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一、简单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二)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4。稻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农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热。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1)结构: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具有可燃性,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三)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4H10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 13O2 点燃 8CO2+ 10H2O。
(四)乙炔
化学式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3 000 ℃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
(五)有机物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所以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2)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3)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如衣服沾上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就是利用这些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
典例1:(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答案】B
【解析】根据甲烷化学式为CH4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易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分析。
【解答】A.甲烷的化学式为CH4 ,不符合题意;
B.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符合题意;
C.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题意;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3九上·余姚期末)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最常见的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C.四种物质中乙、丙是有机物 D.丙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1)单质与化合物反应,再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这就是置换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将方程式配平,然后确定分子个数比值;
(3)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4)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根据图片得到:3H2+CO2CH3OH+H2O.
A.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肯定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壁为3:1,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而不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丙由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变式2:(2022九上·舟山月考)《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 。
(3)在现代,人们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 +2H2O,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答案】(1)有机物(2)密度比空气小(3)Na2S
【解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密度大的气体向下运动,密度小的气体向上运动,这就是气体的对流;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保持不变,据此推算空格处的化学式。
【解答】(1)根据化学式CH4可知,甲烷富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3)根据方程式 2NaOH+H2S= +2H2O 得到:2Na+2O+4H+1S=4H+2O+X,解得:x=2Na+1S=Na2S。
变式3:(2022九上·杭州期中)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名航天员平均每天要消耗约0.8 kg的氧气,请计算一名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答案】(1)甲烷
(2)解:设生成0.8千克氧气需要水的质量为x。
2H2O 通电 2H2↑+ O2↑
36 32
x 0.8kg
x=0.9千克
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2H2O+CH4,结合2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水气整合系统电解的水有一半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水的质量为0.9千克×0.5×30=13.5千克。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13.5千克的水。
【解析】(1)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需电解水的质量,最后由水循环及时间确定补充水的质量分析。
【解答】(1)所给物质中甲烷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考点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1)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类由C、H、O元素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主要含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冒黑烟,而棉花纤维等非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有烧焦纸片的气味。
(3)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由C、H、0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的转化:食物中的有机物 消化、转化、贮存、转化 人体中的有机物
典例1:(2023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物质,所给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类别,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及碳、氧循环的作用分析。
【解答】A.图一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的反应,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符合题意;
B.图二中Y为有机物,该反应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3九上·余姚期末)用工业酒精兑水制成的假酒,因含有下列哪种物质而使人中毒( )
A.乙醇 B.甲醇 C.乙烯 D.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根据工业酒精中含甲醇分析。
【解答】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用工业酒精兑水制成的假酒夫使人中毒;
变式2:(2023九上·海曙期末)在学习了《重要的碱》 内容后,小科同学在实验室也尝试进行了“溶解鸡毛” 实验,他将鸡毛放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发现鸡毛真的“溶解”了。关于此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鸡毛“溶解”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酒精、鸡毛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氢氧化钠是无机物
C.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液体的内能
D.酒精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成内能释放出来
【答案】A
【解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4)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判断。
【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鸡毛“溶解”的过程也生成了新物质,也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酒精、鸡毛都含有碳元素,它们的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氢氧化钠不含碳元素,是无机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液体的内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酒精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成内能释放出来,故D正确不合题意。
变式3:(2022九上·金华月考)蛋白质是人类所需六大基本营养紧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丙氨酸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氨酸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1)有机物 (2)18:7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17.8g×=2.8g.
【解析】(1)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丙氨酸属于有机物;
(2)丙氨酸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14=18:7;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17.8g×=2.8g.
考点三、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典例1:(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人类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这尚属首次。此前,科学家在人的脾、肾和肝等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这是塑料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答案】(1)有机物(2)化学性质
【解析】(1)根据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分析;
(2)根据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
(2) 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 ,属于塑料的化学性质;
变式1:(2022九上·金华期中)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玻璃杯 B.塑料袋 C.报纸 D.旧衣服
【答案】A
【解析】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玻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C、报纸为天然纤维,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旧衣服所用材料为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变式2:(2022九上·浦江期中)汽车尾气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之一,向反应罐内喷入车用尿素溶液,可减少尾气污染。其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尿素[CO(NH2)2]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中, 可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答案】(1)有机物(2)尿素
【解析】(1)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2)根据铵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分析。
【解答】(1)尿素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铵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 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中, 尿素不属于铵盐,可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变式3:(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2)防止金属锈蚀(3)C2H5OH+3O2 3H2O+2CO2(4)稀盐酸
【解析】(1)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金属的防锈措施有:涂保护层(如涂油漆、烤漆、涂油等),保持表面的洁净并干燥等。
(3)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含碳、氢元素的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
【解答】(1)轮胎由橡胶制成,塑料保险杠由塑料制成,故答案为:轮胎、塑料保险杠。
(2)烤漆是金属防锈的一种方法,故答案为:防止金属锈蚀。
(3)乙醇(C2H5OH)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 : C2H5OH+3O2 3H2O+2CO2
(4)铝排在氢前面,铜排在氢后面,所以可以用是否与稀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稀盐酸。
1.(2022九上·瑞安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属于有机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 B.Ca C.Mg D.Fe
【答案】A
【解析】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 青蒿素属于有机物,则一定含有碳元素;
2.(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答案】B
【解析】A、甲烷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D、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燃烧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需先验纯,不符合题意。
3.(2022九上·西湖期末)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发生变化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分析,结合有机物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及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分析。
A、是甲烷,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发生变化 ,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变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4.(2021九上·镇海期末)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 目前,这种“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片是一种单质
B.碳片是由碳元素组成
C.碳片是一种有机物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
【答案】C
【解析】碳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5.(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反应前后都是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23九上·长兴期末)疫情三年,新冠病毒到了奥密克戎这一代,感染后大部分人都是轻症或无症。政策放开后,感染新冠轻症患者并不需要使用特殊治疗,若发热可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
D.一个布洛芬分子中有9个H2分子
【答案】D
【解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个数;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4)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13H18O2 可知,布洛芬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13H18O2 可知,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2+1×18+16×2=206,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 C13H18O2 可知,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18个氢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7.(2022九上·嘉兴期末)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的联系。现有氯化钠、甲烷、氢气、乙炔、水、丁烷等六种物质,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常根据组成来对物质进行分类,会把上述物质中的氯化钠、氢气、水归为一类,甲烷、乙炔、丁烷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物质组成中是否含有 。
(2)甲烷、乙炔、丁烷、氢气四种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它们在反应中被 (选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1)碳元素(2)氧化
【解析】(1)甲烷、乙炔、丁烷组成中都含碳元素,可归为有机物类;
(2)甲烷、乙炔、丁烷、氢气四种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即与氧气发生反应,在反应中都被氧化;
8.(2022九上·定海期中)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乙醇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答案】有机物;
【解析】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乙醇属于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9.(2023九上·海曙期末)芯片制造是半导体工业中重要的一环,如下图中铜板、硅、塑料板、氢氟酸(HF)都是芯片制造工业中的常用材料,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半导工业材料中,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
A.铜板 B.硅 C.塑料板 D.氢氟酸
(2)芯片制造过程中的蚀刻要用到氢氟酸(HF),它也能蚀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C (2)CaF2
【解析】(1)根据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解答】(1)铜、硅、氢氟酸都属于无机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C。
(2)所给方程式中原子种类和个数为:钙1、硅、氧3、氢6、氟6,反应后为:硅1、氧3、氢6、氟4,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中含有1个钙原子,2个氟原子,化学式为 CaF2 。
10.(2022九上·江北期末)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将半片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出现大量气泡,但气泡并没有从水球中跑出来,让大家看得直呼神奇。看完后小宁对泡腾片起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家中有一瓶维C泡腾片,仔细观察成分表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柠檬酸(C6H8O7)。
(1)泡腾片中的维生素C(C6H8O6)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泡腾片中的柠檬酸(C6H8O7)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小宁想通过实验确定泡腾片加入水中后溶液的酸碱性,他可以使用 。(填序号)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
【答案】(1)有机物 (2)9:1 (3)①②
【解析】(1)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pH试纸和石蕊可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解答】(1) 维生素C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柠檬酸(C6H8O7)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9:1;
(3)想通过实验确定泡腾片加入水中后溶液的酸碱性, 可利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或通过紫色石蕊试液测定其酸碱性,因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所以不能用酚酞来验证;
11.(2023九上·宁海期末)“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速度场。二氧化碳制冷过程、原理与传统制冷剂(如氟氯昂)相同。
(1)二氧化碳 (选填“是”或“不是”)有机物。
(2)氟里昂包括2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二氯二氟甲烷,又名氟里昂﹣12,化学式为CCl2F2。二氯二氟甲烷中C、Cl、F原子个数比为 。
(3)3.63g二氯二氟甲烷中C元素的质量为 。
【答案】(1)不是 (2)1:2:2 (3)0.36g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为无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式确定原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二氧化碳不是有机物;
(2) 二氯二氟甲烷中C、Cl、F原子个数比为1:2:2;
(3)3.63g二氯二氟甲烷中C元素的质量为
12.(2022九上·舟山月考)垃圾分类及利用垃圾发电和产生沼气等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常用办法。当垃圾中的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气池,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m3.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
(1)甲烷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 焦的电能:
(3)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
(4)垃圾发电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利用焚烧炉的火焰加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带动发电机组。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可以得到7.2×108J的电能,这些能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2.9×107J/kg)
【答案】(1)有机物 (2)1.296×106J (3)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
【解析】(1)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根据W=Pt计算即可;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可知,它含有大量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的电能:W=Pt=60W×(3600s×6)=1.296×106J;
(3)甲烷与氧气在空气中点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这些热量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
13.(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钻石素有“宝石之王的称谓,因其优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众喜爱(图甲)。
(1)钻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___________搬运到地表附近。
(2)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线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请补充光传播到E处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
【答案】地壳变动 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解析】(1)钻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地壳变动搬运到地表附近;
(2)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后者属于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的依据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3)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人射光线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光从钻石传播到空气时,是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图所示: 。
14.(2021九上·温州期中)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⑤碳酸(H2CO3);⑥甲烷(CH4),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①③④⑥
(2)m(C)∶m(H)=12∶1
【解析】(1)根据有机物是含碳元素化合物,但碳酸钠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有机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结合化学式中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①尿素[CO(NH2)2]、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⑥甲烷(CH4) 都属于有机物,②纯碱(Na2CO3)、⑤碳酸(H2CO3)属于无机物;
(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 ,则X的质量为8.8+1.8-8=2.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为X中碳元素,为,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X中氢元素,质量为=0.2g,则X中不含氧元素,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m(C)∶m(H)=12∶1 ;
15.(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答案】(1)有机物 (2)2:1
(3)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32.4克×(72n/162n)=14.4克
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聚丙烯为:14.4克/(36n/42n)=16.8克
【解析】(1) 纤维素是一种有机物;
(2)由化学式可知, 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0:5=2:1;
16.(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________。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D (3)2:5 (4)偏大
【解析】(1)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学式的,而空气中含有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氧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装置内充满了氧气,开始实验后装置的氧气受热膨胀会进入E中,影响实验,所以先加热D,利用受热的铜来吸收氧气;
(3)浓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当BC互换后,气体通过NaOH溶液后,会带出一部分额外的水,导致水的质量偏大,则测量的氢元素质量也会偏大;
17.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E中的现象________。仪器E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中之一)。
(5)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2)吸收水蒸气,干燥从A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氧气
(3)
(4)偏大
(5)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E装置
【解析】(1)装置E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生成氧气的同时,水蒸气也会随氧气被带出,B装置作用是除去水蒸气,以获得纯净的氧气。
(3)仪器D增加的质量是塑料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在利用化学式求出氢元素的质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测得的生成水的质量会偏大。
(5)F装置中装有碱石灰,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1)装置E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E中的气体是塑料碎屑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仪器E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在生成氧气的同时,水蒸气也会随氧气被带出,装置B中装的是浓硫酸,它起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从A发生装置中出来的氧气。
(3)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装的是浓硫酸,故D装置增加ag的质量就是Wg该塑料试样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中氢元素即塑料样品中的氢元素,所以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从而使实验测得D中的水的质量大于塑料样品燃烧生成的水,故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偏大。
(5)F装置中装有碱石灰,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有效防止空气中的CO2从右侧进入氢氧化钙溶液,减小实验误差大。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一、简单的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大多含有C、H、O、N等元素。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H2CO3、CaCO3等,把它们归为无机物。
(二)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为CH4。稻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农村里常用作燃料供热。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火星的大气层中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1)结构:1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具有可燃性,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烧杯内壁产生一层白膜。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甲烷气体的纯度。在家庭中使用招气或天然气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三)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4H10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丁烷。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丁烷容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 13O2 点燃 8CO2+ 10H2O。
(四)乙炔
化学式为C2H2,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3 000 ℃以上的高温,可以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点燃4CO2+2H2O
(五)有机物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所以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
(2)绝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
(3)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溶剂。如衣服沾上油渍时,常用汽油来清洗,就是利用这些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这一特性。
典例1:(2023九上·拱墅期末)《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这是对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的化学式为C2H4
B.甲烷属于有机物
C.甲烷燃烧只生成水
D.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
变式1:(2023九上·余姚期末)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一种物质丁,丁是最常见的溶剂,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C.四种物质中乙、丙是有机物 D.丙属于氧化物
变式2:(2022九上·舟山月考)《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挖煤时的情景“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指挖煤时发现一种“毒气”(现俗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少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无色、易燃、有毒、密度比空气小。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 。
(2)古人挖煤时,先打通竹子中的节,并将一端削尖,插入煤层中,待“毒气”沿竹子内部通向高空后,矿工再下到煤井挖煤。这种做法主要利用的瓦斯的性质是 。
(3)在现代,人们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毒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其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 +2H2O,请将空格处补充完整。
变式3:(2022九上·杭州期中)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名航天员平均每天要消耗约0.8 kg的氧气,请计算一名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考点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人体内最基本的有机物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1)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合成人体中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原料。糖类由C、H、O元素组成。一些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等主要含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
(2)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同时冒黑烟,而棉花纤维等非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有烧焦纸片的气味。
(3)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随时供人体代谢的需要,由C、H、0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的转化:食物中的有机物 消化、转化、贮存、转化 人体中的有机物
典例1:(2023九上·上虞期末)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变式1:(2023九上·余姚期末)用工业酒精兑水制成的假酒,因含有下列哪种物质而使人中毒( )
A.乙醇 B.甲醇 C.乙烯 D.维生素
变式2:(2023九上·海曙期末)在学习了《重要的碱》 内容后,小科同学在实验室也尝试进行了“溶解鸡毛” 实验,他将鸡毛放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发现鸡毛真的“溶解”了。关于此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鸡毛“溶解”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酒精、鸡毛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氢氧化钠是无机物
C.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液体的内能
D.酒精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成内能释放出来
变式3:(2022九上·金华月考)蛋白质是人类所需六大基本营养紧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丙氨酸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氨酸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考点三、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典例1:(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人类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这尚属首次。此前,科学家在人的脾、肾和肝等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这是塑料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变式1:(2022九上·金华期中)近年来,垃圾分类正在我市各地有序推进。下列是小明家里整理出来的几件垃圾,其中主要材料不是有机物的是( )
A.玻璃杯 B.塑料袋 C.报纸 D.旧衣服
变式2:(2022九上·浦江期中)汽车尾气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之一,向反应罐内喷入车用尿素溶液,可减少尾气污染。其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尿素[CO(NH2)2]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中, 可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
变式3:(2023九上·上虞期末)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1.(2022九上·瑞安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属于有机物。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 B.Ca C.Mg D.Fe
2.(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关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分类上看: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燃烧只生成一种物质
C.从性质上看:具有可燃性 D.从使用上看: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3.(2022九上·西湖期末)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发生变化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2021九上·镇海期末)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 目前,这种“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片是一种单质
B.碳片是由碳元素组成
C.碳片是一种有机物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
5.(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都是氧化物
6.(2023九上·长兴期末)疫情三年,新冠病毒到了奥密克戎这一代,感染后大部分人都是轻症或无症。政策放开后,感染新冠轻症患者并不需要使用特殊治疗,若发热可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布洛芬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18:2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
D.一个布洛芬分子中有9个H2分子
7.(2022九上·嘉兴期末)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的联系。现有氯化钠、甲烷、氢气、乙炔、水、丁烷等六种物质,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常根据组成来对物质进行分类,会把上述物质中的氯化钠、氢气、水归为一类,甲烷、乙炔、丁烷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物质组成中是否含有 。
(2)甲烷、乙炔、丁烷、氢气四种物质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它们在反应中被 (选填“氧化”或“还原”)。
8.(2022九上·定海期中)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6O,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乙醇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9.(2023九上·海曙期末)芯片制造是半导体工业中重要的一环,如下图中铜板、硅、塑料板、氢氟酸(HF)都是芯片制造工业中的常用材料,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半导工业材料中,属于有机材料的是( )
A.铜板 B.硅 C.塑料板 D.氢氟酸
(2)芯片制造过程中的蚀刻要用到氢氟酸(HF),它也能蚀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10.(2022九上·江北期末)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将半片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水球不断变大,里面出现大量气泡,但气泡并没有从水球中跑出来,让大家看得直呼神奇。看完后小宁对泡腾片起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家中有一瓶维C泡腾片,仔细观察成分表发现其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柠檬酸(C6H8O7)。
(1)泡腾片中的维生素C(C6H8O6)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泡腾片中的柠檬酸(C6H8O7)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小宁想通过实验确定泡腾片加入水中后溶液的酸碱性,他可以使用 。(填序号)
①pH试纸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
11.(2023九上·宁海期末)“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速度场。二氧化碳制冷过程、原理与传统制冷剂(如氟氯昂)相同。
(1)二氧化碳 (选填“是”或“不是”)有机物。
(2)氟里昂包括2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二氯二氟甲烷,又名氟里昂﹣12,化学式为CCl2F2。二氯二氟甲烷中C、Cl、F原子个数比为 。
(3)3.63g二氯二氟甲烷中C元素的质量为 。
12.(2022九上·舟山月考)垃圾分类及利用垃圾发电和产生沼气等是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垃圾的常用办法。当垃圾中的生物体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腐烂时,会放出一种气体,我们把它称为沼气。沼气通常含有60%的甲烷(CH4),其余的大部分是CO2。沼气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家庭烹调、取暖和照明。目前我国农村中建造了大量的沼气池,据测算,平均每立方米大小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是0.2m3.而每立方米的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调所用,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请问:
(1)甲烷是一种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每立方米的沼气最多可转化 焦的电能:
(3)沼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
(4)垃圾发电已经在世界各国兴起,利用焚烧炉的火焰加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可以带动发电机组。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可以得到7.2×108J的电能,这些能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2.9×107J/kg)
13.(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钻石素有“宝石之王的称谓,因其优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众喜爱(图甲)。
(1)钻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处,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却生成的八面体晶体。之后,这些晶体经___________搬运到地表附近。
(2)天然钻石产量极其稀少,在很多领域会用性质相近的氧化锆(ZrO2)替代。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
(3)钻石闪闪发光的奥秘在于控制切割钻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线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图乙为光线经钻石传播的部分光路图,请补充光传播到E处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
14.(2021九上·温州期中)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⑤碳酸(H2CO3);⑥甲烷(CH4),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
(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15.(2021·绍兴)按我国政府要求2021年1月1日起餐饮行业已禁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可降解的环保吸管,环保纸吸管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而原来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化学式为(C3H6)n。
(1)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纤维素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 。
(3)计算32.4克纤维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聚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同
16.(2021九下·绍兴月考)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A和D两处,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实验测得B、C装置分别增重4.5克和8.8克,则该物质化学式中x、y之比为________。
(4)将B和C装置互换,则测得的氢元素的含量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17.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仪器E中的现象________。仪器E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4)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中之一)。
(5)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