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简约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简约课堂】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16: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2022年课标】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思维导学】
【核心背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
(1)表现:春秋后期, 和 出现。
(2)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 ,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 、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 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逐步瓦解。
2.表现
(1) 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候。
(2) 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 陷入困境,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 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______,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_____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2.名义:以“_______”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
3.表现
(1)_____(春秋时期首霸)、晋文公、_____、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2)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_______不断扩展。
(2)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
【名师点拨】
1.春秋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2.春秋时期的“霸主”并不能在政治上完全取代周天子的地位,他们不能公然反抗周天子,因为称霸和号令诸侯还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否则就是反抗整个中原的政治体系。
【重难点突破】
探究一:问题:铁农具有哪些优点,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从早期人类到春秋时期生产工具的变化有何意义?
解析:坚硬、耐用、便利、省力。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有利于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
探究二:问题:春秋时期政治有什么特点?它使得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解析: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分封制
探究三:问题: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解析: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
【分层作业】
(一)、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诸侯争霸 B.尊王攘夷 C.王室衰微 D.群雄兼并
3.下列诸侯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透过历史现象挖掘本质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这一典故反映了( )
A.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新的社会制度已确立 D.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被打破
(二)、巩固提升
5.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体现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整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学习元素可以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读图识图就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某同学利用如下图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春秋五霸 B.西周分封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6.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这表明( )
A.部落开始进入联盟时期 B.西周的分封制已经瓦解
C.人民遭受战争灾难之苦 D.争霸战争孕育统一趋势
7.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是( )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8.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以下史实能说明该观点的有( )
A.城濮大战胜利后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内政改革
C.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 D.赵武灵王训练军队穿胡服骑马射箭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又把“王”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丧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后,伯益没有得到权位,而禹的儿子启在民众的拥护下,得到了权位。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记载,说法不一。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另一说“益即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
材料二: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材料三:周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下,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卫辉市)。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周文王曾在沣河西岸建丰京,周武王又在沣河东岸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即宗周。
材料四: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东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五: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1)材料一反映获得王位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朝哪方面的情况?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商朝灭亡时的王和周朝的建立者。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5)井田制的沿革反映了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冲刺中考
10.(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11.(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12.(2022·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春秋时期,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这说明当时( )
A.周襄王受到诸侯尊重 B.分封制尚未建立
C.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13.(2022·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文物都可以用来研究( )
A.贵族等级制度 B.军事技术 C.小农经济 D.冶炼铸造
14.(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核心背记】
一、1.(1)铁制农具 牛耕 深耕细作 (2)冶铁业 (3)金属货币
二、1.分封制
2.(1)周平王(2)诸侯国(3)财政
3.周天子
三、1.(1)不平衡(2)民族
2.尊王攘夷
3.(1)齐桓公 秦穆公 (2)越国
4.(1)疆域(2)民族交融
【分层作业】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1)变化: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2)情况:官制。
(3)亡国之君:纣王;建立者:周武王。
(4)制度:西周分封制。
(5)变化: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