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8 17:28:10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1课 古代日本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文大概念:大化改新、武士集团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教学目标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0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03.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唯物史观)
04.通过对古代日本的学习,认识到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积极体会时代内涵,弘扬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2022课标
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新知导入
近日,关于日本政府执意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的决定,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广泛担忧,尤其是中国多次对日本发出警告,并采取相应反制措施,禁止进口日本相关水产品。
尽管国际社会广泛反对,日本政府却坚持决定,冒险将核废水排入海洋。这一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认为这不仅对日本本国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全球生态环境构成严重风险。
据报道,日本广播协会透露,日本政府近日召开了内部会议,决定自8月24日起,开始核废水的排放工作。此外,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表示,截至8月3日,福岛核电站厂区内的核废水总量已超过134万立方米。根据计划,核废水将通过海底隧道排入海洋,整个排放过程将持续30年。
值得关注的是,福岛县知事对此提出呼吁,要求日本政府承担全部责任,并与国际组织合作,确保排放工作的透明度。这一举动显示,日本的决定引发了本国社会内外的争议和关切。
针对日本政府的决定,中国方面采取了强硬反制措施,对日本相关水产品实施了进口禁令。中国政府强调,日本的核废水排放举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制止。此举不仅显示了中国对环境和民众健康的高度关切,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反对核废水排海的坚定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本政府的做法无异于将危机外化,损害全球环境利益,这种行为无法被原谅。
说说图片里新闻的故事。
新知讲解
①东亚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②国土狭小,资源匮乏;③四面环海且多火山地震。
1.出现小国
出示日本古代区域图:看古代日本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这个岛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独立的小国,其中部分国家与汉朝已有来往。
历史解释
相关史事:《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地点册封与印绶。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2.政权兴起
出示古代日本图:根据图例,结合视频与课文内容,说一说大和是何时兴起?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在5世纪,列国变化成为政权的兴起并实现统一。
点击播放视频
历史解释
大和兴起的地方
大和民族,简称“和族”,又称日本民族。主要是由原日本的土著居民组成,源自公元3世纪的日本政权所在地的大和地区。是构成日本民族主体的民族,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是以绳文人为祖族,吸收外来移民融合演变而成的独特民族。和族属于蒙古人种。
时空概念
新知讲解
3.政权的巩固
【问题探究1】谈谈大和政权是怎样统治全国的(社会结构)?
生产组织形式—部
土地私有制
部民制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性质:奴隶制国家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②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 ”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等。
田部
海部
锦织部、锻冶部
历史解释
新知讲解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隋书 倭国传》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书纪》
阅读材料,从中领悟出当时日本社会的对外交往状况。
隋朝时,日本国与隋朝交往密切,且希望平等往来
唐朝时,日本国与唐的交往进一步频繁,即派遣唐使唐到大唐学习。
隋朝
唐朝
时空概念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7世纪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 、中臣镰足(藤原镰足)等人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
社会矛盾尖锐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下层民众的反抗
政局动荡
寻求出路
归国留学生积极推动改革
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缺粮,民物蕃息,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七世纪的中国,出现“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了苏我氏势力
储备改革力量
历史解释
新知讲解
1.背景
【问题探究2】观看视频,结合材料,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归纳日本改革的背景,并记住时间、重要人物、学习重点。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材料1:贞观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缺粮,民物蕃息,四夷将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2: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材料3:7世纪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 、中臣镰足(藤原镰足)等人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
2.时间
3.人物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宫廷政变,孝德天皇继位,年号大化。
国际形势是: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646年
孝德天皇
公元六七世纪时,日本仍处于奴隶社会,此时的中国已步入隋唐盛世。邻国的强大,给落后的日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也给日本指明了方向。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皇室不断派遣大批使节和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4.学习重点
历史解释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5.内容及作用
集体朗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一段并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分析其内容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释
①政治上:
内容: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作用: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材料展示1:
646年的大化改新“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派政府官员治理。“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均受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的影响。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简史》
图片展示:大化改新中央机构设置示意图、中国唐朝中央机构设置示意图。
新知讲解
5.内容及作用
集体朗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一段并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分析其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c.统一赋税。
作用: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地位有所改变,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展示2:“大化二年(646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改新之诏”……“其三曰,初造户籍、计账、班田授受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十二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其四曰,罢旧赋役而行田之调……”即废除原有之赋役,以租庸调取代之,具体做法是: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冯玮著《日本通史》
②经济上:
历史解释
没有人身自由奴隶地位的部民成为有人身自由的公民。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
新知讲解
4.内容及作用
③其它方面:
唐佛光寺
日本唐招提寺
仿唐建筑
除了政治经济上仿照唐朝复制唐制外,类似的还有哪些?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4.内容及作用
③其它方面:
仿唐服饰
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宝(始铸于708年)
仿唐钱币
仿唐文字
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它是一次全方位的学习和变革,全方位师从中国,日本的文字、服饰、货币等等都带有大唐印记。日本将唐朝服饰改造成和服;日文的平假名是由汉字的草书简化得来,片假名是由汉字的偏旁部首得来;日本还仿唐朝货币制成日本货币。中国文化在日本生根发芽。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6.意义
出示两幅图片:观察两幅图,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
改新之前,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和生产资料。改新之后,奴隶主成为地主,农民在租种地主土地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此外,农民还有口分田,人身上也不再是谁的私有财产。原有的部民奴隶变成了封建农民,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解释
奴隶制
封建制
思考: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强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维护主权,理性对待。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交流:如何看待日本学习中国,但是强大后对我国实施了侵略行为?
感悟: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立足于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新知讲解
7.大化改新的启示
家国情怀
新知讲解
1、 庄园的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为了保护庄园,组成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历史解释
材料: 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农民受剥削越来越严重,大量逃亡,国家户籍、田籍混乱;贵族、豪门、寺院开始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土地私有化出现。
阅读思考:庄园有何特权?领主如何管理庄园?
大化改新后,变为公地和私地并存,在土地兼并下形成了豪强庄园。
目标导学三、幕府统治
新知讲解
2、 武士和武士集团:
①经济: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形成庄园,并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②政治: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723年日报官府颁布的《三世一身法》
分析:这样会出现什么结果?
(2)形成: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庄园,组成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1)背景: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1)时间:
12世纪晚期
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标志:
(4)特点:(天皇与幕府的关系)
①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②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③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幕府的统治具有怎样的特点。
源氏
平氏
击败
幕府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2)地点:
镰仓
实质: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3、 幕府统治:
点击播放视频
历史解释
新知讲解
(5).武士效忠的对象: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
“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问题探究3】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6).武士道的实质: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武士道精神,既培养了日本民族大无畏、勇敢坚毅,奋不顾身的精神,也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历史解释
知识拓展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日常生活中依旧存在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天 皇 (傀 儡)
将 军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效忠
效忠
土地
土地
幕府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
武士集团







根据以上内容人物(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试绘出幕府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图。
历史解释
板书设计
古代
日本
统一:5世纪初 , 大和统一日本
大化改新
背景
时间
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意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人物
(社会性质变化)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素养提升
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2世纪末
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10世纪
646年
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7世纪
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秦汉之际
开始“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作业布置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 .大王 D.将军
2.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3.日本武士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统治开始 D.皇权加强的需要
4.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C
C
B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