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洋流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完成下面小题。
1.图二中洋流与图一中洋流方向性质一致的是( )
A.①一甲 B.②—乙 C.①—乙 D.②一甲
2.关于图二洋流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沿岸荒漠景观向高纬度延伸 B.②带来南极冰川,威胁航海安全
C.①使向北航行的游轮节省燃料 D.②洋流流经海区有世界著名渔场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上升补偿流 B.径流入海 C.寒暖流交汇 D.人工养殖
4.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分析,对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 )
A.盛行风 B.地形 C.洋流 D.气压带
6.该海域有一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上泛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温带海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
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乙处)的海水水龄较大,巴斯海峡海水流动受风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甲洋流形成的时间及条件是( )
A.1月,大陆形成低压中心 B.1月,极地东风带北移
C.7月,海洋形成低压中心 D.7月,盛行西风带北移
8.图中乙海域海水水龄较大的原因有( )
①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涌
②岛屿阻挡西风漂流,海水流动性弱
③海域相对封闭,水体更新慢
④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强,阻隔海水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也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图为罗斯海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罗斯冰架分离“冰筏”最多的月份及其初始运动方向为( )
A.1月,向东 B.7月,向东 C.1日,向西 D.7月,向西
10.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地是( )
A.陆坡流为东南风引起离岸流 B.西风漂流就是南极环流
C.a受东南风影响,为暖流 D.b受西北风影响,为寒流
11.罗斯海洋流环境复杂主要是指( )
①明显的地转偏向力
②曲折的海岸轮廓
③复杂的海底地形
④复杂多变的风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洋流( )
A.①③均是暖流 B.②④均是寒流 C.①是暖流,③是寒流 D.②是寒流,④是暖流
13.受图示洋流影响( )
A.①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B.②周边海域出现浓雾
C.③附近海水温度升高 D.④周边海域存在渔场
下图为北印度洋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在北半球的(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15.图中甲海区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季风 B.东南信风 C.中纬西风 D.西南季风
二、非选择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①②洋流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①洋流对甲地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②洋流对乙地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
(3)一艘轮船自A城市航行至B城市,在图中①②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_。当该轮船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________,请说明原因。
(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左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M为沿海重要洋流,R海域是世界优良渔场。右下图为图中甲地气候资料图。
(1)简述M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并据此说明R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理由。
(2)说出甲地气候类型的名称,并分析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其夏季气温相对较低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左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在右上图中绘制甲处附近海水运动示意图。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图可判读出,甲为北半球寒流,乙为南半球暖流,①为南半球寒流,②为南半球暖流。图二中②洋流与图一中乙洋流相对应,B正确,D错误;①洋流不与甲乙对应,A、C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①洋流为南半球寒流,可以使沿岸荒漠景观向低纬延伸,A错误;②为暖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不会挟带冰川,B错误;向北航行与①洋流流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C正确;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会形成比较大的渔场,在②附近没有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不会形成大的渔场,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甲处位于南美洲东部沿岸,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据图判断,图中①为巴西暖流,②为墨西哥湾暖流,③为北大西洋暖流,④为加那利寒流,因此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的①②③,A正确。故选A。
5.答案:B
解析:纳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导致沿岸气候干燥降水少沙漠泊海岸线越伸。图示区地形主要是高原但沙漠主要是沿海岸线延伸,并不以地形的分布为界,所以地形不是主要因素。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沙漠并没有分布在整个气压带影响区,只分布在沿海,B正确。故选B。
6.答案:C
解析: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只有一个寒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河流少,径流量小不会有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沿岸的寒流受离岸风影响形成,是上升流带来底层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东南信风来自陆地,不会带来饵料,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洋流属于局地季节性洋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夏季(1月),由于陆地升温快,以上升气流为主,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流向澳大利亚大陆的甲洋流,A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季澳大利亚东南部盛行东南风,巴斯海峡东南部为离岸风,驱动水龄较大、更新缓慢的深层海水上涌,①正确;乙海域相对较为封闭,水流较缓,更新不畅,③正确;西风漂流主流位置偏南,对于乙海域水体更新较弱,②错误;东澳大利亚暖流进入西风带后,顺着强劲的西风漂流东流,且受岛屿阻挡,对巴斯海峡东南部水体更新的可能性较小,④错误,B正确。故选B。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称为冰筏。从罗斯冰架崩解分离“冰筏”最多的月份应为南极洲气温最高的月份,为1月份,读图可知,“冰筏”刚分离时,在陆坡流的带动下,逆时针向西运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陆坡流是受极地东风(东南风)引起的离岸流,A正确;图中南极环流与陆坡流一致,西风漂流是西风引起的,与南极环流方向相反,B错误;a处受到西风漂流(西北风)影响,而西风漂流的性质是寒流,C错误;b处地处极地东风控制下,盛行东南风,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罗斯海的洋流环境复杂是因为,这里有极地东风、盛行西风及地形导致的局地风等复杂多变的风向;海岸轮廓曲折对洋流有阻挡作用,使之改向;在极地高纬还受到较明显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①②④正确;洋流为大洋表层海水流动,不受海底地形影响,③错误,B正确。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②为拉布拉多寒流,③为墨西哥湾暖流,④为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①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降温减湿,降水减少,A错误;②附近地区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一般情况下寒暖流交汇海域或者海气温差较大的海域易出现浓雾,该海域仅有寒流经过且附近海域纬度高、气温低,不易出现浓雾,B错误;③为墨西哥湾暖流,暖流对流经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正确;④周边海域仅有暖流经过,不易形成渔场,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季风,应为北半球的夏季,C正确。故选C。
15.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该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吹动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动,与东北季风、中纬西风无关,A、C错误,D正确;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而甲海域位于北半球,B错误。故选D。
16.答案:(1)秘鲁寒流;巴西暖流
(2)降温减湿;增温增湿
(3)快;减慢;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风向与航行方向相反,逆风逆水。
(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了大型渔场。
解析:(1)根据图中陆地轮廓及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洋流为秘鲁寒流,②洋流为巴西暖流。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洋流为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②洋流为巴西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3)根据洋流流向可判断轮船从A城市航行至B城市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顺洋流方向航行,速度比较快,在丁海峡处受西风漂流影响,逆风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
第(4)问,丙处为秘鲁渔场,其形成主要受秘鲁寒流影响。
17.答案:(1)M洋流为寒流;流向由北向南。该地受信风影响有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盐分促进浮游生物繁殖,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
(2)地中海气候;位置临海,海水调节作用强;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
解析:(1)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可知,M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性质为寒流,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动。该地受东北信风带的影响,表层海水做离岸运动,沿海地区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泛补充表层海水,上泛同时会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饵料丰富,最终形成渔场。
(2)由右图可知,甲地区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强,夏季气温不会很高;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因此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18.答案:(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解析:(1)读材料可知,甲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海岸运动;观察图中等深线,海岸一定距离内较为平滑,利于底层海水上涌。
(2)表层海水受到西南季风的吹拂,呈东北离岸方向,表层海水减少,深层海水顺着地形,向上补充。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西南季风较为强盛,南方降雨量较大,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入海径流向东扩展,并能到达乙处位置,由于珠江水是淡水,相比底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小,密度较小,导致甲处海水层结稳定,因此乙处海水的上升不明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