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第二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周周测(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第二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周周测(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8 12: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第二节
一、选择题
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区域是( )
A.海南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辽宁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下列关于沿海地区防御台风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居民尽量减少外出
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居民及时向低洼地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暴雪后形成的积雪,对可见光是差的吸收体,但对于来自地球表面的红外(热)辐射是很好的吸收体和放射体(吸收率可达95%),因此会影响地温和气温。完成下面小题。
3.积雪对当地气温和地温的主要影响是( )
①导致白天气温较低
②导致白天气温较高
③加快夜间地温下降
④延缓夜间地温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暴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加剧农作物病虫害 B.增加农区沙尘天气
C.减小农田土壤湿度 D.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下图为21世纪20年代某年1~11月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年影响我国的副高特征为( )
A.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B.东伸北抬相对明显
C.影响范围较往年缩小 D.5月以后持续加强
6.当年夏季我国不同地区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 )
A.四川盆地干旱较轻 B.辽河流域雨涝偏多
C.长三角区洪涝肆虐 D.华北平原旱情严重
许多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读我国某地区灾害链图及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D.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8.该地如果发生泥石流,受灾最严重的村落可能是(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某研究团队在国道G318西藏境内玉普—然乌段作斜坡稳定性调查研究时发现,在该路段32km内集中了51处规模较大的溜砂坡地质灾害。下表示意玉普—然乌段典型溜砂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信息熵及权重(1表示作用最大,0表示作用最小)。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评价指标 风力 地震 汽车行驶产生振动 降雨 降雪 人和动物扰动
权重 0.110696 0.212255 0.162051 0.242113 0104702 0.168183
9.影响玉普—然乌段典型溜砂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 B.风力 C.地震 D.降雨
10.玉普—然乌段典型溜砂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滑坡和泥石流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采集雨量信息
B.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C.运用遥感技术模拟滑坡、泥石流动态过程
D.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12.该地7月泥石流的发生频次明显高于滑坡,其原因是( )
A.地震多发 B.雨季降水量大 C.人类破坏严重 D.地势陡峻
2021年3月27日,沙尘“大举南下”,影响我国北方超15个省区市。3月28日北京出现3月以来的第二次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且于3月29日下午出现沙尘回流现象。下图示意2021年3月27日8时~29日8时沙尘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地区发生沙尘天气,主要动力源为( )
A.蒙古气旋和冷高压的共同作用 B.全球变暖,东南季风势力强盛
C.热带太平洋东侧气温异常升高 D.气温回升,印度低压势力增强
14.图示发生沙尘暴地区的沙源主要来自( )
A.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 B.蒙古国东南部的戈壁荒漠
C.哈萨克斯坦东部沙漠 D.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
15.3月29日下午北京出现沙尘回流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降低 B.气压升高 C.降水增加 D.风向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某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
(1)指出我国寒潮的主要发源地。
(2)描述冬季寒潮影响北京时的天气特征。
(3)为抵御寒潮,试提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条件的变化,其发生、分布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山地特有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近东西走向的天山是新疆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其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由气候引发的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分别集中分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图示意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
1.暴雨性水毁;2.塌方;3.暴雨型泥石流;4.融雪水型水毁;5.涎流冰;6.冰川泥石流;7.冰湖溃决;8.热融沉陷;9.中山冬季雪崩;10.中山冬季风吹雪;11.高山风吹雪;12.高山夏李雪崩
材料二:冰川泥石流是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表为纵贯天山的独库公路三岔河处冰川泥石流暴发情况。
泥石流暴发时间 路面堆积量/m3 堆积量占全年百分比/% 引发原因
日期(年 月 日) 时间
1984.6.1 19时—21时 3500 32.71 暴雨
1984.6.24 20时—23时 2000 18.70 气温高
1984.6.25 8时-次日4时 3200 29.90 气温高
1984.7.13 20时-次日2时 1000 9.35 气温高
1985.7.1 20时—24时 2000 26.75 气温高
1985.7.2 19时—24时 4000 53.30 气温高
(1)推测能够建立自然灾害垂直带谱模式的地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指出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应划分的带谱数量,并说出引发各带灾害的主要因素。
(3)总结独库公路三岔河处冰川泥石流暴发的主要特点。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复杂多样,气象灾害繁多。下图为某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分布图。
(1)简述该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浙江省梅雨和台风天气在时间上的差异,并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3)解释浙江省气象部门十分关注梅雨、台风的主要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海南省由于纬度较低,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受寒潮影响较小,而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位置偏北,离寒潮源地近,受到影响较大,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台风会带来狂风巨浪,因此海上船只应尽快靠岸进港,而不是减速慢行,错误;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及许多次生灾害,因此居民尽量减少外出,降低受到伤害的可能性,②正确;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对台风天气作出应急方案,从而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③正确;台风带来的暴雨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因此居民不能向低洼地区转移,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积雪对可见光是差的吸收体,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积雪反射可见光,大气吸收较弱,导致白天气温较低,①正确,②错误;夜晚地面向外辐射出地面辐射,积雪对于来自地球表面的红外(热)辐射是很好的吸收体和放射体,使得低温下降较缓慢,积雪延缓夜间地温下降,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暴雪天气气温低,能够杀死害虫,减少农作物病虫害,A错误;降雪天气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沙源出露,减少农区沙尘天气,B错误;雪融化成水,能够增加农田土壤湿度,C错误;积雪过多,会压坏房屋,破坏农业基础设施等,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通过图中信息,该年副高强盛时期(5月至11月)较30年平均值副高脊线西点偏西,面积偏大且维系时间长,说明该年副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副高较强时西伸北抬明显,影响范围大,A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强大副高控制影响,南方地区晴热天气为主,旱情较重;雨带快速推移到华北和东北,两地雨涝概率大于正常年份,B正确。故选B。
7.答案:C
解析:从图示灾害链分析,地震能引起其它自然灾害,而其它自然灾害不能引起地震,所以①为地震;崩塌、滑坡能引发泥石流,但泥石流不能引发滑坡和崩塌,所以②③表示滑坡、崩塌,④表示泥石流,C正确。故选C。
8.答案:B
解析:泥石流汇集于河谷,于河谷地区运动,甲、丙、丁三村离河谷有一定距离,而乙村位于河谷,易受到泥石流侵害,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权重数值越大对溜砂坡稳定性影响越大,越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根据表格降雨的权重为0.242113在四个选项中数值最大,表明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根据上题降雨对该段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最大,夏季降水量大,且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多,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不能进行雨量采集,A错误;遥感技术(RS)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数据,不能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及模拟滑坡、泥石流动态过程,B、C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用于给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定位与导航,可以用其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D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7月为我国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更易引发泥石流灾害,B正确;地震多发、人类破坏严重及地势陡峻在其他月份也存在,不能够导致泥石流发生的频次明显高于滑坡,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易生成蒙古气旋,此时地表植被尚未返青,在蒙古气旋和冷高压共同影响下,大风天气多,易起沙,导致图示地区发生沙尘天气,A正确。故选A。
1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3月我国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盛行西北风,发生沙尘暴地区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东南部的戈壁荒漠,B正确。故选B。
1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北京沙尘天气主要受偏北风(西北风)影响,北京出现沙尘回流现象最可能是因为北京强北风减弱转为偏南风,由于沙尘暴下游地区的沙尘还没有完全沉降,空气中仍然悬浮有一些沙尘,此时偏南风会把这些沙尘再次向北输送,D正确。故选D。
16.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2)气温剧烈下降;出现大风天气;可能会出现雨雪等。
(3)加强对寒潮的预报工作;当地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加固房屋设施,妥善安置室外物品等。
解析:(1)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指的是来自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变化,风力,降水。寒潮天气本质是冷锋,所以寒潮过境时会导致气温剧烈下降;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天气;寒潮过境冷空气会快速抬升暖空气,可能会出现雨雪。
(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对于气象灾害需要加强对寒潮的气象预报工作:寒潮会影响人体健康,当地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寒潮可能带来暴风雪,对建筑物有一定影响,需要加固房屋设施,妥善安置室外物品。
17.答案:(1)山体高度大;山体两侧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2)可分为3个带谱。基带(低山带):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中带(中山带):同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上带(高山带):由积雪运动造成的。
(3)多出现于6~7月;多发生在每日19时以后;泥石流路面堆积量大;引发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高。
解析:(1)根据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含义并结合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天山山体高度大(7435.3米),这样才可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材料中也说明了天山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可以充分反映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不同。
(2)观察图像中显示的天山南北坡的12种灾害分为三个高度段,1暴雨性水毁、2塌方、3暴雨型泥石流位于中低山为基带,这三种灾害都与突发性的降雨有关;中带主要有4融雪水型水毁、5涎流冰、6冰川泥石流、7冰湖溃决、8热融沉陷、9中山冬季雪崩、10中山冬季风吹雪七种灾害都同温度的变化相关,并且关于冰川泥石流的原因分析中特别说明了“夏季持续高温”;上带两种灾害11高山风吹雪、12高山夏季雪崩是积雪运动导致的。
(3)通过表格观察,日期在6、7月(夏季);每天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时至24时;堆积物用堆积量和堆积量全年占比来衡量,堆积物堆积量大;引发的原因主要是高温。
18.答案:(1)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南沿海为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西部为梅雨重点关注与防御区,中部为梅雨和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
(2)梅雨一般出现在6、7月份(偏早时出现在5月份);台风主要发生在7、8、9月份。解释:5、6、7月份,浙江境内盛行东南季风,北方南下冷空气与东南季风交绥形成徘徊不前的准静止锋,带来连绵的梅雨天气;7,8、9月份,是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跃期,浙江省东南沿海位于台风移动的西北路径上,受台风的影响较大。
(3)梅雨期过长或过短,梅雨量过大或过小,会带来旱涝灾害,影响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危害性强;给予关注,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防御,可以减轻灾害。
解析:(1)从整体上点明浙江省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再分沿海、中部和西部三部分简述该年5~9月浙江省重点关注与防御的气象灾害在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为台风重点差注与防御区,西部为梅雨重点关注与防御区,中部为梅雨和台风重点关注与防御区。
(2)考查梅雨和台风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梅雨一般出现在6、7月份(偏早时出现在5月份);台风主要发生在7、8、9月份。浙江省梅雨多出现于春末夏初,主要是由于春末夏初时节,影响浙江的东南季风的势力由弱变强,而此时又是北方南下冷空气由强变弱的时节,浙江所处的中纬度又是冷暖气流活跃的纬度,所以5、6、7月份当冷暖空气交汇于浙江一带,通常形成徘徊不前的准静止锋,带来连绵的梅雨天气;影响浙江的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8、9月份是海上温度较高时期,有台风生成的温度条件,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活跃期,而浙江省东南沿海又位于台风移动的西北路径上,所以夏秋季节受台风的影响较大。
(3)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带,受到台风和梅雨的影响比较大;由于我国夏季风存在年际的强弱变化,因此梅雨期的长、短以及梅雨量大、小的年际变化也很显著,使浙江省旱涝灾害较为频繁,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夏秋季节的台风对浙江省影响也比较大,登陆的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危害性强,给当地造成经济损失巨大。所以需要浙江省气象部门对梅雨、台风给予关注,加强监测和预报,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为防灾,减灾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