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五四运动》说课结构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而民主主义革命是必修一乃至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所以教材的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说教材--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福建省教学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知识与能力1、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取得的初步胜利、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通过五四运动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比较五四运动同它以前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有哪些不同,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说教材--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分组制作相关的宣传材料—――课上表达与交流;准备相关讨论的材料。
教师:实行体验式教学――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史实资料、角色的扮演等形式,
增强历史真实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说教材--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五四运动经过与历史意义,启迪学生对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必然性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
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探索在当前形势下青年学生该如何传承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 .
说教材--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说教材--三维目标
说学生 高一的学生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抽象逻辑思维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取向出发,达到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教师力求采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探求历史知识。说教法--教学理念 采用“创设情景”、“体验式教学”的形式
来辅助教学。
教学情景及体验以 “我在五四如何做?”高一学生基本是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如果编设一些传统形式的情景很难真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考虑到这个因素,我提前布置各个小组制作一份在五四运动现场使用的宣传品,并要求在课堂中展示,评比。顿时这段历史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 说教学过程--课前探究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各个小组
制作一份在五四运动现场使用的宣传品。
1840 1919 1949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110年)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寻源五四说教学过程--讲授新课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通过下列一组镜头概括五四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窒息而悲愤”的环境? 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部分内容以后再议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镜头一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阴谋的宣传画——“蝎子政策”镜头二此漫画声讨张勋复辟9.25亿亩19174.04亿亩19153.58 亿亩1914荒地数年代 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镜头三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镜头四镜头五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镜头六巴黎和会会场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指明道路6、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导火线)二、图说五四五四运动当时散发的传单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天安门前愤怒的人群(油画)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街头讲演的学生口号曹汝霖,亲日派,参与同日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多次向日本借款。
陆宗舆参与签订
“二十一条”等卖
国条约和向日本
借款的合同。
章宗祥,曾任驻日公使,多次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1919年5月7日,上海南市公共体育场召开声援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1919年6月10日,上海全市工人大罢工,并走向街头示威游行,上海水陆交通全部中断。 上海商人罢市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28日释放被捕学生 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五四运动的经过5、4-6月初6月初以后北京上海学生工人取得初步胜利口号要求上海工人阶级三、感悟五四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究活动: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它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有什么影响?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人民群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使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喷薄欲出,是因为工人阶级从此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思考:什么是五四精神? 历年五四精神的论述
★ 20世纪20年代:“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
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
★ 新中国成立之初: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
精神。
★ 20世纪80年代末:“人的觉醒”、“人的重新
塑造”。
★ 20世纪90年代:?
四、弘扬五四材料1:《我参加了五四运动》——梁实秋:我那时候在清华学校读书,我们列队进城受到盛大欢迎。这时候有一辆汽车驶了过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打,我们一涌而上,汽车狼狈而逃,我们不知道汽车里坐的是什么人,我们觉得坐汽车的人大概挨打不算冤枉。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是爱国的热情表现。其组织是颇为民主的,在另一方面,学生们的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对旧有的不能一律满意,乃欢迎外来的新的思潮,诸如政治学说、经济理论、文学、艺术的思想。材料2 :《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全中国的青年,应该这样去认识五四运动。四、弘扬五四问题:什么是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材料3 :80多年来,一代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诠释这一种精神,一代又一代青年挥着大旗走向街头;一代又一代青年握着钢枪走向战场;一代一代青年扛起农具走向田间;一代一代青年背起书包走进课堂……金晶保护奥运火炬5.12汶川大地震青年士兵以史为鉴2008抵制家乐福以史为鉴2008农运会泉州志愿者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以史为鉴如何认识抵制法货与抵制蠢货?对此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新时代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以史为鉴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明显的是我们的学生历史思维历史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教学中设计的综合性问题(例如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在哪里?)的解题能力不强,亟待提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能力的方法我将做得更加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