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你有没有类似爬高山的经历?过程顺利吗?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吧。
注意:分享要重点讲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1.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整体感知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内心变化和心理成长历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获得人生启示。
学习目标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莫顿 亨特
(1920-2016)
美国心理学家、作家
《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
出生于费城,先后求学于坦普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曾担任空军飞行员
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
文化身份
主要经历
了解作者
代表作品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字词检测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灼( )人 怦怦( )
恍惚( ) 抽噎( )
哄( )堂大笑 安慰( )
zhuó pēng
huǎnɡ hū yē
hōnɡ wèi
快速默读全文,厘清写作顺序,梳理故事情节。
自主探究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探究任务
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 ”圈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
2.用“ ”画出文中表现“我”心理的语句。
3.结合文章情节和圈点勾画的关键信息,完成下面鱼骨图的填写。
提示:在填写鱼骨图时,要特别关注前面所圈画的表示时间与空间变化的词语,厘清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探究方法
起因
经过
发展
高潮
结局
伙伴们打算爬悬崖
“我”在岩石上趴着下不来
害怕
反胃
小心翼翼
情节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标志时间变化的语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标志空间转换的语句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
“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吓坏了、感到反胃、哑着嗓子、阵阵晕眩、哭泣、呻吟
标志心理状态的语句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起因
经过
发展
高潮
结局
伙伴们打算爬悬崖
“我”在岩石上趴着下不来
害怕
反胃
小心翼翼
情节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独自落在后面爬
爸爸指引“我”爬下悬崖
“我”自己爬下了悬崖
犹豫
无助
恐惧
充满成就感和骄傲
我们梳理了故事情节,现在你能从不同角度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任选一种方式进行复述:
1.按照“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复述。
2.以突出“冒险——入险——脱险”时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进行复述。
3.以父亲的口吻复述。
4.以杰里的口吻复述。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探究任务
探究过程
1.全班分为4/8组,每1/2组选择一个角度。
2.组内成员结合梳理好的鱼骨图,先自己思考复述,然后再小组内进行分享,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和完善,最终形成小组成果。
3.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一起聆听、点评。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按照“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进行复述。
在一个闷热的七月天,“我”的小伙伴们想寻觅好玩的事情,于是决定爬悬崖。“我”在犹豫之下也跟着去了。当其他孩子都爬到上面时,“我”才开始往上爬。几分钟后他们先离开了,“我”独自趴在岩石上进退两难,心中无比恐惧。直到傍晚,杰里带着“我”的父亲前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次都移动很小的一步,终于独立爬下了悬崖,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也由此获得了人生宝贵的启示:把事情化整为零,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以突出“冒险——入险——脱险”时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进行复述。
一个闷热的午后,体弱多病的“我”跟着小伙伴去爬悬崖,“我”既犹豫又害怕,但还是缓慢地向上爬。在小伙伴的嘲笑声中,“我”被困在岩石上进退两难,害怕和疲劳让“我”麻木, 神情恍惚。暮色中,在父亲的指引下,“我”终于脱险爬下悬崖,于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以父亲的口吻复述。
“我”跟着儿子的好友杰里,在暮色中找到了趴在岩石上的儿子,发现他非常害怕地趴在岩石上不敢下来。“我”此时要表现出镇定,于是“我”先简单安慰鼓励了儿子一番,然后拿着手电筒为儿子指点路线,每次让儿子迈出一小步,移动到离自己最近的一块岩石上,就这样,儿子逐渐克服恐惧,勇敢独立地爬下了悬崖。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以杰里的口吻复述。
“我”和小伙伴们早已厌倦了玩弹珠的游戏,“我们”决定爬悬崖,但是“我”的好朋友亨特体弱多病,有点犹豫。“我们”都爬到了悬崖顶部,但亨特困在了半途。“我”有点担心他,但是大家都催着“我”走,所以“我”最后也先离开了。回家后,天黑了,“我”不放心亨特,于是去告诉亨特的父亲,带他一起去找亨特。在他父亲的指引下,亨特终于克服恐惧,独立爬下悬崖。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教师点拨
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作者的叙述角度是1和2相结合,与3、4比,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课文的叙述角度。
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感受,让读者体悟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的无助与害怕,以及他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欣喜,从而更深刻地领会文末的人生启示。
合作探究
从“我”的经历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探究任务
过程安排
1.重点阅读父亲引导“我”脱险的过程和最后一段的议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主旨。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并做一些记录,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具体分享。
3.小组派代表分享,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来阐释。
成果展示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要懂得照顾弱小者。
教育孩子应该锻炼他们自身的能力,而不越俎代庖。
面对困难不要畏难退却,要敢于跨出第一步。
在面对复杂任务时,可尝试分解,减低难度。
你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分享一下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走一步,再走一步
遇险
脱险
启示
分解困难
赢得胜利
阅读推荐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1945年1月,我驾驶飞机滑上跑道,然后用力将风门杆推向前方。我记得至少我知道该怎样做我必须要做的。我所要做的就是让飞机起飞,然后爬上25000英尺的高空,然后向东飞越东英格兰;这就是我现在需要想的,这个我能行。
然后,北海就在前面,我对自己说,我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位置飞行20分钟,直到我们穿过荷兰的素文岛,就这样,这个我能行。
过了素文岛之后,领航员告诉我转向125度,然后飞行10分钟,直到我们的下一个转换点。很好,不是很困难,这个我能行。
限于篇幅,课文入选时做了删节。阅读删节部分,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阅读推荐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1945年1月,我驾驶飞机滑上跑道,然后用力将风门杆推向前方。我记得至少我知道该怎样做我必须要做的。我所要做的就是让飞机起飞,然后爬上25000英尺的高空,然后向东飞越东英格兰;这就是我现在需要想的,这个我能行。
然后,北海就在前面,我对自己说,我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位置飞行20分钟,直到我们穿过荷兰的素文岛,就这样,这个我能行。
过了素文岛之后,领航员告诉我转向125度,然后飞行10分钟,直到我们的下一个转换点。很好,不是很困难,这个我能行。
“只看接下来的这一步”,并且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最终完成任务。这与当年父亲对他的鼓励与教导密不可分。
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嘲笑”?如果你在,你会怎么做?
课堂演练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示例:他们不该嘲笑“我”,这是不友好的表现,但也符合孩子的心理,他们还小,没有意识到“我”面临的危险。如果我在,我会留下来鼓励、帮助小伙伴脱险或者找大人前来帮忙。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你的经历。
课后作业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夯实基础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拓展延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