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卷B(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卷B(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0 10:35: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 能够生长和繁殖 B. 应激性 C. 能呼吸 D.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2、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是生物特征中的( )
A. 应激性 B. 繁殖 C. 新陈代谢 D. 生长
3、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够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以下有关机器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够新陈代谢
C. 能够生长发育 D. 能够繁殖后代
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种适应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鸟类的骨骼中空,有利于飞翔 B. 蜗牛的贝壳坚硬,有利于爬行
C. 鱼类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游动 D. 青蛙的皮肤湿润,有利于呼吸
5、猪笼草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捉小虫,把它作为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B. 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C. 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 D. 植物能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动物不能
6、寒冷地区的雷鸟,其羽毛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呈白色,春夏时羽毛换成灰色或褐色。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考虑,下列与此现象不同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 B. 竹节虫表似竹节适宜隐藏
C. 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变换体色 D. 绵羊冬季绒毛多而夏季绒毛少
7、陆生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下列图示分别为毛毛虫、变色龙和蜂兰,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B.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C. 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 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8、我们常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先锋植物:地衣。这是因为它们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而且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风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 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适应性和多样性 D.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9、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性状差异性的是( )
A. 黑马和白马的毛色有差异 B. 黄种人和白种人的鼻梁有高低差异
C. 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 D. 橙子有的甜,有的酸
10、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上的双眼时,为了不惊动蜗牛,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前后移动蜗牛 B. 放大镜靠在蜗牛上
C. 同时移动人的头部和放大镜 D. 将蜗牛直接放在放大镜上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间的捕食关系
B.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2、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物学家对该肺炎致病的病毒进行跟踪,先后发现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新病毒,比如德尔塔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等,新病毒的出现,主要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 )
A. 能呼吸 B. 遗传和变异 C.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 能生长和繁殖
13、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根据调查结果,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蜗牛数量
水泥路上 0只
水槽边的石头下 21只
种花的湿花盆下 11只
干草地中 2只
A. 阳光充足 B. 空气新鲜 C. 阴暗潮湿 D.高温干燥
14、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物之间相互争斗,弱势种群失败 B. 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条件恶化、丧失栖息地
C. 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应高温环境 D. 生物种类增加,食物来源减少
15、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这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的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
A. 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花朵 B. 是生物,因为它的花儿会开放
C. 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 D. 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有一种鸟,其习性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例如有一片原始森林(如图甲),在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时,这种鸟可以在该森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该森林内开辟一条观光小路(如图乙),对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生态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鸟的活动范围将更大,数量会更多
B. 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C. 因为小路宽度很小,该鸟类的生存空间没有变化
D. 旅游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鸟类的减少或消失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无需考虑
17、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
A. 敏锐的目光 B. 敏捷的动作 C. 发达的味觉 D. 敏感的嗅觉
18、“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这句古诗中,你能体会到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生物以外界刺激有反应 B. 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C. 生物能摄食和排泄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9、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然后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A. 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 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 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 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生物
20、下列生物个体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杜鹃(鸟) B. 烟草花叶病毒 C. 放线菌 D. 杜鹃(花)
21、《秋思》名句:“枯藤专利权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能自由活动
C. 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质 D. 都能遗传,不地发生变异
22、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含科学道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变异现象
23、在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物种一般不会自行灭绝,其原因是生物( )
A. 能不断吸收营养 B. 能进行呼吸、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C.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能生长和繁殖
24、为研究菊花开花与光照时间及光照部位的关系,科研人员开展的实验及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存在光照时间和光照部位两个变量
B. 仅甲、乙两组对比,说明荷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
C. 仅丙、丁两组对比,说明菊花感受光照部位是叶
D.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可使菊花提前或延后开花
25、甲、乙两组菜豆种子分别置于图所示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萌发,而乙组种子不萌发;乙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缺乏(  )
A. 适宜的温度 B. 适宜的光照 C. 充足的空气 D. 充足的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生物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 它们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而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较 。
27、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2 000多只,可是到了70年代末仅剩7只,198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现在才有22只。
(1)造成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2)下列对保护动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中,不提倡的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法制教育 D.盲目的开发和利用
28、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 或 ;生物栖息地的环境不仅包括 环境,还包括 环境。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形态结构、生理等受到阳光、水分、温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在武夷山(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是常绿阔叶树,在黄山(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泰山(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
因素有关。
29、喀纳斯“水怪”是我国几大湖怪中露出过真面目的,经专家认证,喀纳斯“水怪”实际是一种被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性鱼类,长约12m-15m,头部宽1.5m,重达2-3t,它是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大鱼、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都可成为它的食物。
(1)“水怪”的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这些都是它适应 环境的特点;
(2)“水怪”有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这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 的。
30、 仙人掌具有粗大多肉的茎,而叶呈 状,这种结构有利于贮藏 ,从而能适应 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31、陆生生物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其方式有“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等。仔细辨别并用上述方式填空:
(1)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属于 ;
(2)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职败叶,浮在水面,属于 ;
(3)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属于 。
32、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我市的一种有害杂草,生长过程中,会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从而使绿化灌木成片死亡,同时,它还侵占农田,严重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枝黄花”是一种外来物种,当初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引进来的,在本地没有什么天敌,繁殖能力极强,扩散蔓延速度快。据调查,目前我市“一枝黄花”发生面积已发展到大约在1.2万亩左右,危害极大。“一枝黄花”是多年生草本根茎植物,高的能长到三四米,能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每年3月份开始萌芽,4~9月份为营养生长,10月中下旬开花,平均每株有1500个头状花序,11月底到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因此对这种恶性杂草宜采用人工结合化学除草剂加以清除。请分析回答:
(1)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本地蔓延速度快的主要原因(写出2点):
; 。
(2)加拿大“一枝黄花”给我市带来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破坏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B.侵占农田,造成大量良田荒废
C.与本地农作物争夺生存空间,使农作物减产
D.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给本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蕴藏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到墙外阳光照射刺激引起的,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杏树长出的是杏,但是杏与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完全相同,这属于 现象;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说明红杏具有 的特征。
34、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精彩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请回答问题: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 (至少三种);
(2)下列不属于蝉、云雀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自己制造有机物 B. 呼吸 C. 生长和繁殖 D. 排出废物
(3)我们在观察蟋蟀的形态特征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的观察工具是 。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放大镜 D. 天文望远镜
35、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可知:
(1)河虾的体色是 ,身体分为 、 两部分;河虾的总部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 武器;
(2)下列属于河虾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是 (可多选)。
A.片状的游泳足 B.扇状的尾 C.羽毛状的鳃 D. 纤细的腿脚
E. 曲度特别高的眼球 F.头部有额剑 G.身体质地透明,有外壳
三、实验探究题(3题,每空2分;共24分))
36、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 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分析结果]:请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得出结论:   ;
[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来:   。
37、“知了、知了……”这是仲夏时节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蝉噪林逾静”,在平常的日子里,知了那柔和的鸣叫声会使人的心情格外平和。但今天不同,烈日当头,天气异常的炎热,知了发出的鸣叫声也异常的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呢?
INCLUDEPICTURE"KX158.tif" INCLUDEPICTURE "D:\\方正转Word\\7科学\\KX15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19秋\\初中\\7科学(临汾)\\KX158.tif" \* MERGEFORMATINET
(1)上述问题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
A.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B.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C.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D.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3)已知雄性个体会鸣叫,雌性个体不会鸣叫。选取雄性知了进行实验,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图如图所示,则结论是 。
38、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喂养了很多蚕宝宝,他们观察到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中,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三组,三组仅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
(1)该小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蚕龄和大小及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要减少“薄头茧”的发生率,最好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
四、简答题(2题,共14分)
39、(6分)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柯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放入潮湿又肥沃的土壤,乙杯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并将两杯子同时放置在合适的、相同的环境中。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的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
(3)小柯向甲杯中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想是 。               
40、(8分)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第三代中,______________ 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_ 昆虫幸存者减少;
(2)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______________ 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得出结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B
答 题 卷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 ; ;
27、(1) ;(2) ;
28、 ; ; ; ; ;
29、(1) ;(2) ;
30、 ; ; ;
31、(1) ;(2) ;(3) ;
32、(1) ;(2) ;
33、(1) ;(2) ;(3) ;(4) ;
34、(1) ;
(2) ;(3) ;
35、(1) ; ; ; ;
(2) 。
三、实验探究题(3题,每空2分;共24分))
36、[问题] ;
[假设] ; [计划] ;
[分析] ;
[评价] 。
37、(1) ;
(2) ; 
(3) 。
38、(1) ;
(2) ;
(3) ;(4) 。
四、简答题(2题,共14分)
39、(1) ;
(2) ;
(3) 。
40、(1) ; ;
(2) ;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华师大版七上科学全效提优《第1章 地球上的生物》单元测试卷B
一、单选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 能够生长和繁殖 B. 应激性 C. 能呼吸 D.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解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属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属于呼吸、排出体内废物、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等。A符合题意。
[答案]A
2、用手触碰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会自然下垂,这体现的是生物特征中的( )
A. 应激性 B. 繁殖 C. 新陈代谢 D. 生长
[解析]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应称为应激性。A符合题意。
[答案]A
3、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够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以下有关机器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能够新陈代谢
C. 能够生长发育 D. 能够繁殖后代
[解析]机器狗能利用人工设置的程序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不能够新陈代谢,也不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A
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种适应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鸟类的骨骼中空,有利于飞翔 B. 蜗牛的贝壳坚硬,有利于爬行
C. 鱼类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游动 D. 青蛙的皮肤湿润,有利于呼吸
[解析] A. 鸟类的骨骼中空,有利于飞翔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正确;B. 蜗牛的贝壳坚硬,有利于保护自己,与爬行关系不大,不正确;C. 鱼类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游动,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正确;D. 青蛙的皮肤湿润,有利于呼吸,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正确。
[答案]B
5、猪笼草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捉小虫,把它作为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B. 植物都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C. 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 D. 植物能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动物不能
[解析]动物与植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植物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动物不能光合作用,只能从外界摄取营养。
[答案] D
6、寒冷地区的雷鸟,其羽毛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呈白色,春夏时羽毛换成灰色或褐色。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考虑,下列与此现象不同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 B. 竹节虫表似竹节适宜隐藏
C. 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变换体色 D. 绵羊冬季绒毛多而夏季绒毛少
[解析]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疏松肥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是适应,不正确;B. 竹节虫表似竹节适宜隐藏,是生物的适应,正确;C. 变色龙在不同环境中变换体色,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正确;D. 绵羊冬季绒毛多而夏季绒毛少,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正确。
[答案]A
7、陆生生物可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下列图示分别为毛毛虫、变色龙和蜂兰,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B.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
C. 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 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解析]毛毛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属于警戒色;变色龙具有与环境色彩的体色,称为保护色;蜂兰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形态非常相似,属于拟态。故D 符合题意。
[答案]D
8、我们常看到岩石上生长着许多粗糙的东西,这是生物界的先锋植物:地衣。这是因为它们它们能生长在岩石上并繁殖,而且能产生一种叫地衣酸的物质。该物质能腐蚀岩石,起到风化岩石的作用,这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
A. 新陈代谢作用 B.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适应性和多样性 D.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解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环境特点,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许多小颗粒,后来形成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9、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同种生物性状差异性的是( )
A. 黑马和白马的毛色有差异 B. 黄种人和白种人的鼻梁有高低差异
C. 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 D. 橙子有的甜,有的酸
[解析] A. 黑马和白马的毛色有差异,是同种生物毛色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 黄种人和白种人的鼻梁有高低差异,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武大,属于相对性状;C. 黑藻和衣藻形态各异,这是不同种生物,是两个物种,不属于相对性状;D. 橙子有的甜,有的酸,是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表现,属于相对性状,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0、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触角上的双眼时,为了不惊动蜗牛,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前后移动蜗牛 B. 放大镜靠在蜗牛上
C. 同时移动人的头部和放大镜 D. 将蜗牛直接放在放大镜上
[解析] A. 前后移动蜗牛,可能会碰到蜗牛,使得蜗牛“收回”触角,不正确;B. 放大镜靠在蜗牛上,可能会碰到蜗牛,使得蜗牛“收回”触角,不正确;C. 同时移动人的头部和放大镜,可以不触碰到蜗牛,方便观察,正确;D. 将蜗牛直接放在放大镜上,无法确保蜗牛的触角处于合适观察的位置,不正确。
[答案]C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间的捕食关系
B.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对生物的影响.揭示了动物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B、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C、“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答案]B
12、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物学家对该肺炎致病的病毒进行跟踪,先后发现了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新病毒,比如德尔塔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等,新病毒的出现,主要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 )
A. 能呼吸 B. 遗传和变异 C.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D. 能生长和繁殖
[解析]病毒一段时间后出现新一相似又有区别的近亲病毒,说明病毒能遗传和变异。B符合题意。
[答案]B
13、小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与同伴一起去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蜗牛的各处环境和蜗牛的数量(如表)。根据调查结果,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蜗牛数量
水泥路上 0只
水槽边的石头下 21只
种花的湿花盆下 11只
干草地中 2只
A. 阳光充足 B. 空气新鲜 C. 阴暗潮湿 D.高温干燥
[解析]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蜗牛一般比较适合生存在潮湿、阴暗处。
[答案]C
14、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物之间相互争斗,弱势种群失败 B. 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条件恶化、丧失栖息地
C. 全球气候变暖,不适应高温环境 D. 生物种类增加,食物来源减少
[解析] 生物都是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是相对的,一旦环境改变巨大,则会造成某种生物不能生存,所以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条件恶化,丧失栖息地。
[答案]B
15、研究人员用凝胶材料制成了一朵鲜花,这几厘米大的花蕾共用了约2个小时完全舒展自己的花瓣,展示着变形的能力,以下对凝胶花的看法正确的是( )
A. 是生物,因为它有鲜艳的花朵 B. 是生物,因为它的花儿会开放
C. 是非生物,因为它不能快速运动 D. 是非生物,因为它不会呼吸,不会繁殖
[解析]呼吸、繁殖等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可根据凝胶花不呼吸和不繁殖来判断它是非生物,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有一种鸟,其习性是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活,例如有一片原始森林(如图甲),在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时,这种鸟可以在该森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在该森林内开辟一条观光小路(如图乙),对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从生态角度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鸟的活动范围将更大,数量会更多
B. 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C. 因为小路宽度很小,该鸟类的生存空间没有变化
D. 旅游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鸟类的减少或消失不会影响当地的环境,无需考虑
[解析] 有关部门为发展生态旅游,在该森林内开辟了一条观光小路如图乙所示,这一行为会使得该鸟类的生存空间将缩小,可能威胁到它的生存。
[答案]B
17、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
A. 敏锐的目光 B. 敏捷的动作 C. 发达的味觉 D. 敏感的嗅觉
[解析]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这是狗对环境的刺激有应激性,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主要利用了狗具有比人更灵敏的嗅觉。
[答案]D
18、“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这句古诗中,你能体会到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生物以外界刺激有反应 B. 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C. 生物能摄食和排泄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解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明它能开花结子,这是生长和繁殖现象。
[答案]D
19、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然后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A. 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 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 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 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生物
[解析]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果火星上有生物,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密闭箱子内的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火星土壤内有没有生物;生物的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都属于新陈代谢。
[答案]B
20、下列生物个体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杜鹃(鸟) B. 烟草花叶病毒 C. 放线菌 D. 杜鹃(花)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B
21、《秋思》名句:“枯藤专利权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B. 都能自由活动
C. 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质 D. 都能遗传,不地发生变异
[解析]A、生物都是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正确;B、植物一般不能自由地活动,不正确;C、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从外界摄取,不正确;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不正确。
[答案]A
22、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含科学道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变异现象
[解析] 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反映的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光一侧生长茂盛,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正确;C.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枝生长成柳树,说明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正确;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23、在环境没有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物种一般不会自行灭绝,其原因是生物( )
A. 能不断吸收营养 B. 能进行呼吸、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C.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能生长和繁殖
[解析] 四个选项中的前三项:A. 能不断吸收营养 B. 能进行呼吸、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C.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三项都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外界环境不管是否改变,生物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而因为物种可以生长和繁殖,才可以培育下一代,以代替不断请衰老和死亡的年老者,现在的物种都是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的,故没有发生剧烈的环境变化时,物种一般不会灭绝,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24、为研究菊花开花与光照时间及光照部位的关系,科研人员开展的实验及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存在光照时间和光照部位两个变量
B. 仅甲、乙两组对比,说明荷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
C. 仅丙、丁两组对比,说明菊花感受光照部位是叶
D.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可使菊花提前或延后开花
[解析] A. 该实验存在光照时间和光照部位两个变量,正确;B. 仅甲、乙两组对比,说明荷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正确;C. 仅丙、丁两组对比时,存在两个变量(叶的日照时间长短、顶端的日照时间长短),不能说明菊花感受光照部位是叶,不正确;D. 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可使菊花提前或延后开花,正确。
[答案]C
25、甲、乙两组菜豆种子分别置于图所示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萌发,而乙组种子不萌发;乙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缺乏(  )
A. 适宜的温度 B. 适宜的光照 C. 充足的空气 D. 充足的二氧化碳
[解析] 甲乙两组实验中明显不同的是温度,故变量是温度,甲组种子20℃温度下萌发,乙0℃温度太低种子不萌发,因此乙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缺乏适宜的温度。
[答案]A
二、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32分))
26、生物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 它们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而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较 。
[解析] 环境是复杂的,生物艳丽多姿的重要原因是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适应它们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而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得多,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较简单。
[答案]适应; 简单
27、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2 000多只,可是到了70年代末仅剩7只,198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现在才有22只。
(1)造成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2)下列对保护动物多样性有效的措施中,不提倡的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法制教育 D.盲目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栖息地被破坏、人类乱捕滥杀等,人类对天然林的砍伐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导致获取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少。(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动物的措施;易地保护,主要是动物种类极为稀少,栖息环境破坏严重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每一位公民的保护意识,人人都来保护动物这才是最根本的措施。当然动物资源不是不开发展利用,而是要进行规划地,计划地开发和利用,促进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坚决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答案] (1)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2)D
28、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 或 ;生物栖息地的环境不仅包括 环境,还包括 环境。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形态结构、生理等受到阳光、水分、温度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在武夷山(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是常绿阔叶树,在黄山(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泰山(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
因素有关。
[解析] 我们把它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称为栖息地或生境;生物栖息地的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环境,还包括生物环境。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形态结构、生理等受到阳光、水分、温度等各种非生物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在武夷山(地处亚热带中部)生长的是常绿阔叶树,在黄山(地处亚热带北部)生长的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而在泰山(地处温带)生长的几乎都是落叶阔叶树,这种分布特点主要与温度因素有关。
[答案]栖息地; 生境; 非生物; 生物; 温度
29、喀纳斯“水怪”是我国几大湖怪中露出过真面目的,经专家认证,喀纳斯“水怪”实际是一种被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性鱼类,长约12m-15m,头部宽1.5m,重达2-3t,它是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大鱼、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都可成为它的食物。
(1)“水怪”的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这些都是它适应 环境的特点;
(2)“水怪”有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这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 的。
[解析](1) “水怪”生活在水中,所以它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游泳时减小游泳时的阻力等,体表覆盖鳞片可以保护身体,这些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2)“水怪”有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应的。
[答案](1)水生(生活在水中) (2)适应
30、 仙人掌具有粗大多肉的茎,而叶呈 状,这种结构有利于贮藏 ,从而能适应 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解析] 仙人掌具有粗大多肉的茎,而叶呈针状,这种结构有利于贮藏水分,从而能适应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并存活下来。
[答案]针 ; 水分; 干旱
31、陆生生物利用自身的体形和体色来逃避敌害和协助捕食,其方式有“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等。仔细辨别并用上述方式填空:
(1)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属于 ;
(2)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职败叶,浮在水面,属于 ;
(3)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属于 。
[解析](1)避役强调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更符合保护色的特征;(2)南美鲈鱼在外形和形态上与败叶相似,属于拟态;(3)黄蜂腹部有黄黑相间的花纹,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属于警戒色。
[答案](1)保护色 (2)拟态 (3)警戒色
32、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我市的一种有害杂草,生长过程中,会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从而使绿化灌木成片死亡,同时,它还侵占农田,严重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一枝黄花”是一种外来物种,当初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引进来的,在本地没有什么天敌,繁殖能力极强,扩散蔓延速度快。据调查,目前我市“一枝黄花”发生面积已发展到大约在1.2万亩左右,危害极大。“一枝黄花”是多年生草本根茎植物,高的能长到三四米,能以种子和地下根茎繁殖,每年3月份开始萌芽,4~9月份为营养生长,10月中下旬开花,平均每株有1500个头状花序,11月底到12月中旬果实成熟,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因此对这种恶性杂草宜采用人工结合化学除草剂加以清除。请分析回答:
(1)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本地蔓延速度快的主要原因(写出2点):
; 。
(2)加拿大“一枝黄花”给我市带来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破坏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B.侵占农田,造成大量良田荒废
C.与本地农作物争夺生存空间,使农作物减产
D.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给本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解析] (1)“一枝黄花”是一种外来物种,当初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引进来的,在本地没有什么天敌,繁殖能力极强,说明它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所以扩散蔓延速度快。(2)因为没有天敌,所以所到之处,会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从而使绿化灌木成片死亡,同时,它还侵占农田,严重影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ABC都是这种植物对当地的影响,破坏当地生态及影响农业经济收入,故D符合题意。
[答案] (1)“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当地的环境;“加拿大一枝黄花”没有天敌。(2)D
3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中蕴藏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到墙外阳光照射刺激引起的,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杏树长出的是杏,但是杏与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完全相同,这属于 现象;
(4)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这说明红杏具有 的特征。
[解析](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到墙外的照射的刺激引起的,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也是开花结果,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3)杏树长出的杏之间有差异,说明生物有变异现象;(4)杏树的种子发育成小杏树,再慢慢长成大树,说明生长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
[答案](1)应激性 (2)繁殖 (3)变异 (4)生长和发育
34、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精彩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请回答问题: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 (至少三种);
(2)下列不属于蝉、云雀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自己制造有机物 B. 呼吸 C. 生长和繁殖 D. 排出废物
(3)我们在观察蟋蟀的形态特征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的观察工具是 。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放大镜 D. 天文望远镜
[解析](1)文中提到的生物包括皂荚树、桑葚、蝉、黄蜂、云雀、草、油蛉、蟋蟀等;因为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2)蝉和云雀都是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而植物(如草、桑葚、皂荚树)能制造有机物;(3)观察蟋蟀的形态特征时,只需要稍微放大的工具,就能看得很仔细,因此最合适的是放大镜。
[答案](1)皂荚树、桑葚、蝉、黄蜂、云雀、草、油蛉、蟋蟀等(三种即可) (2)A (3)C
35、观察虾的形态结构可知:
(1)河虾的体色是 ,身体分为 、 两部分;河虾的总部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 武器;
(2)下列属于河虾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是 (可多选)。
A.片状的游泳足 B.扇状的尾 C.羽毛状的鳃 D. 纤细的腿脚
E. 曲度特别高的眼球 F.头部有额剑 G.身体质地透明,有外壳
[解析] (1)河虾的体色是青灰色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河虾的总部额剑上有锯齿,是虾的防御和攻击武器;(2)河虾的片状的游泳足、扇状的尾、羽毛状的鳃 、纤细的腿脚以及曲度特别高的眼球都是与生活在水中有关的结构。
[答案](1)青灰色; 头胸部; 腹部; 防御和攻击 (2)ABCDE
三、实验探究题(3题,每空2分;共24分))
36、金鱼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饲养金鱼时,控制好水温是很重要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施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制定并实施计划]:饲养1条金鱼,用7个同样的鱼缸,分别加入 的水,然后依次将该金鱼放置在不同水温的鱼缸内,10分钟后数其每分钟鳃盖张合的次数,连数3次,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
水温(℃) 5 10 15 20 25 30 35
鳃盖张合次数(次/分) 10 40 60 110 150 180 200
[分析结果]:请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得出结论:   ;
[评价实验方案]: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请指出来: 。
[解析] (1)根据资料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频率来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可提出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2)根据提出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我们可以作出假设:水温会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多。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4)本实验设计中有一项明显的不足是1只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实验用的金鱼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实验中每组用三条金鱼,原因是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答案] [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假设]水温 [计划]等量的不同温度(3)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4)1只金鱼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37、“知了、知了……”这是仲夏时节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蝉噪林逾静”,在平常的日子里,知了那柔和的鸣叫声会使人的心情格外平和。但今天不同,烈日当头,天气异常的炎热,知了发出的鸣叫声也异常的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呢?
INCLUDEPICTURE"KX158.tif" INCLUDEPICTURE "D:\\方正转Word\\7科学\\KX158.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19秋\\初中\\7科学(临汾)\\KX158.tif" \* MERGEFORMATINET
(1)上述问题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
A.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B.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C.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D.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3)已知雄性个体会鸣叫,雌性个体不会鸣叫。选取雄性知了进行实验,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图如图所示,则结论是 。
[解析] (1)根据题意,作出假设:随着气温的升高,鸣叫的知了只数会增多(或鸣叫知了的多少与气温有关)。(2)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随着气温的升高,鸣叫的知了只数会增多,实验变量是温度,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温度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选取的知了的性别、个体大小、数量等都应该相同,知了雄性个体会鸣叫,雌性个体不会鸣叫。将数量相等、大小相同的雄性知了分为两组,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2)实验材料达到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3)分析实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图,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鸣叫知了的只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
[答案] (1)随着气温的升高,鸣叫的知了只数会增多(或鸣叫知了的多少与气温有关)  (2)D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鸣叫知了的只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
38、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喂养了很多蚕宝宝,他们观察到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中,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三组,三组仅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
(1)该小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蚕龄和大小及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要减少“薄头茧”的发生率,最好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
[解析] (1)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2)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应是: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如蚕的大小、年龄、所处的温度、适度等;(4)蚕茧是幼虫吐出的丝结成的,因此可延长蚕的幼虫期来增加蚕茧的产量.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发生率最低,因此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
[答案](1)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 (2)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 (3)温度(或湿度或气压) (4)光线暗而均匀
四、简答题(2题,共14分)
39、(6分)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柯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放入潮湿又肥沃的土壤,乙杯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并将两杯子同时放置在合适的、相同的环境中。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的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
(3)小柯向甲杯中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想是 。
[解析] (1)用多条蚯蚓而不是1条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科学性;(2)一段时间后,乙杯中干燥土壤中的蚯蚓蠕动减弱甚至最后不动,而乙杯潮湿土壤中的蚯蚓活动正常,说明影响蚯蚓正常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3)甲杯中加水至浸没土壤,蚯蚓钻出土壤,可能原因是水浸入土壤后,土壤中的空气被挤出,蚯蚓因缺少氧气而钻出水面进行呼吸。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科学性;(2)水分;
(3)水浸入土壤后,土壤中缺少氧气                  
40、(8分)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进行了模拟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第三代中,______________ 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____ 昆虫幸存者减少;
(2)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_______________ 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得出结论: 。
[解析] (1)从实验数据可知,第三代中绿色昆虫幸存的多,第三代与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的少;(2)绿色昆虫在绿毯环境下被捕食的少,幸存者多,说明这个绿色生活环境对绿色昆虫有一定的保护性;说明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相近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答案] (1)绿色;灰色 (2)非常相似(一致) (3)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