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06:08:41

文档简介

语文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
效。
3 .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1985 年,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总结了深层生态学的八大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地球上的人类和非人 类生物的福祉和繁荣有其自身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 ”,这就是深层生态学的核
心概念“ 内在价值 ”。而在深层生态学和相关的动物保护主义运动兴起之前,西方社会长期奉行的是“工具价值
论 ”,认为动物只因其农业、渔业、娱乐业等对人类有用的工具性而有价值,常见的论据包括:唯有人类拥有灵 魂,动物不具备灵魂;唯有人类拥有理性,动物不具备理性;唯有人类拥有高级意识,动物不具备高级意识;等
等。
深层生态学提倡的“ 内在价值 ”与道家思想中的“天之道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庄子·马蹄》用生动的笔触 对比了“天之道 ”与“人之道 ”;《庄子·秋水》提供了一个更简短的版本: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 鼻,是谓人。 ”庄子认为, “天之道 ”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本性,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万物,庄子用来举 例的马的“真性 ”就是自然地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而非为人所束缚和利用。与之相反, “人之道 ”就是违背自然, 违背万物的本性,用人类的“机心 ”发明各种技术,剥削利用动物,最终必然导致“死者过半 ”的动物生存状况。 “落马首,穿牛鼻 ”的“人之道 ”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动物“工具价值论 ”,而顺应动物“真性 ”的“天之道 ”则 认识到了动物自身不依赖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 内在价值 ”。这两种价值论造成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庄子的
眼中,伯乐代表人类的智能,也是动物和自然的灾星。包括深层生态主义者在内的现代环保主义者有着类似的观
点,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人口暴涨,消费欲也暴涨,随之便是人类逐渐侵占动物的栖息地,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
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各种生态灾难和无数物种的灭绝。时至今日,地球上已经找不到一片未被人类影响的土地,已 经找不到一个不被人类威胁的物种,甚至人类这个物种自身都受到了“人之道 ”的威胁,许多生态灾难正在反噬人
类,威胁人类的生存。
由上文的对比可知,道家思想和深层生态学都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工具价值论 ”,主张非人类生物甚至是非 生物的自然界都具有“ 内在价值 ”,但是如果细论这种“ 内在价值 ”的成因,深层生态学却有明显的不足,在这一 议题上,道家思想可以为深层生态学提供哲学依据。在德维尔和塞欣斯总结并得到奈斯认可的深层生态学八大基本 原则中, “ 内在价值 ”是作为立论基础存在的,他们并没有更进一步说明“ 内在价值 ”本身来自何处。但是道家思
想从本体论上解决了这一理论问题,道家的“天之道 ”版的“ 内在价值论 ”是建立在“道 ”这一道家核心概念上
的。 “道 ”既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实体,在此意义上,道与万物是有所区分的;又是事物的根本属性,融汇在万
物之中。
(摘编自华媛媛、李家銮《契合与差异:道家思想与深层生态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
西方哲学重逻辑,东方哲学重直觉与体验。西方哲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建立一种既普遍又必然的纯粹原理,是在 概念的逻辑推论中构造起来的体系。中国哲学则强调在“道 ”的旗帜下追求至上的人生境界。这种追求不可能是纯
粹的逻辑构造,而是需要一种审美的情趣。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如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亦是如此。
道家对自然的理解既非西方思维方式中严格的推理,亦非来自功利主义的现实诉求,相反,它以一种超功利的 审美体验方式来认识和把握自然万物,将自然界看作是审美愉悦的最终来源,通过“道法自然 ”的审美观照来实现 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至上的精神境界。道家的思想家们常常用诗化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来表达他们的人
生态度和独特思想。道家经典《老子》被人们看成是最早的哲理诗,庄子也被视为“最真实的诗人 ”。道家以
“道 ”为本体,坚持以审美的方式来理解“道 ”。在道家看来,由于道的本性就是自然,自然之道便是自然无为的 本性,因此, “ 自然 ”与“天 ”“无为 ”“道 ”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构成了道家
思想体系的基础。
在道家眼中,天地万物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有机系统。这样一种系统 可以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进行高度概括。这暗示着人类同其他万物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人类不是世界的中心,也无权利凌驾于万物之上。相反,人类应该遵天道以促进自然万物的生命潜能,使自然万物
的价值、平等与和谐能够充分展现。
(摘编自雷毅《整合与超越:道家深层生态学的现代解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B.
第 1 页 共 10 页 ◎ 第 2 页 共 10 页
C.
D.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类只要否定自己处于自然中心,承认自己在自然中不具有特殊地位,就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
到至上的精神境界。
B .由道家思想从本体论上解决了“‘ 内在价值’本身来自何处”这一理论可知,其在“ 内在价值” 的研究诠释上比深层生
态学成熟。
C .中国哲学强调在“道” 的旗帜下追求至上的人生境界,需要一种审美的情趣,这是中国哲学优于西方哲学的具体
体现。
D .在道家看来,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界万物的本性,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万物,所以人类做出的行为都将导致动
物和自然的灾难。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深层生态学“ 内在价值”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B .明镜便于照形,其于以函食,不如箪。 (《淮南子》)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 ·劝学》)
D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临江仙 ·柳絮》)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21 年 4 月 22 日晚,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
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论题的理解。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聆听井冈山
素 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
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
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 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 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 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 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 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
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 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 祠堂,还是照壁、屋前, 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
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 ”,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 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 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
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
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
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 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 《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 21 位 宰辅、 18 位状元、 16 位榜眼、 14 位探花、近 3 000 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 ”,更荣享“金庐陵 ”之美名。岁 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 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
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
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 “井冈山的名字叫红 ”。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
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 一支 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
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
第 3 页 共 10 页 ◎ 第 4 页 共 10 页
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
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
了: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
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 30 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
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 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 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 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 ”。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
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 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
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
姓,赢得拥护。
B .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
对战士的影响。
C .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 ,确
实难能可贵。
D .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
在的幸福生活。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点出“盈眼皆为绿色” ,突出井冈山无处不在的绿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冈山满山的红。
B .文中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
C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顺畅自然。
D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第 5 页 共 10 页
8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 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作用不大,应该删去,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上【注】 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责力、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 “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 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 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 ”责力称疾不入。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 “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 立昭仪为后,何如? ”遂良对曰: “皇 后 名 家 先 帝 为 陛 下 所 娶 先 帝 临 崩 执 陛 下 手 谓 臣 曰 朕
佳 儿 佳 妇 今 以 付 卿 此 陛 下 所 闻 言 犹 在 耳 皇 后 未 闻 有 过 岂 可 轻 废 臣不敢曲从陛下,
上违先帝之命。 ”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 “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武氏经 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臣今忤陛下意,罪当死。 ”因置
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 “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 ”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 “何不扑杀此
獠! ”无忌曰: “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 ”于志宁不敢言。韩瑗因间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日又 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瑗又上疏谏曰: “ 匹夫匹妇,犹相选择,况天子乎? 皇后母仪万国,善恶由之。愿陛下 详之,无为后人所笑。 臣恐海内失望,棘荆生于阙庭,宗庙不血食,期有日矣。 ”上不纳。他日,李责力入见,上问 之曰: “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 ”对曰: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 问外人。 ”上意遂决。许敬宗宣言于朝曰: “ 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
议乎。 ”昭仪令左右以闻。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 武韦之祸》)
【注】上:皇上。这里指唐高宗李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
岂可轻废/
B .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
岂可轻废/
第 6 页 共 10 页
C .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
岂可轻废/
D .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
岂可轻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逆之必死”与“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逆”字含义不同。
B .“罪当死”与“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 当”字含义不同。
C .“韩瑗因间奏事”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 间”字含义相同。
D .“ 昭仪令左右以闻”与“ 宰以卓异闻”(《促织》)两句中的“ 闻”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高宗想废掉皇后,召长孙无忌等大臣商议。顾命大臣褚遂良不愿让皇帝承担恶名,谦称自己无汗马之劳,愿以
死相争,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
B .褚遂良认为武昭仪曾侍奉太宗,此事世人皆知,不能立为皇后。高宗因触及痛处而勃然大怒,武昭仪趁机欲杀
褚遂良,但受到长孙无忌的阻止。
C .韩瑗谏阻立武氏为皇后,担心因此导致民心大失,国家倾覆。李勋却认为这是帝王家事,臣子无权置喙。高宗
本来犹豫不决,就此打定主意。
D .许敬宗在朝廷上扬言,种田老汉多了点收成,还会有些小心思,何况贵为天子,想立一个皇后呢。易后跟臣子
没有关系,臣子不该随意议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后母仪万国,善恶由之。愿陛下详之,无为后人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唐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为何有的大臣反对,有的大臣赞成?请简要说明其根本原因。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吴 宫 宴 【注】
曹 邺
吴宫城阙高,龙凤遥相倚。
四面铿鼓钟,中央列罗绮。
春风时一来,兰麝闻数里。
三度明月落,青娥醉不起。
江头铁剑鸣,玉座成荒垒。
适来歌舞处,未知身是鬼。
【注】此诗为晚唐诗人曹邺所作,咏三国吴主孙皓事。孙皓奢侈腐化,专横残暴,后为晋武帝所灭。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二句描写吴宫城阙之高峻、装饰之华丽, “遥”字暗示城阙面积之广大。
B .五、六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 “兰麝”指歌舞伎身上香料散发的浓郁香味。
C .九、十两句叙述西晋大军顺江东下,直取吴都建业,吴宫随即成为荒台。
D .诗人借前朝之事讽刺晚唐王朝,即统治者倘不吸取教训,必将重蹈历史覆辙。
16 .本诗主要运用了《诗经》中的哪种重要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论语 · 卫灵公》中“ , ”两句,具体解说了“恕”字的含义,也是处理人际关系
的重要准则。
(2)树木在田园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树木的句子有“ ”和
“ ”

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猿猴的啼叫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 小题, 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栏杆是古代文人的心灵港湾。 文人们通过栏杆这一意象,表达“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的闺怨之思, “解释
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的雅趣之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注其中,传达说不尽的诗意。
凭栏是入世的,和渔樵式的隐逸不同,但又不全是入世的。它和万物有联系,但又不是一种行为上的热切介
入。就像《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背负青天向下看,尘埃飞扬,游氛如马,而人群如蚁,甚至看不见了。这个
第 7 页 共 10 页 ◎ 第 8 页 共 10 页
视角是 ① 的俯视。能够这样做,这就意味着:必须将自己安放于一个极高的地方,高得远离尘世, ②

凭栏一望,天地辽阔,风景无限。然而远处,更远处,终于还是看不清了。看不清的地方, 一片苍茫,使人
③ 。凭栏久,看夕阳缓缓落下,落下,才能再次升起。 一个又一个周而复始的日子里,我们好像什么都经
历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经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近,内容贴切。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开始。
在古人眼里,雪是吉祥的征兆。 一则雪代表着圣洁,象征着一尘不染的灵魂。二则雪是庄稼的“护身符 ”,不 仅可杀死一些害虫在表层越冬,而且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高,融化后能增长土壤的养分,供作物生长。三则雪能吸 收灰尘,净化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雪水亦是一味良药,能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烫伤、
冻伤的单方。四则清纯的雪水是一种天然饮料,古代文人雅士常将枝头新雪扫下煮沸沏茶。
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的说法。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
谢,改善人畏寒的现象。冬季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 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俗话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
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还可以防治鼻
炎,消痰止咳。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简述第 3 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使语言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本书阅读(5 分)
22 .阅读《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5 分)
文本一:
探春因又接说道: “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 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 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 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 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 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 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 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
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
文本二: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账房受辖治,又不与凤姐儿去算账, 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
常,都齐说: “愿意。强如出去被他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 ”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
欢起来,口内说: “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 ’的? ”
贾探春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能得到下面“老妈妈”们的拥护?请用《乡土中国 · 差序格局》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生活中,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在陶醉于成功的喜悦时,也有可能遭受失败的打击。
有格局的人,能够看淡成败得失,以平和心境坦然经营自己的人生。
他们从不因过往之事而后悔,从不因失败之事而沮丧,从不被琐屑小事牵绊,从不非议和争论他人;他们能享受最 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能爱富不嫌贫,能助人不求报;他们从不计较小事,更不愿与人结仇;他们活得简朴而贵
重,开朗而热情……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9 页 共 10 页 ◎ 第 10 页 共 10 页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答案】
1.C
2.B
3.A
4.①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1 分)②首先,作者引用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所总结的深层生态学八大
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引出“内在价值”的概念;(1 分)③接着,作者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证明深层生态
学的“内在价值”与道家思想的“天之道”有相似的观点;(1 分)④最后,作者指出在“内在价值”的成因上道
家思想要比深层生态学有更深入的诠释。(1 分)
5.①自然界的价值是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的,人类并不能控制整个自然界,而是与
自然共生,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 分)②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
各种生态灾难,许多生态灾难正在反噬人类,威胁人类的生存。(2 分)③人类应该遵天道以促进自然万物
的生命潜能,使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 分)
【解析】
1.A 项,“在总结八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创立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 1 段“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
斯总结了深层生态学的八大基本原则”可知,是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总结了深层生态学的八大原
则,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创立了深层生态学。B 项,“相互吻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 3 段“但是如果细论这
种‘内在价值’的成因,深层生态学却有明显的不足,在这一议题上,道家思想可以为深层生态学提供哲学
依据”可知,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吻合,且原文指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内在价值”与“天之
道”。D 项,“纯粹逻辑构造”错误,根据材料二第 2 段“通过‘道法自然’的审美观照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统一”和第 1 段“这种追求不可能是纯粹的逻辑构造”可知,东方哲学的审美观照不是“纯粹的逻辑构造”。
2.A 项,“只要……就……” 错误,表述过于绝对。C 项,“这是中国哲学优于西方哲学的具体体现”无
中生有,根据材料二第 1 段“西方哲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建立一种既普遍又必然的纯粹原理……中国哲学则
强调在‘道’的旗帜下……而是需要一种审美的情趣”可知,原文只是指出不同点,并没有比较二者的优劣
。D 项,“所以人类做出的行为都将导致动物和自然的灾难”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一第 2 段
“‘天之道’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本性,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万物……‘人之道’就是违背自然,违背
万物的本性……最终必然导致‘死者过半’的动物生存状况”可知,如果实行“天之道”就不会导致动物和自
{#{QQABYa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然的灾难。
3.深层生态学的“内在价值”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和非人类生物的福祉和繁荣有
其自身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B 项,表达的是如何被人类使用更能
物尽其用、各尽其才的意思,与“内在价值”的观点不符。C 项,表达的是人类要善于借助工具达到目的,
与“内在价值”的观点不符。D 项,表达的是借助他人或者他物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类似于材料中的
“工具价值论”,和“内在价值”的观点相悖。
4.材料一共三段,第 1 段作者用引用论证的方式引出“内在价值”的概念,即“地球上的人类和非人类生物
的福祉和繁荣有其自身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接着以对比论证的方
式对举“工具价值论”的特征。第 2 段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何为“天之道”和“人之道”,说明
了“内在价值”和“天之道”有相似之处。第 3 段总结道家思想和深层生态学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且指出在
“内在价值”成因的解释上道家思想更加完善。这是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对论题的论述。
5.《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旨思想是我们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
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根据材料一第 1 段给出的“内在价值”的概念及对举的“工具价值论”可得
出认识①。材料一第 2 段论述了道家思想历史悠久的“天之道”,以及当今世界违背“天之道”所造成的后
果,由“而顺应动物‘真性’的’天之道’则认识到了动物自身不依赖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内在价值’”“在庄子
的眼中……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各种生态灾难和无数物种的灭绝”可得出认识②。材
料一第 3 段论述了道家思想和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异同,肯定了道家思想的意义,“道家思想从本体论上解
决了这一理论问题,道家的‘天之道’版的‘内在价值论’是建立在‘道’这一道家核心概念上的”和材料二第 3
段“人类应该遵天道……平等与和谐能够充分展现”等内容提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为现在如何正确
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人类应该遵天道以促进自然万物的生命潜能,使万物和谐
共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二) 现代文阅读Ⅱ
【答案】
6.B
7.B
8.①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1 分)②本文的“形”,一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
及其在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二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
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3 分)
9.【示例一】不可删去。①最后一段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
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每点 2 分)
{#{QQABYa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示例二】可以删去。①删去后文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
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点
2 分)
【解析】
6.B 项,“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误。写标语是因为
革命需要鼓动,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7.B 项,“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错误。根据“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
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
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可知,他们的话没有交代
标语口号的来源。
8.“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
比较自由。“神聚”主要是说散文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本文通过描写红色革命标语,突出文中蕴含
的红色革命精神;通过写红色歌谣,来让读者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主题明确。文章通过列举红色
革命标语和红色歌谣来凸显中心思想——红色革命精神。
9.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散文结尾段落的作用。散文中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有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深
化文章主题等作用。其次需要审清题目要求。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持肯定或者否定态度都可以,只
要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最后一段的作用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答案】
10.D
11.C
12.B
13.(1)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我恭请遴选天下世家望族,为何一定要立武氏。(译出大意给 2 分;“易”“令
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皇后作为天下妇女的仪范,(她们的)善恶举止因皇后而生。希望陛下详细考虑这件事情,不要让后人嘲
笑。(译出大意给 1 分;“母仪”“详”“为……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14.①褚遂良等人深知武氏品行,心忧国事,因而坚持反对;②李 等人或为保持自身禄位,或为觊觎更
高官位,因而曲意逢迎。(每点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解析】
10.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皇后名家”句意完整,“先帝”是“为陛下所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
{#{QQABYa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排除 A、B 两项。“执陛下手”作“谓臣曰”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 项。故选 D。
11.C 项,前一个“间”指机会、时机,后一个“间”指秘密地。A 项,前一个“逆”指忤逆、违背,后一个
“逆”指预料、想到将来。B 项,前一个“当”指应当、应该,后一个“当”指相抵。D 项,前一个“闻”指
使……听见,后一个“闻”指上报。
12.B 项,“高宗因触及痛处而勃然大怒”错误,于文无据。原文中高宗是在褚遂良“解巾叩头流血”,请求
“放归田里”之后才大怒的。高宗之所以大怒,应是认为褚遂良此举有胁迫皇帝之意。
13.关键点拨(1)易:改变,改换。令族:世家望族,名门世族。(2)母仪:人母的典范,此处指作为天下
妇女的仪范。详:详细考虑。为……所……:表被动,可译为“被”“让”。
14.褚遂良、韩瑗坚持反对改立武昭仪为皇后,根本原因是他们通过武昭仪平时的言行,看清了她狠毒
的内心,担忧她被立为皇后会祸害国家,荼毒生灵。李 、许敬宗私心极重,不直接表明态度或赞成改立
皇后并非他们不知武氏为人,而是希望通过此举博得高宗与武氏的欢心,从而维护自己的权势,谋求更
高的职位。
【栏目:参考译文】
一天,高宗退朝后,召见长孙无忌、李 (jì)、于志宁、褚(chǔ)遂良进入内殿。褚遂良说:“今日皇
帝召见,多半是为立后之事,皇上主意已定,违抗他必死无疑。太尉(长孙无忌)是皇上的长舅,司空(李
)是开国的功臣,(我)不能让皇上背负杀害长舅与功臣的恶名。我褚遂良起自平民,也没有立下汗马功
劳,官位到了今日这个地步,而且受到先帝的顾惜和重托,(如果)不以死相争,(今后)死后如何去见先
帝。”李 称病没有进宫。长孙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看着长孙无忌说:“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生了
儿子,如今(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怎么样?”褚遂良回答说:“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所娶。
先帝临终之时,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托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
听到的,太宗的话好像还在耳边。未曾听说皇后有何过错,怎能轻易废掉呢!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的心
意),对上违背先帝的遗命。”高宗不高兴而作罢。第二天又言及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
后,我恭请遴选天下世家望族,为何一定要立武氏。武氏曾经侍奉先帝,众所周知,天下人的耳目,怎
么能遮掩得住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该怎样评说陛下呢?希望陛下三思!我今日忤逆陛下的意愿,
该当死罪。”于是把朝笏放在大殿的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至流血,说:“还给陛下朝笏,乞求放我
回到故乡。”高宗大怒,命人将他拉出去。武昭仪在帘内大声说:“为什么不杀了这个家伙!”长孙无
忌说:“褚遂良是先帝顾命抚子的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可受刑。”于志宁不敢说话。韩瑗(yuàn)找
到时机上奏,流着泪极力劝谏,高宗不予采纳。第二天又劝谏,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高宗命人将他拉
出去。韩瑗又上疏劝谏说:“(即便)是平民百姓结为夫妇,还要相互选择,何况是天子呢?皇后作为天
下妇女的仪范,(她们的)善恶举止因皇后而生。希望陛下详细考虑这件事情,不要让后人嘲笑。我担心
世人因此而失望,宫廷内长出野草荆棘,皇室宗庙不能享受祭祀,这样的日子为期不远了。”高宗没有
{#{QQABYa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采纳(谏言)。一天,李 入宫觐见,高宗问他道:“我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坚持己见认为不可
以。褚遂良既然是顾命大臣,事情是不是应当暂时中止呢?”(李 )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
去问外人。”高宗于是打定了主意。许敬宗在朝中扬言说:“庄稼老汉多收了十斛(hú)麦子,尚且想换
个老婆,何况天子想立一个皇后,为何要干涉人之常情的事而乱发议论呢。”武昭仪让身边人把这话传
到(高宗耳中)。庚午日,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
(二)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
15.C
16.①赋(或“铺叙”)。(2 分)②诗歌详细叙述了吴宫高大华美的建筑,宫内陈设的种种乐器、罗列的绫罗
绸缎,宫女舞伎醉生梦死的生活,(1 分)从多个角度描写了吴主的骄奢淫逸,(1 分)为下文“玉座成荒垒”这
种结局的必然出现做了有力的铺垫。(2 分)
【解析】
15.C 项,“吴宫随即成为荒台”错误。“玉座”本指御座,在诗中代指吴宫,孙皓归降称臣后,被俘北上,
吴宫因之废弃,但成为“荒垒”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故“随即”表述不正确。
16.《诗经》中的重要艺术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三种。按照朱熹的解释,其含义分别是:“赋者,敷陈
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较为详细的叙述和描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由此观之,本诗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赋”。确定主要艺术手法后,结合
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鸡鸣桑树颠(选取两句即可)
(3) 【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示
例三】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解析】
关键点拨易错字:(1)己;(2)荫,颠。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答案】
18.【示例】①居高临下 ②超然物外 ③怅然若失(每处 1 分)
19.【示例】①文人们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表达“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土之情,“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之思……将自己的感慨思考蕴含其中,倾吐说不尽的诗意。(2 分)
{#{QQABYa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②文人们通过菊这一意象,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
更清”的孤高之志……将自己的情趣志向融入其中,表露说不尽的诗意。(2 分)
【解析】
18.①处,结合“这个视角是……的俯视”和“这就意味着:必须将自己安放于一个极高的地方”可知,此处
可填写表示从高处向下看、所处地势非常高的成语,如“居高临下”等。②处,结合前文“高得远离尘世”可
知,此处可填写与“远离尘世”意义相近的成语,如“超然物外”等。③处,根据前文“看不清的地方,一片
苍茫”及后文“我们好像什么都经历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经历”可知,此处可填写表示心情失落意义的成
语,如“怅然若失”等。
19.首先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特点。句式特点:文人们通过……这一意象,表达“……”的……之……,
“……”的……之……将自己的……其中,……说不尽的诗意。内容特点:引用两个与栏杆这一意象相关的
诗句,体现意象的内涵。接着分析仿写要求。题目要求“句式相近,内容贴切”,可联系古诗文中的常见意
象展开仿写,如“月亮”及相关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明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这些句子中蕴含着古代文人的乡土之情、人生之思,联系这些拟写
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答案】
20.【示例】雪是庄稼的“护身符”,不仅可杀死一些在表层越冬的害虫,而且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高,融
化后能增加土壤的养分,供作物生长。(3 分)
21.【示例】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冬季进补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冬季食补
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5 分)
【解析】
20.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杀死”的宾语应是“害虫”,应改为“杀死一些在表层越
冬的害虫”;二是搭配不当,应将“增长”改为“增加”。
21.解答本题可以分层进行概括。第 3 段共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总述“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节”;
第二层(第二句至第四句),讲冬季进补的作用,主要信息有“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
谢”;第三层(五、六句),介绍冬季进补的食物,主要信息有“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
消化的食物”。据此整合信息,用上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
【答案】
中国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实则是自我主义。(2 分)贾探春的措施之所以能得到“老妈妈”们的拥护,正是因为“老妈妈”们从这些措施
{#{QQABaY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以形成以“己”为中心的一个团体;而在这个团体中,可以根据和自己发生社会
关系的亲疏影响其他人收益的多少,因而这个提议受“老妈妈”们拥护。(3 分)
【解析】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有关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
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以“己”作为中心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站在任何一个圈中,向内看可以说
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二者之间无清楚的界限。依据文本一“不如在园子里所有老妈
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
以孝敬些什么”可知,贾探春的改革措施是找出几个老实本分、懂得园艺的“老妈妈”来料理大观园,她们
不需要交租,只需要一年孝敬一些什么就可以了;依据文本一“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
辛苦”“亦可以省了……工费”可知,贾探春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开支,也可以让那些“老妈妈”们得到利
益;依据文本二“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可知,那些离“己”远些的也可多少分得一点利
益。那些“老妈妈”们由“己”出发觉得有利可图,就十分拥护贾探春的改革。
五、写作
【答案】这是一则考查哲思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组成,第 1 段以得与失、成与败的关系引出有格
局的人面对生活种种时的人生态度,突出看淡成败得失,保持平和心境。第 2 段则列举了“有格局的人”具
体的生活状态,每一种状态都表现出对“有格局的人”的胸怀境界的认识,归纳起来仍然是第 1 段总结的内
容:看淡成败得失,保持心境平和。整体看,材料中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哲理思辨色彩,需要站在客观的
角度分析,并能够在对立统一中引申出具有深度的思想认识。读懂了材料内容,立意时就可以围绕“看淡
成败得失,保持心境平和”这一核心进行阐发和拓展,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立意】①格局大小决定人生质量;②学会看淡,才能平和;③经营自己,活出从容。
【素材集锦】
[名人说]
1.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菜根谭》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3.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罗曼·罗兰
4.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
我仍在狱中。——[南非]曼德拉
5.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叶燮
[时文选]
一个人心中有大抱负,才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做事,才不会锱铢必较只注重眼前得失,才能矢志
不渝地坚守自己的理想。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不同的认知层次,形成了不同的
{#{QQABYa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人生格局。它决定了你能看到怎样的风景。
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生活没有诗和远方,那可能正是因为我们高度还不够,格局也还太小。当
你见过天地,见过众生,打开格局开始去见自己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当
你想明白了这一点,你的人生便可能从此不同。
拥有大格局的人,在人群中会自然散发不一样的气质,谦恭而有内涵,温和而有力量。他们会讲究,也
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他们从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中提升自己思想的深
度、眼界的宽度以及胸怀的广度。
正如有句话所说:“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
力。”人生这盘棋局,有时由格局决定。
[人物志]
宋朝哲学家张载 27 岁时带书童进京赶考,二人走到一座土地庙,便在土地庙的走廊里歇脚,不知不觉中
都睡着了。
睡梦中,张载被人推醒,一个年约七旬的农夫对张载说:“这里是土地庙,你们光着膀子睡觉,亵渎了神
灵,还有没有教养?”书童睡梦中听见了农夫的呵斥,心里很不平,指着庙里几个乘凉的乞丐说:“我们只
是在走廊里睡一下,你看他们,还睡在大殿里呢。要说亵渎神灵,他们岂不是比我们更甚?”
此时,张载连忙站起身来,朝农夫躬身施礼:“您说得没错,的确是我们不对,我向您道歉。”说完,又对
书童说:“做一件事,首先要看做得对不对,而不是看有没有人做过。如果今天我们以‘乞丐也是这么干
的’为由替自己开脱,那就是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张载的一番话,消除了书童的不平心理。
{#{QQABaYYMIEpgwggCCgQAAkBIAYAABCgBC4UKQUGUAGCgECCUQiQkkBIOACAJCKgmGxAQBCAMEouAAQBJSBNABAI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