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缘溪行(沿着)
2.具答之(详细)
3.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4.便扶向路(沿,顺着)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欣然规往(计划)
7.延至其家(邀请)
8.斯是陋室(这)
9.可爱者甚蕃(多)
10.亭亭净植(立)
11.罔不因势象形(无不,全都)
12.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楚,明白)
13.男有分,女有归(职分,职业)
14.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15.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16.绝山献· 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17.沿溯阻绝(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18.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19.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
20.是日更定(完了,结束)
21.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23.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24.虽席地不容闲也(允许)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芳草鲜美 鲜艳美丽 (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遂与外人间隔 断绝来往 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
说如此 像这样 这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与事无关的人
余挐一小舟 通“桡”,撑船 用手或其他方式抓住或搬动东西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痛快 勉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酒杯 白色
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 简单(与“说”相对)
至于夏水襄陵 到了……的时候 表示另提一件事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林尽水源(消失)
2.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3.复前行(向前)
4.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5.处处志之(做标记)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7.无丝竹之乱耳(使……感到混乱,使……受到扰乱)
8.不蔓不枝(长枝蔓)(生旁枝)
9.苔痕上阶绿(长上)(变绿)
10.香远益清(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显得清幽)
1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驰的快马)
12.回清倒影(清波)
13.晴初霜旦(降霜)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3.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4.志:(1)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与“所”连用,所做的标记)
5.绝:(1)沿溯阻绝(断,断绝)
(2)绝山献多生怪柏(极)
(3)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6.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7.欲:(1)夕日欲颓(将要)
(2)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指人间)
8.一:(1)上下一白(副词,全)
(2)惟长堤一痕(数量词)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通“横”,横着的)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略无阙处(通“缺”,断开,缺口)
6.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之:(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案牍之劳形(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3)忘路之远近(无义,表定语后置)
(4)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桃林的奇景)
(5)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为:(1)不必为己(为了)
(2)为宫室器皿(雕刻)
(3)中轩敞者为舱(是)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替)
3.其:(1)复前行,欲穷其林(这)
(2)故人不独亲其亲(自己的)
(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柴草堆)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词,代方仲永)
(5)其两膝相比者(他们,指苏黄)
(七)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质就不感到简陋了。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我的身心。__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我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__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大概是挑选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桃核制成的。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__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江水清清,树木苍翠,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充满无限趣味。__
二、考点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文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2)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3)故外户而不闭(所以)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__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__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习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消散)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3)怀民亦未寝(睡觉)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__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__
7.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的描述,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猿鸟乱鸣__和__沉鳞竞跃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描绘了__山川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月色(月夜)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是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的语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