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雨的四季》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雨的四季》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12: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雨的四季
新课导入
导语
孩子们,迎着清晨的风,沐浴在朝阳之中,让人心情特别舒爽,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看段视频。
播放视频《雨中漫舞》。
请用一句话描述视频内容
“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作者介绍
走进作者
刘湛秋(1935~)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安徽芜湖人,著有诗集《抒情与思考》《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翻译诗集《叶赛宁抒情诗选》。
字词学习
词语解释
静谧:安静
1
高邈:高而远。邈,遥远
2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3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
初读感悟
学生诵读文本。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本文怎样划分结构的?
简要概括文本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用原文中的词)
logo
读中品雨
师生合诵
用两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美。
春雨:娇媚 美丽(像一个娇媚的少女)
夏雨:热烈 粗犷(像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子
秋雨:端庄 沉静(像一个端庄的夫人)
冬雨:自然 平静(像一个沉着朴实的夫人)
雨的四季



第一段:概述总体特点: 美 感情:喜欢
第二段:春雨特点及带给人的感受: 娇媚、美丽
第三段:夏雨特点及带给人的感受: 热烈、粗犷
第四段:秋雨特点及带给人的感受: 端庄、沉静
第五段:冬雨特点及带给人的感受: 自然、平静
第六、七段: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 感情: 赞美、渴望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思考: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领起下文。作者将雨拟人化,直接抒发了对“雨”的喜爱之情。
间接描写
第二段没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间接地写出了春雨的娇媚,表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3.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1. 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 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由客观叙述转为面对面交流,这样写将雨人格化了,便于作者与雨对话,直接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称写雨,但第二段却用第二人称“你”写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达了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小结
根据本文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雨后的情景,不少于200字。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渐渐雨停了,狂风走了,留下了微风。微风抚摸着受伤的小树,告诉万物们太阳要出来了。太阳露出了半个脸蛋正在向大自然笑呢!小鸟成群结队地迎接太阳。一些小鸟高兴的在空中飞来飞去,还有一些小鸟在树上放声歌唱,婉转动听的歌声在附近荡漾。
不一会儿,雨停了。蔚蓝的天空上不知镶嵌上了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道七彩霓虹。哇噻!好美啊!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彩虹了。今天,老天眷顾我,又让我看见了彩虹姐姐。由七色组成的彩虹,固然美丽,可是不常见,每次只有在雨后才会看见。小的时候,自己看着图片,模仿着画彩虹,拿出水彩笔,一画就是小半天。但是,即使我画的再好,再像,再逼真,也没有那真正的彩虹美丽、晶莹、鲜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