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提升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七上·慈溪期中)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mL
C.()mL D.(b+0.2)mL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片计算出量筒的分度值,再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值读出示数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mL和bmL之间有5个小格,则量筒的分度值为:;
此时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对准刻度b上面一个小刻度,
那么液体体积的读数为:.
故选B。
2.(2022七上·金东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实验中存在水质和水温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答案为:A.
3.(2023七上·义乌期末)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将小石块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馏水后俯视液面测得体积为25mL,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为( )
A.小于 5cm3 B.大于5cm3 C.等于 5cm3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20mL,这是准确的;而放入石块后量筒后浸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体积小于25mL。根据V=V2-V1可知,小石块的体积小于5cm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柯在食品包装中发现了一包脱氧剂,打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是一些黑色的粉末,小柯怀疑这 些粉末是铁粉,于是他拿起磁铁靠近粉末,结果粉末被磁铁吸引了。“拿起磁铁靠近粉末”这 属于探究环节里的 (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预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由题意得 “拿起磁铁靠近粉末”这 属于探究环节里的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5.(2021七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A. πD2(h1+h2) B.4πD2(h1-h2)
C.4πD2(h1+h2) D. πD2(h1-h2)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分别计算出两个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的体积,最后将二者相加即可。
【解答】根据左图可知,瓶内水的体积为:;
根据右图可知,瓶内空白部分的体积为:;
那么该瓶的容积为:。
故选A。
6.(2022七上·浦江期中)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累积法来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除开两封面,数出页码1﹣10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答案】A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测量微小的物理量时,如果直接测量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同时测量n个相同物理量的和,然后除以个数n,可以减小误差,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数出页码1﹣100,则这叠纸的张数为5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2022七上·慈溪期中)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4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
A.12cm B.9.6cm C.13.6cm D.8cm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t=40℃时,根据得到:
;
解得:L=12cm。
故选A。
8.(2022七上·慈溪期中)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7.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8.4℃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即温度降低时,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升高,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正确。
因为37.1℃低于37.3℃,所以水银柱不下降,显示为37.3℃。因为38.4℃>37.3℃,所以水银柱升高,显示为38.4℃。
故选D。
9.(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
A.47℃ B.48℃ C.49℃ D.50℃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当t'=49℃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故选D。
10.(2020七上·余杭期中)下列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大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同一金属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夏天的测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大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2)(3)(4)长度的测量结果其实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标准长度的比值,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大些,根据可知,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那么读出的长度为金属丝的直径和与空隙的总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用同一金属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由于夏天时刻度尺膨胀,即标准长度变大,根据可知,夏天的测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七上·衢州期中)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1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60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
A.2℃、-20~200℃ B.0.5℃、0~100℃
C.2℃、-50~200℃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每一格的刻度值=,而每个刻度对应的温度=0℃+分度值×对应格数,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则100℃对应的格数为:60-10=50;
那么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该温度计的起始刻度对应的温度为:0℃+2℃×(0-10)=-20℃;
该温度计的最高温度为:0℃+2℃×(110-10)=200℃。
则测温范围为:-20~200℃。
故选A。
12.(2022七上·义乌期中)有一量杯,他的 200mL 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 ,那么它的 100mL 处的高度为( )
A.大于h B.小于h C.等于h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和量杯的形状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V=Sh可知,如果量杯是圆柱体,那么它的容积与高度差成正比,即100mL所对的刻度肯定在处。而实际上量杯上粗下细,则在处的容积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所对的刻度肯定在以上。
故选A。
13.(2022七上·鄞州期中)为了解鄞州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
故选D。
14.(2022七上·桐乡期中)“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纳米温度计的量程比普通温度计大得多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确定纳米管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测温范围,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可知,“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碳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为30~190℃,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为-2~10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既然碳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为30~190℃,这就说明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而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非常明显,故B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2七上·金东月考)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分析。
【解答】图示中以表格形式记录气体成分;
故选B。
16.(2022七上·金东月考)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同学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测量就存在误差,即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2022七上·金东月考)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一把易热胀冷缩的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答案】D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是指将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解答】A.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A正确;
B.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B正确;
C.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C正确;
D. 用一把易热胀冷缩的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D错误。
故答案为:D.
18.(2023七上·宁海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体积、长度、温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则出的结果等于铁丝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由于室温远远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拿出后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此时卷尺上的长度单位会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A。
19.(2023七上·温州期末)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
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
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学生根据图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A. 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正确;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错误;
C. 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正确;
D.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正确;
故答案为:B.
20.(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错误操作”与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偏小
D 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操作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会导致物体所对的刻度值偏大,即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室外温度明显低于沸水温度,因此示数会迅速降低,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偏大,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即导致测量标准减小,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某次测量中,小嘉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2)小嘉同学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填序号)次;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答案】(1)A
(2)4;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读数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后一位;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解答】(1) A、 刻度尺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不符合题意 。
C、 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 ,不符合题意 。
D、三角板未正确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2)上表记录的数据中第4次与其他几次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大,即存在错误的是第4次,长度的正确读数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后一位;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故答案为:(1)A.(2)4;求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
22.(2023七上·龙港期末)小明家屋顶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与入射 光线角度的关系,他利用图乙所示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a)内壁涂黑的泡沫箱,底面积约1m 2;(b)盛水的透明塑料袋;(c)玻璃板,面积稍大于1m 2; (d)大功率白炽灯;其他:刻度尺、温度计、若干高度不同的泡沫砖、20厘米长的细木棒、橡皮泥。
(1)选择合适的器材,(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
(2)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请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3)兴趣小组以 作为集热效果好坏的判断依据。
(4)如果要对集热效果进行评价,请你设计2~3个评价指标,以及进行区分优秀,良好,和有待改进
【答案】(1)在水的初温相同的情况下,将白炽灯固定在装有盛水塑料袋的泡沫箱上方,通过改变垫在泡沫箱底部边缘的泡沫砖高度,从而改变入射光线角度,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的升高情况。
(2)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是否与光照强度有关?
(3)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
(4)①加热时间: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间为20min为优秀,30分钟为良好,40分钟的有待改进;
②加热质量: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质量为20kg的为优秀,15kg的为良好,10kg的有待改进。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探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与入射光角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的升高数值比较即可;
(2)夏季时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冬天时大,因此夏季时太阳能热水器水温升高的快,据此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3)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越大,则太阳能的集热效果越好;
(4)根据自己对集热效果的理解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步骤为:在水的初温相同的情况下,将白炽灯固定在装有盛水塑料袋的泡沫箱上方,通过改变垫在泡沫箱底部边缘的泡沫砖高度,从而改变入射光线角度,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的升高情况。
(2)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是否与光照强度有关?
(3)兴趣小组以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作为集热效果好坏的判断依据。
(4)集热效果指标:
①加热时间: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间为20min为优秀,30分钟为良好,40分钟的有待改进;
②加热质量: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质量为20kg的为优秀,15kg的为良好,10kg的有待改进。
23.(2023七上·绍兴期末)①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瓶里装满水,④瓶里装一半水;给每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序号)瓶。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答案】①;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
(2)根据V=SL可知,温度计的液泡越大,则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精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因此瓶内应该灌满液体,不能有空气。如果液体加注颜色,那么更方便读数,故选①。
(2)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行的改进措施: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24.(2022七上·余杭月考)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被广泛使用,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171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来指示温度。
(2)1865年,英国人阿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水银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如图体温计中的哪个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 (填序号)。图中体温计读数为 ℃。
(3)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用电子体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 (可多选)。
A.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B.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
C.水银体温计测量比较准确 D.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②;38.1
(3)A;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解答。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凡是描述电子体温计的优点,水银体温计的缺点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171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指示温度。
(2)如图体温计中的细而弯的玻璃管与狭道的作用相同,故选②。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8.1℃。
(3)A.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描述水银温度计的缺点,故A符合题意;
B.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描述水银体温计的优点,故B不合题意;
C.水银体温计测量比较准确,描述水银体温计的优点,故C不合题意;
D.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描述的电子体温计的优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25.(2022七上·浦江期中)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③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④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⑥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答案】青蛙受精卵孵化数量;排除偶然性, 增加实验的可靠性;CD;增加一个只放置清水的对照组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③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实验,因此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受精卵孵化成透蚁的数目。
④1粒青蛙的受精卵数量太少,偶然性较大,难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因此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故选C、D。
⑥ 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因此改进建议是:实验中增加对照组,如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试验。
故答案为:受精卵孵化成虾蚁的数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D;实验中增加对照组
26.(2021七上·青田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
(4)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实验分为四组,变量为不同种类的同浓度的溶液,实验的变量为溶液种类,25%的蔗糖溶液 ; 25%的葡萄糖溶液 ;
25%的氯化钠溶液 ; 25%的硝酸钾溶液 ;实验需要记录分离的时间,观察复原的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故是与溶液的种类有关;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溶液种类;(2)25%的氯化钠溶液;(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4)B。
27.(2018七上·温州月考)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答案】(1)10mL;20cm3
(2)B;C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上的刻度线和所标的数值分析得出答案;(2)A、根据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分析得出答案;B、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分析得出答案;C、根据水溅出后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变小分析得出答案;D、根据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分析得出答案。(3)从矿石从水中取出时矿石上会沾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知50mL被分成5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大小是10mL,所以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0mL;小石块的体积为130mL-110mL=20mL=20cm3;
(2)A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 放入石块后,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B符合题意;
C、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会使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石块的体积偏小,C符合题意;
D、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石块的体积偏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3)矿石从烧杯的水中取出时,矿石上带走一部分水,向量筒中所加水的要比矿石的实际体积大,才能到达矿石和水的总体积的刻度线。
故答案为:1、10mL;20mL;2、BC;3、偏大
28.(2022七上·平阳期末)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请完成下列问题:
(1)知识准备:了解温度计发展史
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若环境温度升高,被玻璃管中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2)产品制作:
①用带塞子的玻璃瓶、水、吸管、硬纸板、红墨水等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
②用笔、水银温度计、刻度尺、温度未知的冷水和温水,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刻度。
简述如何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要求最小刻度为1℃): 。
(3)产品评价:乙图与丙图为不同小组上交的两种类型的温度计产品。已知常温下空气受热膨胀的能力大于水。你认为乙、丙两支温度计,哪支测量更准确,并简述理由。 。
【答案】(1)下降
(2)将水银温度计和自制温度计同时放入冷水中,待示数稳定后,记录水银温度计的读数t1,在自制温度计液柱所在的位置标出温度t1,再将水银温度计和自制温度计同时放入温水中,重复上述操作,标出温度t2,再用刻度尺量出t1和t2的距离,根据t1和t2的温度差,按照每等分1℃,均匀标上刻度。
(3)示例1:乙温度计玻璃瓶中有部分空气,空气受热膨胀的能力大于水,同等的温度变化下,玻璃瓶内的总体积变化大于丙温度计,吸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更加明显,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丙温度计,因为丙温度计的吸管更细,同等膨胀体积下,吸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更加明显,也利于提高测量精度。由于条件不充分,难以判断哪只温度计测量更准确。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解答;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只要测出两个温度的液面位置,然后再将中间的距离进行平均分配即可。可以先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再用这个温度计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分别记录液面位置,最后再平分刻度即可。
(3)对于温度计来说,当变化的温度相同时,液柱高度的变化量越大,则测量的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可知,增大气体的体积,减小玻璃管的粗细,都能相应增大测量精度。根据图片,对乙和丙两个温度计,分别从气体比较的变化量以及吸管粗细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于是玻璃管内液面会下降。
29.(2021七上·仙居月考)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填“<”、“=”或“>”)。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4)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在15cm处,测得沸水的示数在95cm处,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 。
【答案】(1)热胀冷缩
(2)>
(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4)36;-14
(5)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
【解答】(1)图中烧瓶内是气体,所以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越高,气体膨胀的越明显,气体的体积就越大,因为A出的气体体积比B处的大,所以A处的温度大于B处;
(3)要使温度计变灵敏从从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使管子的直径减小,也可以增大气体的量,所以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4)图c温度计是零上其每小格是1摄氏度,所以图c是36℃,图d温度计的示数玮-14℃。
(5)0℃对应的刻度为15cm,100℃对应的刻度为95cm,所以从0-100℃对应的刻度变化为95cm-15cm=80cm,每1摄氏度对应的刻度长为100℃/80cm=1.25℃/cm,所以31㎝处对应的刻度为(31cm-15cm)×1.25℃/cm=20℃。
故答案为:(1) 热胀冷缩 (2)>(3) 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4)36;-14(5) 2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30.(2022七上·金东月考)【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b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L=800.0mm
次数 1 2 3 4
物理量 铝球 铁球A 铁球B 铜球
D/mm 22.22 22.24 22.20 22.20
m/g 15.5 25.3 44.7 51.0
ρ/g·-3 2.7 4.4 7.8 8.9
T30/s 53.88 53.94 53.85 53.87
T/s 1.796 1.798 1.795 1.796
(1)【思考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D=39.86mm、ρ=0.08g/cm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不可忽略了。
【答案】(1)减小误差
(2)无关
(3)空气阻力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很短,如果只测量一次的话,那么测出的结果误差会比较大。而采用测量多次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测量误差。
(2)当摆球的质量改变时,如果摆的周期同时改变,那么说明二者有关;否则,说明二者无关;
(3)摆球的体积越大,则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当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忽略,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虽然摆球的质量不断改变,但是摆的周期是相同的,那么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了。
31.(2022七上·金东月考)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五只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
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他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
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分数(%) —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对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1)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2)在实验过程中,设计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也会影响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 作用。
【答案】(1)形成对照
(2)酶的活性
(3)促进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5、活性可调节性。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解答】(1)设计第1组实验,不做任何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2)在实验过程中,设计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也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表格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1)形成对照(2)酶的活性(3)促进
32.(2023七上·余姚期末)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团队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①招募血型为A、B、AB、O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个培养皿,各加入2mL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③从每个志愿者体内采10mL血液,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并摇匀,按血型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向剩下的各组吸引蚊子数点总数的百分比培养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盐水并摇匀,记为戊组。
④把五组培养皿都摆放在蚊子较多的同一环境中,统计相同时间内各培养皿中吸引蚊子的数量。
⑤先统计各组吸引蚊子数,再算出各组吸引蚊子数占五组总数的百分比。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
(1)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
(2)实验中戊组起 作用。
(3)实验采用志愿者的血样来吸引蚊子,而不是直接让志愿者本人来吸引蚊子。理由是 。
【答案】(1)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对照
(3)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或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 往往好多因素对实验结果都有影响,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解答】(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戊组是不作任何处理的一组,所以实验中戊组起对照的作用;
(3)理由是: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或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 ;
故答案为:(1) 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 对照 (3) 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8分)
33.(2022七上·义乌期中)某同学想知道分子直径大约有多少,由于分子直径很小,直接用显微镜无法看到,也没有如 此小的测量工具。
小明分析:如果将很少的油,滴在足够大的水面上,油就能平铺成单分子层 请你帮助小明一起完成测油分子直径的实验:
①用滴管和量筒测出 100 滴油的体积,记为V;
②将少量痱子粉均匀撒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滴管滴入一滴油,油面散开;
③找一块玻璃板画上边长为 L 的正方形作标格,盖在脸盆上,视线垂直,描出轮廓,如图, 记下格数,算出面积为 ;
④计算油分子直径为 。
【答案】36L2;V/3600L2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③在方格纸上,大于半格的算一个整格,小于半格的不算数,据此数出符合要求的小格数,最后乘以小格的面积即可。
④分子的直径根据。
【解答】③每个小格的面积为L2,符合要求的小格数为36,那么一滴油展开的面积为36L2;
④100滴油的面积为36L2×100=3600L2;
则分子直径为:。
34.(2022七上·浦江月考)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表示“水温与时间的图像”如图(b)所示,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根据图像回答:
(1)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
【答案】(1)1
(2)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种材料内的水温高,则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更好。
(2)当水的温度降低到与室温相同时,水温会保持不变。
【解答】(1)根据图b可知,当经过3min后,材料①的温度为50℃,材料②的温度为40℃,则材料①的保温性能更好。
(2)根据图b可知,当水温降低到20℃时就不再下降了,说明此时的室温大约是20℃。
1 / 12023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入门提升训练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2七上·慈溪期中)使用容量规格为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mL
C.()mL D.(b+0.2)mL
2.(2022七上·金东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3.(2023七上·义乌期末)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将小石块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馏水后俯视液面测得体积为25mL,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为( )
A.小于 5cm3 B.大于5cm3 C.等于 5cm3 D.无法判断
4.(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柯在食品包装中发现了一包脱氧剂,打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是一些黑色的粉末,小柯怀疑这 些粉末是铁粉,于是他拿起磁铁靠近粉末,结果粉末被磁铁吸引了。“拿起磁铁靠近粉末”这 属于探究环节里的 (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2021七上·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 )
A. πD2(h1+h2) B.4πD2(h1-h2)
C.4πD2(h1+h2) D. πD2(h1-h2)
6.(2022七上·浦江期中)下列实验中都采用了累积法来减小实验误差,其中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有误的是( )
A.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可除开两封面,数出页码1﹣10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7.(2022七上·慈溪期中)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4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 )
A.12cm B.9.6cm C.13.6cm D.8cm
8.(2022七上·慈溪期中)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7.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8.4℃
9.(2022七上·义乌期中)小兰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
A.47℃ B.48℃ C.49℃ D.50℃
10.(2020七上·余杭期中)下列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大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同一金属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夏天的测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大
11.(2022七上·衢州期中)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1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60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
A.2℃、-20~200℃ B.0.5℃、0~100℃
C.2℃、-50~200℃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2.(2022七上·义乌期中)有一量杯,他的 200mL 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 ,那么它的 100mL 处的高度为( )
A.大于h B.小于h C.等于h D.无法确定
13.(2022七上·鄞州期中)为了解鄞州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14.(2022七上·桐乡期中)“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纳米温度计的量程比普通温度计大得多
15.(2022七上·金东月考)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16.(2022七上·金东月考)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同学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17.(2022七上·金东月考)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用一把易热胀冷缩的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18.(2023七上·宁海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19.(2023七上·温州期末)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的存活时间。据表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海水温度 低于0℃ 0℃-4℃ 4℃-10℃ 10℃-15℃ 15℃-20℃
预期存活时间 少于15分钟 少于1.5小时 少于3小时 少于6小时 少于12小时
A.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不利于遇险者存活
C.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D.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20.(2023七上·杭州期末)下列“错误操作”与相对应的“测量结果”一致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 偏小
D 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偏小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某次测量中,小嘉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2)小嘉同学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填序号)次;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2.(2023七上·龙港期末)小明家屋顶安装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与入射 光线角度的关系,他利用图乙所示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a)内壁涂黑的泡沫箱,底面积约1m 2;(b)盛水的透明塑料袋;(c)玻璃板,面积稍大于1m 2; (d)大功率白炽灯;其他:刻度尺、温度计、若干高度不同的泡沫砖、20厘米长的细木棒、橡皮泥。
(1)选择合适的器材,(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
(2)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请再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3)兴趣小组以 作为集热效果好坏的判断依据。
(4)如果要对集热效果进行评价,请你设计2~3个评价指标,以及进行区分优秀,良好,和有待改进
23.(2023七上·绍兴期末)①瓶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水,②瓶里装一半滴有红墨水的水,③瓶里装满水,④瓶里装一半水;给每个瓶都配一个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将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 (选择序号)瓶。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
24.(2022七上·余杭月考)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被广泛使用,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171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的性质来指示温度。
(2)1865年,英国人阿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水银体温计,特点是储存水银的细管里有一狭道,实现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如图体温计中的哪个结构与狭道的作用相同 (填序号)。图中体温计读数为 ℃。
(3)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用电子体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 (可多选)。
A.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B.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
C.水银体温计测量比较准确 D.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
25.(2022七上·浦江期中)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①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③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④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 ?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⑥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
26.(2021七上·青田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 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27.(2018七上·温州月考)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8.(2022七上·平阳期末)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请完成下列问题:
(1)知识准备:了解温度计发展史
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若环境温度升高,被玻璃管中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2)产品制作:
①用带塞子的玻璃瓶、水、吸管、硬纸板、红墨水等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
②用笔、水银温度计、刻度尺、温度未知的冷水和温水,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刻度。
简述如何在自制温度计甲的硬纸板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要求最小刻度为1℃): 。
(3)产品评价:乙图与丙图为不同小组上交的两种类型的温度计产品。已知常温下空气受热膨胀的能力大于水。你认为乙、丙两支温度计,哪支测量更准确,并简述理由。 。
29.(2021七上·仙居月考)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填“<”、“=”或“>”)。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4)图c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d温度计的示数是 ℃.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在15cm处,测得沸水的示数在95cm处,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30.(2022七上·金东月考)【资料】1583年,伽利略经测量发现悬挂的油灯摆动时具有等时性。如图所示,将密度较大的小球作为摆球,用质量不计、不可伸缩的细线悬挂于O点,组装成一个摆,在θ<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摆的周期(摆球往返一次的时间)只与摆长L(摆球重心到悬挂点O的距离)有关。
【质疑1】小科认为:摆球质量越大,相同条件下摆动会越慢,周期会越长。
【探究1】选择不同的小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①测摆球的直径D和质量m,计算出b摆球的密度ρ;②组装摆;③调节摆长,使摆长为800.0mm;④在0<5°时,让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摆动,测出摆动30次的时间T30;⑤计算周期T;⑥用不同的摆球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摆长L=800.0mm
次数 1 2 3 4
物理量 铝球 铁球A 铁球B 铜球
D/mm 22.22 22.24 22.20 22.20
m/g 15.5 25.3 44.7 51.0
ρ/g·-3 2.7 4.4 7.8 8.9
T30/s 53.88 53.94 53.85 53.87
T/s 1.796 1.798 1.795 1.796
(1)【思考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 。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这一结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3)【质疑2】为什么资料中要求用密度较大的小球做摆球呢?
【探究2】小科用D=39.86mm、ρ=0.08g/cm3的乒乓球按上述实验方法测出T=2.023s。
【思考2】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 不可忽略了。
31.(2022七上·金东月考)食用菠萝前用食盐水浸泡是一种习惯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某研究小组对于食盐水是否真能抑制菠萝蛋白酶活性这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①取五只相同的试管,编号1~5,各加入5mL含菠萝蛋白酶的鲜榨菠萝汁;
②往编号1的试管中,添加5mL蒸馏水,其他试管中按下表要求分别添加5mL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恒温水浴;
③20min后测定各试管中菠萝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注:酶的相对活性越大,酶的活性越强。)
编号 1 2 3 4 5
质量分数(%) — 0.0005 0.005 0.05 0.5
酶的相对活性(%) 100 104.5 102.1 102.4 103.7
(1)设计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
(2)在实验过程中,设计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也会影响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 作用。
32.(2023七上·余姚期末)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团队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①招募血型为A、B、AB、O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个培养皿,各加入2mL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
③从每个志愿者体内采10mL血液,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并摇匀,按血型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向剩下的各组吸引蚊子数点总数的百分比培养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盐水并摇匀,记为戊组。
④把五组培养皿都摆放在蚊子较多的同一环境中,统计相同时间内各培养皿中吸引蚊子的数量。
⑤先统计各组吸引蚊子数,再算出各组吸引蚊子数占五组总数的百分比。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
(1)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
(2)实验中戊组起 作用。
(3)实验采用志愿者的血样来吸引蚊子,而不是直接让志愿者本人来吸引蚊子。理由是 。
四、解答题(每空2分,共8分)
33.(2022七上·义乌期中)某同学想知道分子直径大约有多少,由于分子直径很小,直接用显微镜无法看到,也没有如 此小的测量工具。
小明分析:如果将很少的油,滴在足够大的水面上,油就能平铺成单分子层 请你帮助小明一起完成测油分子直径的实验:
①用滴管和量筒测出 100 滴油的体积,记为V;
②将少量痱子粉均匀撒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滴管滴入一滴油,油面散开;
③找一块玻璃板画上边长为 L 的正方形作标格,盖在脸盆上,视线垂直,描出轮廓,如图, 记下格数,算出面积为 ;
④计算油分子直径为 。
34.(2022七上·浦江月考)如图(a)所示,小明同学在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了表示“水温与时间的图像”如图(b)所示,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根据图像回答:
(1)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2)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片计算出量筒的分度值,再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所对的刻度值读出示数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mL和bmL之间有5个小格,则量筒的分度值为:;
此时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对准刻度b上面一个小刻度,
那么液体体积的读数为:.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本实验中存在水质和水温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20mL,这是准确的;而放入石块后量筒后浸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体积小于25mL。根据V=V2-V1可知,小石块的体积小于5cm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预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由题意得 “拿起磁铁靠近粉末”这 属于探究环节里的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分别计算出两个水的体积和空白部分的体积,最后将二者相加即可。
【解答】根据左图可知,瓶内水的体积为:;
根据右图可知,瓶内空白部分的体积为:;
那么该瓶的容积为:。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测量微小的物理量时,如果直接测量会误差很大,此时可以同时测量n个相同物理量的和,然后除以个数n,可以减小误差,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数出页码1﹣100,则这叠纸的张数为50,测出这一叠纸的厚度为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紧密排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线圈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为D=,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测一枚硬币的厚度,可测出10枚相同面值硬币的厚度为D,则一枚硬币的厚度为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测出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为t,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为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t=40℃时,根据得到:
;
解得:L=12cm。
故选A。
8.【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结构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流回液泡,即温度降低时,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升高,此时体温计的示数正确。
因为37.1℃低于37.3℃,所以水银柱不下降,显示为37.3℃。因为38.4℃>37.3℃,所以水银柱升高,显示为38.4℃。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当t'=49℃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2)(3)(4)长度的测量结果其实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标准长度的比值,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大些,根据可知,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那么读出的长度为金属丝的直径和与空隙的总和,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用同一金属刻度尺在冬天和夏天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由于夏天时刻度尺膨胀,即标准长度变大,根据可知,夏天的测量值可能比冬天的要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每一格的刻度值=,而每个刻度对应的温度=0℃+分度值×对应格数,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则100℃对应的格数为:60-10=50;
那么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该温度计的起始刻度对应的温度为:0℃+2℃×(0-10)=-20℃;
该温度计的最高温度为:0℃+2℃×(110-10)=200℃。
则测温范围为:-20~200℃。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和量杯的形状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公式V=Sh可知,如果量杯是圆柱体,那么它的容积与高度差成正比,即100mL所对的刻度肯定在处。而实际上量杯上粗下细,则在处的容积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所对的刻度肯定在以上。
故选A。
1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确定纳米管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测温范围,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可知,“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碳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为30~190℃,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为-2~10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既然碳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为30~190℃,这就说明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而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非常明显,故B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分析。
【解答】图示中以表格形式记录气体成分;
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测量就存在误差,即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是指将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解答】A.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A正确;
B.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B正确;
C.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C正确;
D. 用一把易热胀冷缩的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D错误。
故答案为:D.
18.【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体积、长度、温度的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故A正确;
B.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则出的结果等于铁丝直径和中间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由于室温远远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拿出后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此时卷尺上的长度单位会偏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此时测量结果偏小。
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学生根据图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A. 海水温度低于20℃,温度越低预期存活时间越短 ,正确;
B.海水温度越接近正常体温,越有利于遇险者存活,错误;
C. 海水温度为6℃,海难搜救时间应在3小时以上 ,正确;
D. 除海水温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预期存活时间 ,正确;
故答案为:B.
20.【答案】A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温度、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操作的认识判断。
【解答】A.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皮尺未拉直,会导致物体所对的刻度值偏大,即测量结果偏大,故A正确;
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室外温度明显低于沸水温度,因此示数会迅速降低,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使用量筒测量未知液体体积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会导致读出的示数偏大,故C错误;
D.用托盘天平测未知金属块质量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即导致测量标准减小,那么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21.【答案】(1)A
(2)4;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读数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后一位;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解答】(1) A、 刻度尺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不符合题意 。
C、 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 ,不符合题意 。
D、三角板未正确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2)上表记录的数据中第4次与其他几次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大,即存在错误的是第4次,长度的正确读数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后一位;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故答案为:(1)A.(2)4;求取平均值,减少实验误差;
22.【答案】(1)在水的初温相同的情况下,将白炽灯固定在装有盛水塑料袋的泡沫箱上方,通过改变垫在泡沫箱底部边缘的泡沫砖高度,从而改变入射光线角度,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的升高情况。
(2)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是否与光照强度有关?
(3)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
(4)①加热时间: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间为20min为优秀,30分钟为良好,40分钟的有待改进;
②加热质量: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质量为20kg的为优秀,15kg的为良好,10kg的有待改进。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探究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与入射光角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的升高数值比较即可;
(2)夏季时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冬天时大,因此夏季时太阳能热水器水温升高的快,据此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3)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越大,则太阳能的集热效果越好;
(4)根据自己对集热效果的理解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步骤为:在水的初温相同的情况下,将白炽灯固定在装有盛水塑料袋的泡沫箱上方,通过改变垫在泡沫箱底部边缘的泡沫砖高度,从而改变入射光线角度,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的升高情况。
(2)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是否与光照强度有关?
(3)兴趣小组以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作为集热效果好坏的判断依据。
(4)集热效果指标:
①加热时间: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时间为20min为优秀,30分钟为良好,40分钟的有待改进;
②加热质量:将热水器内的水加热到沸腾,质量为20kg的为优秀,15kg的为良好,10kg的有待改进。
23.【答案】①;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判断;
(2)根据V=SL可知,温度计的液泡越大,则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精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因此瓶内应该灌满液体,不能有空气。如果液体加注颜色,那么更方便读数,故选①。
(2)为了提高此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可行的改进措施:换细玻璃管(或更换容积更大的瓶)。
24.【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②;38.1
(3)A;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解答。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凡是描述电子体温计的优点,水银体温计的缺点的选项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1714年,德国人华伦海特发明了水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指示温度。
(2)如图体温计中的细而弯的玻璃管与狭道的作用相同,故选②。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示数为38.1℃。
(3)A.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描述水银温度计的缺点,故A符合题意;
B.水银体温计价格便宜,描述水银体温计的优点,故B不合题意;
C.水银体温计测量比较准确,描述水银体温计的优点,故C不合题意;
D.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描述的电子体温计的优点,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25.【答案】青蛙受精卵孵化数量;排除偶然性, 增加实验的可靠性;CD;增加一个只放置清水的对照组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③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实验,因此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受精卵孵化成透蚁的数目。
④1粒青蛙的受精卵数量太少,偶然性较大,难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因此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⑤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故选C、D。
⑥ 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因此改进建议是:实验中增加对照组,如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试验。
故答案为:受精卵孵化成虾蚁的数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D;实验中增加对照组
26.【答案】(1)溶液种类
(2)25%的氯化钠溶液
(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
(4)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实验分为四组,变量为不同种类的同浓度的溶液,实验的变量为溶液种类,25%的蔗糖溶液 ; 25%的葡萄糖溶液 ;
25%的氯化钠溶液 ; 25%的硝酸钾溶液 ;实验需要记录分离的时间,观察复原的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
【解答】(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故是与溶液的种类有关;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溶液种类;(2)25%的氯化钠溶液;(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4)B。
27.【答案】(1)10mL;20cm3
(2)B;C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上的刻度线和所标的数值分析得出答案;(2)A、根据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分析得出答案;B、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分析得出答案;C、根据水溅出后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变小分析得出答案;D、根据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分析得出答案。(3)从矿石从水中取出时矿石上会沾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知50mL被分成5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大小是10mL,所以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0mL;小石块的体积为130mL-110mL=20mL=20cm3;
(2)A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 放入石块后,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B符合题意;
C、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会使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石块的体积偏小,C符合题意;
D、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石块的体积偏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3)矿石从烧杯的水中取出时,矿石上带走一部分水,向量筒中所加水的要比矿石的实际体积大,才能到达矿石和水的总体积的刻度线。
故答案为:1、10mL;20mL;2、BC;3、偏大
28.【答案】(1)下降
(2)将水银温度计和自制温度计同时放入冷水中,待示数稳定后,记录水银温度计的读数t1,在自制温度计液柱所在的位置标出温度t1,再将水银温度计和自制温度计同时放入温水中,重复上述操作,标出温度t2,再用刻度尺量出t1和t2的距离,根据t1和t2的温度差,按照每等分1℃,均匀标上刻度。
(3)示例1:乙温度计玻璃瓶中有部分空气,空气受热膨胀的能力大于水,同等的温度变化下,玻璃瓶内的总体积变化大于丙温度计,吸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更加明显,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丙温度计,因为丙温度计的吸管更细,同等膨胀体积下,吸管中的液面高度差更加明显,也利于提高测量精度。由于条件不充分,难以判断哪只温度计测量更准确。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解答;
(2)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只要测出两个温度的液面位置,然后再将中间的距离进行平均分配即可。可以先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再用这个温度计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分别记录液面位置,最后再平分刻度即可。
(3)对于温度计来说,当变化的温度相同时,液柱高度的变化量越大,则测量的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可知,增大气体的体积,减小玻璃管的粗细,都能相应增大测量精度。根据图片,对乙和丙两个温度计,分别从气体比较的变化量以及吸管粗细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于是玻璃管内液面会下降。
29.【答案】(1)热胀冷缩
(2)>
(3)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4)36;-14
(5)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
【解答】(1)图中烧瓶内是气体,所以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越高,气体膨胀的越明显,气体的体积就越大,因为A出的气体体积比B处的大,所以A处的温度大于B处;
(3)要使温度计变灵敏从从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使管子的直径减小,也可以增大气体的量,所以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4)图c温度计是零上其每小格是1摄氏度,所以图c是36℃,图d温度计的示数玮-14℃。
(5)0℃对应的刻度为15cm,100℃对应的刻度为95cm,所以从0-100℃对应的刻度变化为95cm-15cm=80cm,每1摄氏度对应的刻度长为100℃/80cm=1.25℃/cm,所以31㎝处对应的刻度为(31cm-15cm)×1.25℃/cm=20℃。
故答案为:(1) 热胀冷缩 (2)>(3) 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4)36;-14(5) 20℃
30.【答案】(1)减小误差
(2)无关
(3)空气阻力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很短,如果只测量一次的话,那么测出的结果误差会比较大。而采用测量多次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测量误差。
(2)当摆球的质量改变时,如果摆的周期同时改变,那么说明二者有关;否则,说明二者无关;
(3)摆球的体积越大,则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当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忽略,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测摆周期是通过测T30后求出T,而不是直接测T,这是为了减小误差;
(2)实验数据说明,摆长一定时,虽然摆球的质量不断改变,但是摆的周期是相同的,那么摆的周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摆长一定时,用乒乓球做实验测得的T明显变大。其实,当摆球密度很小时,空气对摆周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为摆球受到的外力—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了。
31.【答案】(1)形成对照
(2)酶的活性
(3)促进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5、活性可调节性。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解答】(1)设计第1组实验,不做任何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
(2)在实验过程中,设计水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也会影响酶的活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通过上述表格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在该实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氯化钠溶液对菠萝蛋白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1)形成对照(2)酶的活性(3)促进
32.【答案】(1)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对照
(3)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或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 往往好多因素对实验结果都有影响,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解答】(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戊组是不作任何处理的一组,所以实验中戊组起对照的作用;
(3)理由是: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或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 ;
故答案为:(1) 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 对照 (3) 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
33.【答案】36L2;V/3600L2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③在方格纸上,大于半格的算一个整格,小于半格的不算数,据此数出符合要求的小格数,最后乘以小格的面积即可。
④分子的直径根据。
【解答】③每个小格的面积为L2,符合要求的小格数为36,那么一滴油展开的面积为36L2;
④100滴油的面积为36L2×100=3600L2;
则分子直径为:。
34.【答案】(1)1
(2)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种材料内的水温高,则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更好。
(2)当水的温度降低到与室温相同时,水温会保持不变。
【解答】(1)根据图b可知,当经过3min后,材料①的温度为50℃,材料②的温度为40℃,则材料①的保温性能更好。
(2)根据图b可知,当水温降低到20℃时就不再下降了,说明此时的室温大约是20℃。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