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记住作者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伤感的情绪。
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了解背景
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
正音正字
拏( ) 更定( ) 毳衣( )
雾凇( ) 一芥( ) 喃喃( )
铺毡( ) 强饮( ) 崇祯( )
沆砀( ) 更有此人( )
ná
ɡēnɡ
cuì
sōnɡ
jiè
nán
zhān
qiǎnɡ
chónɡ zhēn
hànɡ dànɡ
ɡènɡ
翻译课文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崇祯: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余:我。
俱绝:全都消失。俱,全部、都。绝,消失。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翻译课文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代词,这。
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拏:撑(船)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
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课文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一:全,都。
惟:只,只有。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芥:比喻细微、微小,这里用作量词。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
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
人影罢了。
翻译课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大:很,非常。
焉得:哪能。
更;还。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
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
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翻译课文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强:尽力,竭力。
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而:连词,表顺承。
客此:客居此地。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者:……的人。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
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一词多义
上下一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大喜曰(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白色
副词,非常
酒杯
形容词,跟“小”相对
上下一白( )
长堤一痕( )
副词,全,都
数词,一
一词多义
湖中人鸟声俱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是日更定矣(
)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动词,消失
副词,极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副词,更加,还
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我 今义:剩下
古义:还 今义:更加
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
古义:酒杯 今义:像霜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 )
拥毳衣炉火( )
客此( )
名词做动词,下大雪
名词做动词,带着火炉
名词做动词,客居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舟子是如何评价作者的?
舟子不什么入张岱“痴”?
痴于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遗世独立、不随俗流
傲然自恃,独立不羁
“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在此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痴于景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请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景物描写。
痴于景
白描。生动地写出了天、云、山、水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好些?
痴于景
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以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痕”“点”“芥”“粒”既写出了堤、亭、舟、人的渺小,又反衬出天地的辽阔,而且符合所形容之物的外形,用词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条”“座”“艘”“个”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白描
白描本是中国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简练的笔墨,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描摹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
工笔
早知有集安,何必下江南。请用白搭手法描写吉林小江南集安五女峰美景。
抓住第二段的关键词,分析人物。
痴于情
1.“拉余同饮”中的“拉”字表现了什么内容?
“拉”字表现出“两人”遇到知己的喜悦心情。
抓住第二段的关键词,分析人物。
痴于情
2.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大喜”是神态描写,“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语言描写,写对方的惊讶,也就是写自己的惊讶,体现偶遇知音的喜悦之情。
舟子的话有何含义?
痴于情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的高度评价。巧妙地表现出作者有抱负、孤高冷寂的品格。
1
2
请联系背景和历史、地理知识,探究作者的“故国”之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
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金陵”,曾是明朝的京都,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仍称“金陵”,表达故国之思。
张岱的“痴”表现在何处?
“痴”于行
雪夜独行
“痴”于景
醉心自然
“痴”于情
知己之乐 故国之思
课堂小结
本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图。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表达了淡淡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