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和《青蒿素》群文阅读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和《青蒿素》群文阅读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17: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和《青蒿素》群文阅读设计》
【教学目标】
1.体悟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意识,启发学生自我培育。保护自己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执著追求和实践探索精神。
2.学习传记性文字的写作手法。理解选材、组材与表达主旨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把握来理解文本意义和文本结构
01我们童年有关小鱼和物理学家名字的故事
小的时候,你有没有盯着小池塘或者小盆里的鱼儿游来游去的经历?
当时,你想过什么?
一条条小鱼是在在靠鳍和尾巴的滑动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
我很羡慕,它在水里行走的自由?
它和我是两种不同的行走方式?
小时候,你听说过著名的物理学家吗?
当时,你听到什么反应?
是毫无反应,一耳朵进一耳朵出?还是从别人那里获取他的其他信息?还是借阅了他的一本书来读?
02物理学家童年时有关小鱼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和我们的童年不同,加来道雄和小鱼以及物理学家发生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并且由此让他走上了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1段,总领)
加来道雄和小鱼(2-11段,分述):童年,对小池鲤鱼世界的遐想。
加来道雄和物理学家(12-18段,分述):童年,知道爱因斯坦的名字,关注他未竟的事业,建立实验室,立志做物理学家
请你在作者的叙述中提炼出“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观点:
(1)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可怖的世界”,不肯探原因。
(4)“鲤鱼科学家”传奇故事,真实证明另外r个世界真实存在,它们认为违背规律,怪诞,胡说八道。
作者在借“鲤鱼科学家”说“自鸣得意”“自以为是”的人类:
只愿意承认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真实的,拒绝承认超出理解力的,缺乏创新精神,不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在实验室验证,就鄙视。
03加来道雄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科学畅销书作者,超弦理论的专家。主要著作有《构想未来》《超越爱因斯坦和超空间》《平行宇宙》《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这位纽约市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是超弦理论的奠基人,而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 "万物至理"(theory of everything)的一把钥匙。超弦理论的提出让整个物理学观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年,他和其他几名科学家提出了"超弦理论",称"原本我们认为构成物质的粒子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弦在超级空间中的运动。""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震动模式而已。""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理解。"
他致力于物理理论研究,也致力于科普推广。他在《不可思议的物理》中引用了很多经典动画片以及科幻影片,包括《星际迷航》以及《飞侠哥顿》等,然后再从中引导出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例如力场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真正产生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利用虫洞做跨越星际的旅行 人工智能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 永动机到底存不存在 在书中,加来道雄并不像是个学问高超的物理教授,而更像一个科幻爱好者。
04群文阅读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两篇文章在行文上的异同?
《青》演讲稿,具有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整体性、口语性、临场性,具有使让人“知、信、激、动、乐”的特点。
《一》 科普书籍中的一篇:科学性、思想性、通俗、艺术性、知识性
二者相同点:深入浅出、喜闻乐见地表达着深刻的道理,叙述地外在,思想内核
2两篇文章都用到什么什么手法?
引用手法
《青》文中引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有何作用?
【明确】①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②引用权威性古代医学著作,使阐述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体现作者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一》 文中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爱因斯坦这句话,表明了他研究理论物理的目标和意义,作者加以引用,既表示对爱因斯坦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和对爱因斯坦探索宇宙的意义的理解,也表明他一生求索的目标以及他对自己探索宇宙本质的意义的认识。
引用是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为依据,表达思想感情、证明观点的修辞方法。
明引:明引又叫直引式,直接引用典籍文献、名言警句或诗句来阐释文章的中心。
暗引:可以做修饰语,可以变成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可以将典故、故事或某种意境、片断性的镜头等组织进自己的文章。
3从两位科学家的身上,我们看到科学家必备的素质都有什么?
科学反复实践不放弃、实验实证精神、献身科学精神、想象力、好奇心兴趣、勤于思考
4两篇文章是知识性读物,如何读?共性特点
(1) 找到中心观点
(2) 分层概括出每一部分的意思
(3) 找到叙述中隐藏的知识观点
(4)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05写作练习:
时事评论片段写作:诺奖得主屠呦呦再次落选院士:无留洋背景,无博士学位,论文不够;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06素材积累:
有谁能皓首穷经埋在古籍里,收集2000多种方药、筛选380余种中药提取物,只为快速找到抗疟灵感?
有谁能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后,还能再坚定地多尝试一次,最终找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将对疟原虫抑制率提高到100%?
有谁能在试验环境简陋,没有通风系统、实验防护的情况下,患上中毒性肝炎后仍然坚守科研一线?
有谁能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确保青蒿素的安全使用?
有谁能为了验证青蒿素的疗效,不顾自身安危,第一时间赶去海南疟区现场临床试用?
有谁能为了倾全力研制青蒿素,将女儿送去老家寄养?
屠呦呦都做到了。
2016年,她拿出诺贝尔奖奖金中的1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屠呦呦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又把100万元人民币捐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创新基金,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中医药科研中去。没有什么捐赠仪式,她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