人的贴心关怀吗?我一直以为是你太狠心,才放心丢下年幼的我,却不知当时的你早已泪流满面,溃不成军。
现在,我渐渐的理解了你的不易,明白了你的无可奈何,也渐渐学会了如何一个人独自的生活,如何一个人上学,又如何在夜晚独自入睡……你的离开,迫使我学会了独立。
有时我也会埋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了一些让你伤心的糊涂事。妈妈,我把你放在心上,请你原谅我任性时的一跺脚,踩伤了你对我的关爱。
月亮不知何时悄悄地躲进了云影里,睡意朦胧,我似乎看到一个身影,提着小灯向我慢慢走来。德州五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
语文暑假作业效果验收
一、选择(共27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嘱咐 (zhǔ) 幅射(fú) 燎原(liáo) 暴风骤雨(zhòu)
B.农谚(nónɡ) 陨石(yǔn) 沼泽(zé) 接踵而至(zhǒnɡ)
C.龟裂(ɡuī) 漩涡(xuán) 卑鄙(bǐ) 纷至沓来(tà)
D.矗立(chù) 彷徨(huánɡ) 脑畔(pàn) 强词夺理(qiánɡ)
2.(3分)下列词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人情事故 消声匿迹 名符其实
B.厉厉在目 接踵而至 安营扎寨
C.怒不可遏 振耳欲聋 相辅相承
D.不修边幅 格物致知 如鸣珮环
3.(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褚(chú) 翘首(qiáo) 秀颀(qí) 杳无消息(yáo)
B.洗涤(dí) 遒劲(jìng) 黏土(nián) 潜滋暗长(qián)
C.兴味(xīnɡ) 匕首(bǐ) 俯瞰(kàn) 无动与衷(yǔ)
D.婆娑(suō) 虬枝(qiú) 字帖(tiè) 惟妙惟肖(xiāo)
(6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A.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从考查选手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出发点,为新生代主持人提供发声舞台。选手们摄取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B.在条理清晰、表达流畅的讲述中向大家传递奋发进取,新疆姑娘小米讲述了一群诲人不倦的援疆教师的故事:C.非科班出身的李礼充分发挥理工科的资源,用小案例带大家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著名主持人董卿和康辉作为嘉宾,点评客观而不尖锐,专业精准,咄咄逼人,看点十足。董卿的点评旁征博引,言语间蕴含着智慧。D.康辉的点评既展示出暖心、接地气的一面,又“金句”频出,让观众惊喜不断。节目播出以来,成为大众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4.(3分)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摄取 B.诲人不倦 C.咄咄逼人 D.津津乐道
5.(3分)划线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6.(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江大河》《山海情》到《觉醒年代》,这些正剧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是因为除了制作精良,还有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艺术风格得到了观众认同的原因。
B.中国为降低碳排放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国家。
C.中国通信卫星图像印在外国货币上,是我国航天发展造福异国人民生活的见证,也是我国在航天强国道路上迈进的有力诠释。
D.关于对“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样的教育真谛的畅谈,广泛引发共鸣。
7.(3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B.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C.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的感受?
D.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六个方面的举措。
8.(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
C.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D.“伯”“仲”“叔”“季”分别指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成语“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
9.(3分)下列情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张华婉拒同学的赠礼,同学说:“你就收下吧,千万不能辜负我的一片美意啊!”
B.毕业晚会上,李洁发言:“本人才疏学浅,这不过是抛砖引玉,敬请洗耳恭听。”
C.赵军去买菜,他与菜农讲价:“白菜鲜美,吾购意甚诚,望君体察,价廉些许。”
D.王明给小学老师打电话:“离开您三年了,一直牢记您的教诲,不敢稍有懈怠。”
二、诗歌积累与鉴赏(共20分)
小语在进行期中考复习时,努力探索古诗文积累的方法,先后进行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整理,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
10、古诗文复习1.0版
(1) , ,沙场秋点兵。
(2)杨花榆荚无才思, 。
(3) ,虫声新透绿窗纱。
(4) ,弓如霹雳弦惊。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6) ,波撼岳阳城。
(7)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8) ,到乡翻似烂柯人。
(9) ,忽复乘舟梦日边。
(10) ,边秋一雁声。
(11) ?雪拥蓝关马不前。
(12) ,病树前头万木春。
11.古诗文复习2.0版
回望语文课本,驻足就能看见“爱国忧民”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如《木兰诗》中“(13) ,关山度若飞”表现花木兰急行军、奔赴战场的英雄风貌;岑参用“马上相逢无纸笔,(14) ”表达自己既渴望赴边报国建功又不忍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陈子昂用“(15) ,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惆怅心情;李商隐用“(16) , ”讽刺了统治者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昏聩无为;龚自珍“(17) , ”两句尽显自己虽辞官离京又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之心。
12.古诗文复习3.0版
写作手法 例句
互文现义 (18)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情景交融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黄鹤楼闻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该诗为李白乾元元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19)两首诗都借“闻笛”抒情,但结合诗句内容可以发现他们所抒发的情感却不同,分析如下:
三、名著阅读(共16分)
13.(4分)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关于《简·爱》一书的思维导图。
(
桑菲尔德庄园
) (
盖茨海德府
) (
圣约翰家
) (

1

) → → →
(

2

) (
经历风餐露宿,被圣约翰留在学校任教
) (
挨饿受冻,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探望病重的朋友海伦
) (
被舅妈、表哥欺辱
) → → →
(

4

) (
追求平等自由
) (
拥有了坚强的意志
) (

3

) → → →
请按序号填写: (1)
(2)
(3)
(4)
14.(4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你以为我身无分文、身份低微、相貌平平、个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血肉之躯跟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和你的灵魂对话,就像当我们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一样,我们的精神彼此平等!
(1)这段话是 对 说的?
(2)结合全书,谈谈你心目中的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
15.(7分)《儒林外史》阅读
(1)“儒林”是指封建社会里“人”这一群体,小说刻画了大批“士人”,请根据“形象写照”选出相应的人物姓名。
形象写照 人物姓名(填选项)
皓首穷经为功名,费尽心情。 ①
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 ②
A.周进 B.王惠 C.匡超人 D.庄绍光
(2)(3分)小说在刻画人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向女性。请从下列女性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内容,简述小说塑造女性形象的批判意义。
备选人物:沈琼枝 鲁小姐(鲁编修之女)
四、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6.(3分)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生气,发怒
B.男有分,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17.(3分)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能以径寸之木
D.卷石底以出
18.(3分)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使老有所终”中的“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志怪者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策之不以其道 D.选贤与能
19.(3分)下列各句,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固非鱼也 B.天下为公 C.其此之谓乎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4分)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五、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望北哨所 (作者: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这个名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两个字。信中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虽然凄凉了一些,但却是那么有韵致。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她知道,他也是这样。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
④他也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他走在崎岖的巡逻线上,刚才还阳光明媚,转过一个山头就暴雪漫天了;一个战士因缺氧晕倒在巡逻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们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长出绿油油的蔬菜……她在梦中醒来,心就像荡秋千,高低视线,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她知道,自己做的不是梦,只是还原他信里描述的不同场景而已。她从小就对军人职业充满敬仰、青春、热血、英雄这些令她心动的字眼,一直和军人密切相关。他在信中说:军人就是牺牲,奉献,戍边保家……联系断断续续,他们的爱情便如梦如幻。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但她心中的诗意一直澎湃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⑤她对望北充满了神秘的渴望,甚至整个西藏都对她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约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找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多么惬意和丰富的旅行呀!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兵站的长途运输车。她果然看到了山间草地上盛开的格桑花,一片又一片,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便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上盘绕,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到了雪山之巅就到了望北哨所。可雪山似乎成了恒定的目标,车开了好久,似乎离雪山还是那个距离。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似乎山上刚下过雪,车队又行驶了一段路,终于被大雪阻断了。眼前没了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在车里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
⑦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房子,遥远而又模糊,“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石头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他们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会在人群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
⑧她忽然想起了她的腰带,这是“本命年”买的腰带,红绸布制作的,是上次他探亲回家时她买的,每人一条。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色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突然,她看到山上人群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挥舞红绸带的人,一定就是他了。两人隔着雪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就那么挥舞着。在大雪皑皑的一片白色中,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
⑨那一次,她无功而返,尽管哨所近在咫尺。她回去后,给他写了很多信,却没收到一封回信。她知道,大雪仍然封山,他们的信都在邮路上。
⑩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却先期而至。他在巡逻路上……
再次来到哨所时,她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哨所山后,生长着一棵松树,唯一的一棵松树。他就葬在那棵树下。她来了,他却失约了……
她把那条红绸带系在了那棵唯一的松树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望北哨所时,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选自2021年5月7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21.(3分)第④段中的“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是否矛盾?为什么?
22.(3分)有同学建议将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逻路上……”改为“他在巡逻路上不幸牺牲”。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23.(3分)“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24.(3分)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六、作文(共60分)
感谢悬崖上的一课,让“我”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变得坚强勇敢;《阿长与<山海经>》里,感谢粗鲁的阿长对“我”真心的疼爱,她是“我”内心永存的童年温暖。岁月流逝,生命成长。这个过程中,父母养育了你,老师培育了你,朋友帮助了你……大自然给你启迪,社会给你经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对于这一切,总有某个触动你内心的情景,让你心怀感激。
25.请以“感谢 ”为题目,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