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10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文化对东欧各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课标〗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2.2022年课标解读
1)唯物史观:
知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时空观念:
能够按时序论述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能够将特定的史事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并加以表述;对比中世纪西欧城市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3)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了解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的内容,掌握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与义务;运用史料,理解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和在西欧庄园中的作用;阅读《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史料,掌握其内容及地位。
理解封君与封臣关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知道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市民阶层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提高对历史事件的阐释能力。
4)家国情怀:
感受早期西欧城市居民为争取自由和自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战斗精神;知道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认识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秩序的规范。
.家国情怀:
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1.本单元概述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一般认为,中世纪的时间为5—15世纪。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封建时代欧洲社会的基本面貌。要让学生理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出现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并逐渐建立封建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大学兴起,孕育着西方近代文明;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与世俗统治相互依存,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罗马帝国分裂后兴起的拜占庭帝国,其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封建时代的西欧文明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结合日耳曼人的传统而产生的新文明,其主要特点是封君封臣制普遍存在,庄园经济盛行,教会神学绝对控制文化,基督教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
2.时空纵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划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以及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2. 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认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3. 了解西欧庄园的情况;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情况。
4. 知道《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及地位,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5. 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灭亡的过程,认识帝国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4课时)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素养目标 1. 唯物史观:理解《查士丁尼法典》对古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科学评价杰出人物查士丁尼及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2. 时空观念:知道拜占庭帝国建立、繁荣及灭亡的史实;了解掌握,并在当时时空背景下,理解《罗马民法大全》及其作用;联系时空背景,分析拜占庭文化的特色。3.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通过史料,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作用;结合史实,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4.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的构成;拜占庭帝国兴亡及对世界影响的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的影响;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从法典的编撰过程、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二子目,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则提供地图,叙述拜占庭灭亡的原因及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学习两部分内容。两者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故又称拜占庭帝国。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组织编撰了《查士丁尼法典》,为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外开疆拓土,使得帝国版图继续扩大。长期的对外战争和国内矛盾,导致拜占庭帝国国力下降,面对外来威胁却与日俱增。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走向覆灭。为了便于教学,我将教材整合为三部分: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目标导学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不是很强。同时由于教材是专题式的编写,进而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所不便,作为教师则需要在每一单元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并综合理解。同时适时地增加一定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地图、示意图、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圣索菲亚大教堂”图片:这是哪里?千年争议再起!博物馆、大教堂、清真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来找一下这些题的答案吧。 学生读图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从形象的图像入手,帮助学生直观地形象认识,降低学习内容的距离感。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一).拜占庭帝国的由来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1)展示材料1: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抛弃了罗马帝国的千年首都——罗马,转而在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建成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死后,统一的大帝国分为东西两部,由其两个儿子分别进行统治。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亦称拜占庭帝国。(2).图片展示:查士丁尼形象图。(3).材料展示: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查士丁尼(527—565年在位)【问题探究1】:查士丁尼在拜占庭帝国建立过程中有何贡献?【教学补充】查士丁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色雷斯农民,但他靠军功受到重用。518年,查士丁被拥立为拜占廷皇帝,为查士丁一世。因查士丁膝下无子,他便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518年之后,查士丁尼更是以养子的身份协助查士丁制定国内外的重要政策。由于政绩优异,他获得了“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封号。2.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图片展示:6世纪末东罗马帝国疆界。教师提问:根据地图,梳理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范围。提示:版图涵盖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观察这些地方,它们有何优势?位置优越: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3.拜占庭帝国的繁荣据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并指出促使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展示: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作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布瓦松纳这样描写:“君士坦丁堡是世界商业的转运口岸,船舶和商队都进到它的港口,在它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和港口充满了商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问题探究2】拜占庭帝国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师衔接:拜占庭帝国的繁荣一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但和拜占庭帝国的国家管理更密不可分,它的统治措施最突出是依法治国。(二).《罗马民法大全》1.材料展示:我过去是凯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将笔削诸于法律……在我和教会的步骤和谐之后,我蒙受上帝的感应,立即把我的全部精神,用在那件大工作上面。——查士丁尼教师提问:材料中的“我”以及“法律”分别指的是什么?“法律”是何时编成的?2.材料展示:材料一:查士丁尼执政帝国38年,用22年征战四方,用5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用36年在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教师提问:查士丁尼执政帝国38年,却用了36年在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根据材料二,概括查士丁尼为何如此重视法律的编纂。教师提问:《罗马民法大全》是由哪几部法律构成的?3.材料展示:材料1: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罗马民法大全》材料2: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家耶林认为,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其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教师提问:《罗马民法大全》与之前相比有何进步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罗马民法大全》有何历史意义?教师强调:《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出示材料,引导学生评价《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一至三,摘抄自《罗马民法大全》师生总结:《罗马民法大全》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对世界法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5.【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一说罗马法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材料: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教师讲述:说明了罗马法对欧洲、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罗马法的原则。6.【知识拓展】人类社会法制建设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拜占庭文化的特点观察图片,想一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材料展示:材料1:“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特殊的桥梁作用。6 世纪时中国养蚕缫丝技艺的西传,就是经由拜占庭完成的。而拜占庭的幻术也曾传入中国,并同中国的民间传统结合,发展成为中国后来的杂技艺术。”材料2:“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材料3:395年,罗马帝国最终一分为二……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它不仅将多种文化因素融为一体,也对后来的西欧和东欧等地产生过重大影响。3.有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消失意味着拜占庭文化的消亡”。你认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提示:(1)(历史地位)文明传承上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文化交流上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兼收并蓄,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2)不认同。拜占庭帝国虽然消失了,但它的文化仍具有无比的魅力,特别是对西欧和东欧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4.课外延伸:(1)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后来土耳其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和文化教育在当时的学校和教堂相当兴盛。现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的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图片展示:君士坦丁堡景观。(2)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是拜占庭帝国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欧洲和西亚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影响。目标导学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拜占庭帝国衰亡历程材料展示:梳理拜占庭帝国衰亡历程及灭亡原因材料一:拜占庭先后有107位君主占据了皇位……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摘编自迪尔《拜占庭:辉煌与衰败》材料二:查士丁尼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在东部,波斯人在野心勃勃的大皇帝科斯罗埃斯二世的率领下,开始全面消灭东罗马帝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教师提问: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也走向了衰落的阶段。请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历程及原因。(2).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皇帝是如何自救的?材料: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在北方,阿拉伯帝国的兵锋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庭帝国顽强抵抗,并且使用希腊火硝大破阿拉伯海军,使得阿拉伯人遭遇了惨重的失败。 在西方,阿拉伯人消灭了拜占庭帝国在非洲北部最后的驻军,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广袤土地。知识拓展:“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军事行动,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劫掠了东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图片展示:“十字军”东征路线图、“十字军”东征。(3).地图展示:鼎盛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疆域和1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疆域。比较图一和图二,你发现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教材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材料展示:奥斯曼军队人数众多,拜占庭根本没有那么多军队,在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拜占庭守军只有奥斯曼军队的二十分之一。又如,奥斯曼军队拥有强大的炮兵,他们能制造大型火炮,而拜占庭军队没有火炮。尽管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炮的制作技术,但没有财力来制造。——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从地图变化中,感受拜占庭的衰落。从材料中感受拜占庭的势单力薄,面对外患时的无能为力)拜占庭帝国历史地位材料展示:395年,罗马帝国最终一分为二……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它不仅将多种文化因素融为一体,也对后来的西欧和东欧等地产生过重大影响。教师提问:依据材料,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3.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启示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材料: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是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学生读图和回忆所学史实:明白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即拜占庭帝国也就是现今的东欧国家雏形。学生感性认识历史人物及其贡献。查士丁尼在位期间,曾经镇压平民起义,征服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主持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位于帝国西部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塔尔教堂。统治期间,他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学生从情景图和史料中分析明白并归纳:经济活跃,社会稳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学生读图明确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几个地点。还从地理位置分析出东罗马帝国发展的原因。学生明白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的整合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提示:(繁盛地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兴旺。(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拜占庭帝国的国家管理更密不可分,它的统治措施最突出是依法治国。学生阅读不同时期对同一历史事物的相同相似看法得出结论: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学生阅读课文提取标识关键知识点并交流阅读归纳结果: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529年。提示: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提示:《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从两方面分析归纳。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积极性:首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其次,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学生总结:《罗马民法大全》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对世界法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提示:对基督教、古希腊罗马和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人类社会法制建设过程给我们的启示:1、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2、法制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3、我们应坚持依法治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相同史实进行纵向联系。拜占庭帝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通过课外延伸,再次感受拜占庭帝国的辉煌文明)提示: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斗争愈演愈烈;长期战争,财政枯竭;不断受到周边民族的进攻。提示: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抵御外族入侵的措施——军事封建制度。把行省改为军区,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变化:急剧缩小;根本原因:1.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内部矛盾激化;直接原因:2.多次遭受外族势力入侵;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攻占。提示:1453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学生通过地图一步步了解拜占庭的衰落到灭亡过程:首先,阿拉伯的进攻到外部军事势力的进攻版图缩小。其次,外部军事势力进攻;再次,是“十字军”东征。最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提示:(历史地位)文明传承上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文化交流上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拜占庭文化。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启示: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 使用序言内容使学生能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通过地图掌握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全面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史实解决图片阅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纵向史实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通过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学习同一历史史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要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学生总结,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总结提升
课堂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附1:板书设计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