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周周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周周测(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8 12: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气温(℃) 降水(mm)
1月 7月 1月 7月
① -4.3 6.7 -24.7 -41.3
② 10.1 -2.2 24 17.3
③ -12.4 4.7 -30.7 117.7
④ 2.3 0.8 44.3 -28.3
3.①地至③地的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④地的植被特征表现为( )
A.乔木高大,板状根系 B.叶片坚硬,表层覆蜡
C.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D.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下面四幅图分别示意四座山地南、北坡的植被或气候要素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不同半球的两座山地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6.四座山地的共同特征是( )
A.南坡都是阳坡 B.南坡都是迎风坡
C.山顶都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 D.阳坡都是迎风坡
7.下列关于甲、丁两山地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处于亚热带大陆的东、西两岸 B.冬季都盛行西南风
C.河流汛期出现的季节相反 D.南坡的光热条件都优于北坡
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乌源冰川(位于天山,面积约1.59km2)和帕隆冰川(位于念青唐古拉山,面积约2.51km2)均是典型的山谷冰川。近年来,两条冰川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差异很大。下图示意1980~2015年乌源冰川和帕隆冰川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1980一2015年两冰川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指示出( )
A.乌源冰川的减薄厚度更大 B.二者冰川物质亏损幅度相同
C.乌源冰川的雪线海拔更低 D.帕降冰川物质增加速度较快
9.导致图示期间两条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变化差异显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降水年际变化 C.冰川面积 D.气温年际变化
下图为鄱阳湖枯水期周边地区生态景观图。洪水期时,该区域草洲和荒滩被水覆盖。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图植被分布体现了( )
A.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影响鄱阳湖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水分
③热量
④光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 )
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 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
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 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
13.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 )
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
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
下图为“新疆某区域示意图”,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山前冲积扇绿洲。完成以下问题。
14.关于该山前冲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 B.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C.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D.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较大
15.该山前冲积扇绿洲的分布,体现的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地图。
材料二 下图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自然带⑥-⑦—⑧的更替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2)⑧为我国首都北京,材料二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与北京气候相符的是 (填代号),该气候的特点是 ,其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 。
(3)在④地区,河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在 季水位上涨。
(4)⑨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它位于板块的 边界,成因是 。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是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至少答两点),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林芝,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坐落于林芝的中心。林芝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南迦巴瓦峰南坡拥有十分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图1示意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谱。林芝冰川的面积和冰储量均相当突出,且夏季活动尤为强烈。
材料二:色东普沟位于西藏林芝东部,沟内冰川发育。易发生冰崩、岩崩,形成碎屑流冲入雅鲁藏布江,堆积后形成堰塞体堵塞河道。近些年来,色东普沟堰塞体堵江事件频发带来严重危害。图2为色东普沟的位置示意图。
(1)试解释林芝冰川为何夏季活动尤为强烈。
(2)推测近些年来,该地区堰塞体堵江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
(3)判断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类型,并给出其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从南向北依次是种植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畜牧业、游牧业、荒漠、游牧业、种植业。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纬度更替的,形成的基础是热量,B正确;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随着经度更替,A错误;地形、土壤不是形成基础,C、D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甲(尼罗河)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甲地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C正确;光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不是主要制约因素,A、B、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据表可知,①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低4.3℃,7月气温比同纬度高6.7℃,1月、7月降水比同纬度降水少,说明深居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草原;③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低12.4℃,7月气温比同纬度高4.7℃,1月降水比同纬度少,7月降水比同纬度多,说明主要受季风影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①地至④地的植被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正确;据材料①③两地位于亚欧大陆40°N~50°N的地区,没有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A、B、D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④地1月气温比同纬度高2.3℃,7月气温比同纬度高0.8℃,1月降水比同纬度多44.3mm、7月降水比同纬度少28.3mm,说明是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特征表现为叶片坚硬,表层覆蜡,B正确;乔木高大,板状根系为热带雨林植被特征,A错误;夏季盛叶,冬季落叶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特征,C错误;植被稀疏,地表裸露是荒漠植被特征,D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同一高度气温偏高者为阳坡,可知甲、乙、丁三座山的南坡都是阳坡。丙山3000m以下北坡温度高于南坡,3000m以上因受永久积雪或冰川影响,北坡温度低于南坡,故丙山北坡为阳坡;再根据纬度低的一侧气温高,可知甲、乙、丁三座山都应位于北半球,丙山则位于南半球,C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A错误;受降水影响,降水较多一侧的山坡(迎风坡)雪线偏低,图中丙山的北坡及乙、丁两山的南坡雪线都偏低,即乙、丁两山的南坡为迎风坡,丙山的北坡为迎风坡,B错误;甲山山顶7月均温大于10℃,故没有永久积雪或冰川分布,C错误;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丁三座山的南坡气温高,降水多,属阳坡和迎风坡,结合上题可知丙山的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甲山7月高温少雨,1月温和多雨,应位于北半球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丁山南坡为阳坡,基带又是常绿硬叶林带,故也位于北半球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则两地冬季都盛行西南风,B正确,A、C错误;甲、丁两山的南坡均是迎风坡,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及北坡,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乌源冰川的面积小、冰川物质亏损量大,说明其减薄的厚度更大,A正确;二个山地的冰川面积不一样大,二幅图的纵坐标不一样,可以判断二者冰川物质亏损幅度不同,B错误;乌源纬度低,冰川的雪线海拔要更高一些,C错误;二个山地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均为负,因此冰川物质都在减少,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乌源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帕隆冰川在2005年前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呈波动变化;气温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小,而帕隆冰川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大,且年际变化明显,进而影响冰川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因此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年际变化,B正确;不是受纬度位置、气温年际变化的影响。与冰川面积无关,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图为鄱阳湖枯水期周边地区生态景观图。洪水期时,覆盖。纬度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距海远近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海拔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C错误;鄱阳湖地区空间尺度小,下垫面地势起伏差异导致山丘上灌丛、沙洲上草甸和较高裸地荒滩分布具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故选D。
11.答案:A
解析: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地形变化,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可知,青藏高原东南处为海洋性冰川,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低,A错误,C正确;由材料信息“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可知,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小,冰川积累量小,导致其雪线高,B、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变化比大陆性冰川小,洪峰值低,因为青藏高原东南处由于降水较多,植被盖率相比高原内陆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更强,所以洪峰滞后,D正确;与分布海拔较高、冰面、冰内均有消融、日均消融量大均无关,A、B、C错误。故选D。
14.答案:D
解析:山前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A错误;该地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B错误;图中北部为天山山地,南部为塔里木盆地,总体地势北高南低,C错误;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D正确。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带性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在山前有河流或冰雪融水的地方形成绿洲,体现了非地带性的现象,D正确,A、C、D错误。故选D。
16.答案:(1)从赤道向两极;热量;沿海向内陆;水分
(2)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冬
(4)消亡;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形成
解析:(1)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是南北变化,东西延伸的,属于由热量差异导致的纬度地带性;自然带⑥-⑦一⑧是东西向更替,南北延伸的,属于经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2)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读四幅气候资料图可知,A为地中海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温带季风气候。
(3)④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典型的冬雨型气候,河流汛期在冬季。
(4)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17.答案:(1)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主要原因可以从热量方面分析。
(2)读图可知,甲、乙两座山脉垂直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可以从基带名称、自然带数量、自然带分布高度等方面分析。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比落叶阔叶林分布的纬度低,故乙山纬度较低。
18.答案:(1)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雪)充沛,海拔高,温度低,冰川不断形成;温度较高,冰川融化多,坡度陡,冰川移动速度快;冰川融水渗入底部,促进冰体滑动。
(2)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增多;气温升高,冰川运动性增强,冰崩、岩崩频繁,碎屑物增加;降水增加,易搬运碎屑物质,在沟谷堆积。
(3)热带季雨林带;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相对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样。
解析:(1)林芝冰川夏季活动强烈的原因是夏季西南风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以降雪的形式不断在山上累积;夏季温度较高,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渗入冰川底部;地形陡峭,冰川下滑速度快;最终导致冰川在夏季活动剧烈的情况。
(2)该地区堰塞体堵江现象频繁发生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融水增多,对山体沉积物冲刷力度增大;气温升高,冰川下滑,崩塌导致的岩崩频繁,碎屑物增加;降水增多,侵蚀能力增强,将大量碎屑物搬运至勾股形成堰塞体。
(3)南迦巴瓦峰南坡基带为热带季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是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海拔高、相对高差大,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自然带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