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常见天气系统——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周周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常见天气系统——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周周测(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8 12: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 常见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下图是北美某年1月3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图中虚线为一锋面系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时图示区域( )
A.东部和西部均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
B.此时甲地大风大雨
C.此时①地有暴风雪
D.东部受暖湿气流影响,西部受冷干气流影响
2.与①地比较,②地( )
A.气压低,降水多 B.气压高,降水多
C.气压高,降水少 D.气压低,降水少
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下图示意某次广州市“阴阳天”景观,天空中一半是白云,一半是蓝天。“阴阳天”的出现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阴阳天”现象出现时,冷暖空气的位置是( )
①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②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③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④暖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天气 B.狂风大作 C.云层变厚 D.气温降低
昆明准静止锋是冬半年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较大的一种天气系统,通常在滇中到黔中摆动。下图示意某年1月10日一2月16日贵阳(106.7°E,26.6°N)、会泽(103.3°E,26.4°N)、昆明(102.7°E.25°N)三地近地面气温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推断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8.据图文信息推测,下列符合昆明准静止锋的示意图为( )
A. B. C. D.
9.下列时间中,准静止锋发生明显位移的是( )
A.1月10日 B.1月21日 C.1月30日 D.2月6日
2021年我国国庆节期间,潍坊市经历了一场天气变化,下图示意潍坊市该时期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4日相比,7日( )
A.出现冻害 B.风速更大 C.大气逆辐射强 D.气温日较差大
11.国庆节期间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是( )
A.暖锋,绵绵细雨天气 B.冷锋,大风沙尘天气
C.气旋,大雾天气 D.反气旋,冻雨天气
2022年夏季,北半球出现了持续异常高温,欧洲多地测量到的气温与北非相当。研究表明,该异常高温现象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势力和位置密切相关。下图为2022年7月12日世界局部地区高空500Pa等压面海拔高度示意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正常年份夏季相比,图示区域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势力及北界位置分别( )
A.偏强、偏北 B.偏弱、偏北 C.偏弱、偏南 D.偏强、偏南
13.除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外,夏季最可能加剧①半岛高温天气的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地中海海风 C.撒哈拉沙漠热浪 D.盛行西风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1日凌晨2时30分,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登陆莫桑比克,登陆时甲乙两地风暴潮强度差异较大。下图示意“贡贝”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贡贝”登陆时( )
A.受偏东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小 B.受偏北风影响,甲地风暴潮强度大
C.受偏南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大 D.受偏西风影响,乙地风暴潮强度小
15.从M运动到N处,台风势力( )
A.先增强再减弱 B.先减弱再增强 C.持续增强 D.持续减弱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此时正值黄梅成熟,俗称“梅雨”。下图为2015~2020年杭州梅雨天数及降水量统计图。
(1)图示梅雨平均周期22天左右,一般从_____月中旬至7月上旬。准静止锋是暖气团和_____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造成杭州梅雨的准静止锋名称是_____(填字母)。
A.华南准静止锋 B.江淮准静止锋
C.昆明准静止锋 D.极锋
(2)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梅雨时期平均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_____,降雨持续时间较_____,晾晒的衣物不易_____,河流水量增加,水位较_____。
(3)不同年份,梅雨期长短不同,在我国不同地区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梅雨期过长,北方出现_____灾,南方出现_____灾。图示1954年梅雨期长达77天,是典型的气候变化较_____。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温带气旋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典型温带气旋的生成、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当气旋发展速度达到24小时降低24hPa或12小时降低12hPa,就定义为爆发性气旋,又称为“气象炸弹”。下图为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路径及时间示意图。
(1)描述2010—2019年黄渤海爆发性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
(2)在下图中用所给图例绘出温带气旋降水区域,并说明温带气旋从d至f的演变过程。
(3)分析2016年5月初,温带气旋在经过渤海时发展成为“气象炸弹”的原因,并说明其对大连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每年4—6月,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易受到华南锢囚锋的影响。当第一条锋面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也稳定少动,当第二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成华南锢囚锋。下图为某年5月16日8时华南地区锋面示意图,锋线将图示地区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
(1)比较Ⅰ、Ⅱ、Ⅲ三个区域气流的性质,并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和“”标出冷锋和锢囚锋。
(2)分析每年4—6月锋面南下到华南沿海地区时稳定少动的原因。
(3)分析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L处的降水特点及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图示区域东部吹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因此东部受暖湿气流影响,图示区域西部多吹偏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因此西部受冷干气流影响,A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甲地气压高于1030hpa,根据等压线形态判断,甲地为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晴朗天气,此时甲地不会出现大风大雨,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地之间有一个向西延伸的低压槽,应形成冷锋天气系统,此时①地位于冷锋天气系统的暖气团一侧,天气晴朗,此时不会有暴风雪天气,C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地气压为1020~1030hpa之间,②地气压为1010~1020hpa之间,因此与①地比较,②地气压低,②地位于冷锋天气系统锋线附近冷气团一侧,处于冷锋雨区,因此降水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C,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云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冷空气一般较干燥,不易形成云;暖空气水汽含量较多,易形成云,故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①③正确,A正确,②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阴阳天’是北方冷空气突然南下,干冷空气击退暖湿气流时形成的产物”可知,说明“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主要受干冷空气控制心风速减小,气温降低,云层变薄,天气晴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准静止锋过境时会带来阴雨气,导致气温下降。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三地均经历了温度下降的过程,贵阳在1月10日至15日之间经历降温,会泽在1月15日至20日以及1月30日至2月4日经历了两次降温过程,昆明在2月14日左右经历了降温过程,可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为贵阳一会泽一昆明,由贵阳、会泽、昆明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可判断昆明准静止锋的移动方向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前进,D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从东北方过来的是冷空气,从西南方过来的是暖空气,符号都标在锋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由贵阳、会泽、昆明的经度位置可知,贵阳至会泽的经度跨度大于会泽至昆明的经度跨度,即昆明准静止锋到达会泽时,是昆明准静止锋西进最明显的时间。由图可知,1月30日会泽降温幅度最大,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大,西进明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与4日比,7日天气较晴朗,云层较薄,气温日较差更大,大气逆辐射较弱,D正确,C错误;结合图示风速信息可知,7日风速较4日小,B错误;读图,7日气温在10℃以上,不会出现冻害,A错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读图,该天气系统导致石家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在4日出现短时间且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冷锋锋前暖气团水汽少,则不会形成降水,形成大风沙尘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欧洲的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势力、位置相关,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气温高,其势力强,北界偏北,影响欧洲范围大,欧洲高温范围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半岛为伊比利亚半岛,基本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A错误。盛行西风来自海洋,对陆地气温起调节作用,盛行西风夏季影响①半岛较弱,D错误。与陆地相比,夏季地中海升温较慢,海风会减轻陆地高温,B错误。撒哈拉沙漠位于①半岛以南,相距较近,当出现由撒哈拉沙漠吹向①半岛的干热风时,会加剧①半岛的高温,C正确。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读图中的纬度可知,图中纬度为南纬,因此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运动方向为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台风“贡贝”在登陆时,北部的甲港吹偏北风,为离岸风,风将海水吹离岸边;而南部的乙港盛行偏南风,为迎岸风,风将海水向岸吹送,受到陆地的阻挡,潮位高;因此乙港比甲港的风暴潮更强、更猛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贡贝”从M运动到N处,是由陆地到海洋的过程,在陆地上由于没有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势力减弱,但到达海洋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提供,热带气旋“贡贝”的势力会越来越强,故从M运动到N处,台风势力先减弱再增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1)6 冷 B
(2)大(高) 长 干燥 高
(3)旱 涝 异常(大/剧烈)
解析:(1)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可知,雨带一般从6月中旬至7月上旬移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近一个月之久,形成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是暖气团和冷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根据课本内容可知,造成杭州梅雨的准静止锋名称是江淮准静止锋,B正确;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在南岭与南海之间;昆明准静止锋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极锋是指形成于南北纬60度附近,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相遇而形成的锋面,A、C、D错误。故选B。
(2)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梅雨时期平均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降雨持续时间较长,晾晒的衣物不易干,河流水量增加,水位较高。
(3)不同年份,梅雨期长短不同,在我国不同地区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梅雨期过长说明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徘徊在南方地区,导致南方涝灾,北方出现旱灾。图示1954年梅雨期长达77天,是典型的气候变化较大所致。
17.答案:(1)主要发生于秋季和(冬)春季;从西南延伸到东北。
(2)绘图如下:
冷锋追上暖锋,暖气团被挤压抬升;气旋中心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经过暖湿海面(或温暖海面,或湿润海面),气流上升加剧海面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引发大风(或狂风、强风等)、暴雨(或强降水、大雨等)、风暴潮、摧毁建
筑、船只等等。
解析:(1)从时空两个维度来描述。时间维度是基于图上气旋发生时间2012.11、2016.5、2013.11、2012.4等数据,表明多发生在(冬)春季或(冬)秋季;空间维度基于气旋路径走向西南向东北延伸(一般都是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
(2)作图:降水区域分布在冷锋锋后或暖锋锋前。演变过程把握冷锋追赶暖锋,暖气团被挤压抬升;从d到e,气旋中心逐渐被冷气团所占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冷暖锋面逐渐合并,直至f气旋逐渐消失。
(3)“气象炸弹”的形成是气旋不断加强的过程,来源于暖湿海面对气流上升运动的加强及海面摩擦力影响减小;气象灾害表现为大风及降水的影响。
18.答案:(1)Ⅲ区域气流是暖湿气流,Ⅱ区域气流是冷湿气流,Ⅰ区域气流是冷干气流。绘图如下。
(2)随着纬度降低,南下的冷气团逐渐升温,锋面势力减弱;经过南岭、两广丘陵,受地形阻挡,风速减慢;该时期北上暖气流受南下冷气团阻挡,大尺度环流较稳定。
(3)特点:多暴雨且时间长。原因: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锋面气旋,上升气流强烈;Ⅱ、Ⅲ区域的气流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
解析:(1)读图可知,Ⅲ区域的气流为从南海和北部湾地区吹来的暖湿气流,Ⅱ区域的气流为从东北方向吹来的冷气流,因此在Ⅱ、Ⅲ区域的交界处画出向南运动的冷锋;Ⅰ区域的气流为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干燥的气流,Ⅱ区域气流虽然也来自北方,但从海洋上挟带有一定水汽,相对暖湿,因此在Ⅰ、Ⅱ区域的交界处画出向东南方向运动的冷锋;锢囚锋是当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形成的,因此在西侧画出锢囚锋。
(2)冷锋稳定少动,说明冷锋减弱。从内因看,由于纬度降低,冷气团升温变性,冷、暖气团之间大气性质差异减小;从外因看,华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对冷锋起到阻挡作用;另外该时期大尺度环流形势较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3)由第(1)问分析可知,Ⅱ、Ⅲ区域的气流湿润,带来充足的水汽;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强烈的锋面气旋;由于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暴雨时间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