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9 22: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标要求
地形
气候
河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描述说明中国的基本地理面貌。
01
0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03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点。
描述长江和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长江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内容结构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河流
地势:
地形:
气温:
降水:
气候:
①冬夏气温特征;②温度带;
①降水时空分布特征;②干湿区;
①气候特征;②影响因素;③气候灾害
①地形特征;②认识山脉和地形区;
①地势特征;②地势特征的影响;
外流河:
长 江:
黄 河:
①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②水文特征;
①概况信息;②水文特征;③主要影响;
①概况信息;②黄河贡献;③黄河忧患;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A 大兴安岭
B 长白山脉
C 太行山脉
D 巫山
E 雪峰山
F 武夷山脉
G 台湾山脉
请在图中找到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纵横交织的山脉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请在图中找到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
H 横断山脉
I 天山山脉
J 阴山山脉
K 昆仑山脉
L 秦岭
M 南岭
纵横交织的山脉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纵横交织的山脉
请在图中找到西北东南和弧形山脉山脉。
N 阿尔泰山脉
O 祁连山脉
P 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复杂多样的地形
1.地形特征:地形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
2.山区等于山地加_____再加崎岖的_____,中国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山区的面积总面积的_____。
3.山区地面崎岖,交通_____,基础设施建设________,但是山区在_____多种经营和___________方面具有优势,部分山间盆地和________平原可以发展________。
复杂多样
山区
丘陵
高原
1/3
2/3
不便
难度大
农业
生态旅游
河谷
种植业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认识我国的地形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认识我国的地形区
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
?
柴达木盆地
东南丘陵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高东低的地势
1.中国的地势特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地势特征的影响:
(1)气候: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___________深入内陆,形成_______。
(2)交通:使得我国众多大河滚滚_______流,加强了_____和_____的联系。
(3)河流: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_____资源丰富。
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湿润气流
降水

沿海
水能
内地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高东低的地势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界线:
第二级阶梯
界线:
第三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山地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1.(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读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左图)和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右图),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B.山区面积广大,适宜发展种植业
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阶梯落差大,便于发展东西交通
A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2.(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且符合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 ??)
A.巫山 B.祁连山脉 C.昆仑山脉 D.武夷山脉
3.(2022·广西河池·统考中考真题)山脉往往成为天然的区域界线。下图中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B
B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4.(2022·甘肃白银·统考中考真题)读“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地势 呈 级阶梯。(2)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内多平原,有 平原、 平原和 平原。(3)说出我国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

东北
华北
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阶梯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温
(1)0℃等温线大致经过 岭 河。
(2)我国漠河地区1月平均气温大概是 ℃,海南岛1月平均气温大概是 ℃,两地温差大概是 ℃。
(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分布特点是:



-24
16
40
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我国南北温差大
冬季气温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温
(1)我国北部漠河地区7月平均气温大概是 ℃,南部海南岛7月平均气温大概是 ℃,两地温差大概是 ℃。
(2)我国夏季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16
28
12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降水
(1)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_____岭_____河,在图中描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_,降水最少的地方是________。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时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烧寮
托克逊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递减
季节分布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季。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温度带和干湿区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青藏高原高寒区
热带
寒温带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1
2
3
4
5
1.我国的东部①________气候②____________气候③__________气候,_____气候类型齐全,______气候显著。
2.我国的西北地区分布着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分布着独特的_________气候,由于疆域辽阔,气候_____的差异也比较显著。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季风
季风
温带大陆
高原高山
内部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写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 大兴安岭
B 阴山
C 贺兰山
D 巴颜喀拉山
E 冈底斯山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季风名称:
①是_______季风②是________季风,①②季风都来于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主要给我国带来_______。
东南
西南
海洋
温暖湿润
降水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季风名称:
③是_______季风④是________季风,③④季风都来于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主要给我国带来_______。
西北
东北
陆地
寒冷干燥
降温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多特殊天气
1.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沙尘暴等。
2.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寒潮、梅雨、_____、沙尘暴等。
3._____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寒潮
梅雨
台风
洪涝
干旱
台风
干旱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现象说明了我国(?? ?)
A.降水差异大
B.地势起伏大 C.跨纬度范围广
D.跨经度范围广
2.(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 B.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C.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D.寒带气候分布广
C
B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干湿地区与植被对应正确的是( ???)
A.干旱地区-草原 B.半干旱地区-森林和草原
C.半湿润地区-草原 D.湿润地区-森林
4.(2022·甘肃白银·统考中考真题)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它气势巍峨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关于秦岭南北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岭以北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 B.秦岭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C.秦岭以南1月平均气温普遍大于零度 D.秦岭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
C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5.(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天气居家关紧门窗 B.发生泥石流,顺着山坡向下跑 C.沙尘暴天气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D.地震发生时,在室外躲在高大建筑下面
(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山一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夏季,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时,
应注意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海啸
C.寒潮 D.滑坡、泥石流
A
D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6.(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甲— ,乙— ,丙— ,丁—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地,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 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4)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 地,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 ,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B
D
C
A
B
A
海陆因素
C
地形
B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纬度
中国的自然环境
2.3 《中国的河流》
以外流区为主
内流区
外流区
内流区河流
外流区河流
是否注入海洋
分布
补给
汛期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高山冰雪融水
降水
夏季
夏季
中国的自然环境
2.3 《中国的河流》
以外流区为主
复习回顾:读P47 课文和图结合所学内容,回忆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地区
代表河流
水量
(大小)
汛期
(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有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黑龙江、黄河
长江、珠江
较小
较大






中国的自然环境
2.3 《中国的河流》
黄河和长江的概况
长江
黄河
源头
长度
流经省份
流经地形区
上、中、下游划分
注入海洋
6300千米
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
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5464千米
巴颜喀拉山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
东海
渤海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1.(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中考真题)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主要来自于(?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是( )
A.长江 B.黄河 C.塔里木河 D.额尔齐斯河
3.(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仙”李白也是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写下了许多文习的诗篇、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的景观位于(? ??)
A.长江中上游 B.长江下游 C.黄河中上游 D.黄河下游
A
D
A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12月随着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河段水流平缓,多曲流
B.中游河段水量锐减,冬季断流 C.下游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D.整个流域面积较小,支流稀少5.图中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长江各主要支流 C.我国东部内流区 D.地势阶梯交界处
C
D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6.(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黄河和长江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表为黄河与长江概况,下图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
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万千米2)
年径流量(亿米3)
含沙量
黄河
5464
75
661

长江
6300
180
10000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考真题再现
6.(1)与长江相比,分析黄河年径流量较小的原因。
(2)与长江相比,黄河含沙量大,说出其主要原因及危害。
(3)黄河与长江相比,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更大,分析该特点易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工程措施。
流域内降水较小;集水区域面积较小,流程短
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的黄土高原。
主要危害:形成地上河,多次决口,改道,形成严重的水灾。
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量较小,季节和年际变化更大。
解决的措施:修建水库;跨区域的调水;退耕还林还草等。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一章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