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古代日本
一、选择题
1.(2022秋·甘肃庆阳·九年级统考期中)646年元旦,孝德天皇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 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 )
A.秦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B.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C.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D.明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2.(2022秋·甘肃庆阳·九年级统考期中)8 10世纪中叶,日本境内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人武 装力量。这种武装组织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
A.领主集团 B.市民阶层 C.武士集团 D.庄园制度
3.(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中)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是指(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统考期中)《全球通史》中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促使日本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②促使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2022秋·甘肃庆阳·九年级统考期中)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法令,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加强中日交往 B.减轻农民负担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宗教传播
6.(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中)“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大陆政策”
7.(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期中)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 )
A.戊戌变法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伯里克利改革
8.(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期中)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9.(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中)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进行大化改新
C.实行城市自治 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10.(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期中)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推古改革 C.圣德太子改革 D.御家人制度
11.(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统考期中)“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在古代,它曾向中国哪一朝代学习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二、综合题
12.(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 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个城邦国家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谁当政期间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该国所在地区形成的文明与其地理环境有关,请问该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哪种类型?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个国家?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3.(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统考期中)改革与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的内容?古代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西欧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材料二是哪一制度的写照?该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材料三:大化二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田令》规定:“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3)材料五中所述内容与日本历史上的哪场改革有关?这场改革对日本土地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这场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4.(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统考期中)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流行开来。
——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材料一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这次改革给西欧封建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这场改革后西欧乡村出现了何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2)材料二中日本以唐朝为典范的改革是哪一场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5.(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9条,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捕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发式标记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曰“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之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三: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这段材料说明了该法典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2)材料二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是谁主政时期达到高峰的。
(3)材料三所述的这次改革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C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因此材料中的武装组织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武士集团。C项正确;领主集团、市民阶层、庄园制度,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据所学知识,公元七世纪,日本孝德天皇时期,日本大力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得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发生在近代俄国,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明治天皇时期,日本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即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可知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推动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度,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大多数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日本的遣唐使回国后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带到了日本,唐朝先进的制度推动了日本的政治改革,日本大化改新的许多政治制度以唐朝为蓝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③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官治理,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日交往,排除A项;减轻农民负担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可知与大化改新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排除B项;“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排除C项;“大陆政策”,是日本向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的侵略总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政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B正确;戊戌变法是清朝的改革,故A错误;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故C错误;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改革,故D错误。综上答案B。
8.A
【详解】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日本曾经效仿隋唐进行过大化改新,通过这次改革,日本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因此,日本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CD和日本大化改新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详解】根据材料“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B项正确;实行民主政治和城市自治与题意不符,排除AC选项;日本在大化改新后进入封建社会,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项正确;推古改革是6世纪末7世纪初,日本在圣德太子主持下实行的治改革,推进日本文化的发展,提高日在东亚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圣德太子改革是7世纪初日本致力于提高王权的改革运动,排除C项;御家人是指镰仓时代与将军直接保持主从关系的武士,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模仿和学习中国唐朝先进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秦朝”、“西汉”、“北宋”均与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1)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海洋文明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或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3)封建等级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法兰克王国;土地的封赐(或土地)
(4)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转型,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事关兴衰之命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一“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可知,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情况。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代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属于海洋文明,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2)材料二“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是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3)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也就是实行采邑制,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综合考虑,如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
13.(1)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机构:公民大会。
(2)制度: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纽带:土地的封赐。
(3)改革:大化改新;内容: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改革:根据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伯里克利改革,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巅峰;机构:根据材料一可知,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利机构。
(2)制度:根据材料二“西欧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西欧的封建社会虽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这种制度被称为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的恩赐为纽带。
(3)改革:根据材料三“大化二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田令》规定:‘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废除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内容:根据材料三可知,大化改新对日本土地做出调整,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根据题干可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等。
14.(1)纽带:土地的封赐。影响: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组织形式:庄园。
(2)改革:大化改新。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详解】(1)纽带:据材料“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流行开来。”可知,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
影响:据材料“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可知,这次改革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组织形式:据材料“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可知,这场改革后西欧乡村出现了庄园。
(2)改革:据材料“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可知,日本以唐制为蓝本的改革是大化改新。
内容:据所学可从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等方面回答。
意义: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认识:据所学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15.(1)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
(2)雅典。伯里克利。
(3)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详解】(1)根据“《汉谟拉比法典》”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所以材料一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根据“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捕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可知这部法典维护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根据“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可知这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达到高峰。
(3)根据“大化二年”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通过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