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yáotiǎo) 蒹葭(jiānjiā)
B.荇菜(xìng) 关雎(jū)
C.溯洄(sùhuí) 寤寐(wǔmèi)
D.萋萋(xī) 琴瑟(sè)
2. 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C.“伊人”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咫尺天涯,主人公难免有丝丝失落。
D.这首诗意境含蓄,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在河之洲 洲: ________
(2)窈窕淑女 窈窕: ________
(3)君子好逑 逑: ________
(4)左右流之 流: ________
(5)寤寐求之 寤寐: ________
(6)寤寐思服 服: ________
(7)悠哉悠哉 悠: ________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是宫廷乐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是庙堂祭祀诗歌。“雅”和“颂”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 )
(2)君子好逑( )
(3)寤寐思服( )
9.文中“琴瑟友之”是指( )
A.以琴瑟为好友
B.弹琴鼓瑟对待好友
C.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D.对琴瑟表示友好
10.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11.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12.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13.下列对《关雎》的相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 )
A.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
B.《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子思念女子的爱情诗。
C.“赋”是这一首诗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D.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14.对《关雎》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唱一和、相亲相爱的雎鸠鸟来起兴,引出女主人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点出了这个小伙子所恋的就是那位在河边采荇菜的有着美好姿态的姑娘。
C.诗歌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如“窈窕”“参差”“辗转”,以增加诗歌音韵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这首诗写的是小伙子对心上人思念、追求的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归:出嫁。② 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16.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
17.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新娘的年轻娇美、多子多福、兴旺发达,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子 衿
青青子①衿②,悠悠我心。
纵③我不往,子宁④不嗣⑤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⑥,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①子:你。②衿(jīn):衣领。③纵:即使。④宁:岂,难道。⑤嗣(sì):接续,继续。⑥挑兮达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18.本诗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 请具体分析。
19.“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这两个问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
20.“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1.这首诗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案
1.B 2.B 3.B 4.D
5.水中的陆地,文静美好的样子,配偶,捞取,日日夜夜,思念,忧思的样子
6.C
7.示例(1)①《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②《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①“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
②“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8.(1)文静美好的样子 (2)好的配偶 (3)思念
9.C
1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辗转反侧 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12.A 13.D 14.A 15.C
16. 重章叠句
17. 繁盛硕大的桃子 茂盛的桃叶 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18.倒叙。前两章以“我”的口吻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在城楼上久候恋人,而恋人不至的烦乱心情。
19对恋人既担心又怨其不来音信的矛盾心情。
20夸张。用一日不见如隔三月的夸张,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
21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杳无音信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的期盼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