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学设计02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背景,理解杜牧写作本文借古讽今的时代意义。
2.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本文作为文赋的基本特点。
3.通过疏通文意,分析本文先写景叙述后抒情议论的结构,以及杜牧对秦王朝灭亡的独特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借古讽今的写法,文赋的特点。
2.难点:先写景叙述后议论抒情的结构,杜牧对秦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
一、二世亡、多人论
《六国论》中,我们看到秦国用10年的时间,快速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三苏父子对六国灭亡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分析。
但是伟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让无数人为之惋惜、疑惑。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用你学习的历史知识和现代人的眼光,谈谈秦为什么灭亡?
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被后世众多文人探究原因,并以此为鉴。现在,我们一起看唐代才子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诵读课文,梳理文脉
“体物”描写
1. 阿房之宫:雄伟壮观(整体局部、外部内部)
阿房宫由来:全国统一的产物,来自蜀山的木材。非同凡响,先声夺人。
阿房宫广高:“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占地广袤,凌云蔽日,雄伟壮观。
阿房宫山水:依山顺水而建,巧夺天工。
阿房宫楼阁:比喻描写,多密精致。
阿房宫桥道:运用想象和比喻,呈现出建筑之美。
阿房宫给人感受:运用通感,将歌声和舞蹈,听觉视觉转换成人的暖和冷的感觉。
《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秦代一步合六尺,秦尺约0.23米。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存阿房宫遗址约六十万平方米)
2.阿房宫内:穷奢极欲
宫中之人:众多美丽(众人个人、视觉听觉)
宫人由来:极言身份显贵,灭六国之果
宫人梳妆:运用一组排比和比喻,多维度展示梳妆场面隆重而盛大,镜子背后是所有化妆品,发饰后是服饰、配饰等,弃脂和香烟无雾极言生活的奢靡。
宫人等待:从听觉开始写起,宫车借代君王,将后宫女子等待君王的期盼过程、等待的容颜身影一一描摹,一刹那,千百次重复。“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一句道出了众多宫女悲惨的宫内生活。
宫中之宝:处处奢侈(对比积聚难运来易,珍视丢弃)
宫宝之由来:运用对比写六国的珍宝积聚不难,运到秦国之易,一败一成之间,命运翻转。
宫宝之处置:运用对比,写六国的珍宝珍视,秦人随意丢弃。
总结:宫殿雄伟壮观,宫内穷奢极欲,极度渲染秦王奢靡腐化生活,为下文议论做好铺垫。
“写志”议论
1.宫中之奢:
爱奢之心:对比人的同理心,进而质问,怎么能够把别人一点点积攒的家业,如泥沙般挥霍?
奢靡生活:用了六组排比和对比,尽情揭露秦王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奢靡之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四方百姓揭竿而起,刘邦破关,项羽火烧阿房宫;强大的秦王朝变成了纸老虎,雄伟壮观腐化奢靡的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形象再现秦朝覆灭。
2. 阿房之警:
阿房警之自救: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和灭亡都是自己的原因,自取灭亡,可悲可叹!
阿房警之民本:爱民才能长治久安。
阿房警之借鉴:希望唐朝统治者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三拓展阅读,对比阅读
《阿房宫赋》和《过秦论》都是分析阐释秦朝灭亡的经典传世名篇。他们有何异同?
观点不同:
《阿房宫赋》极力在描写秦奢侈生活和极度浪费后,指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过秦论》经过秦弱强等对比,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体不同: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极尽描写之能事写阿房宫的雄伟和美人珍宝之多,运用铺排的手法。
《过秦论》是一篇政论,重在说理,叙述高度概括,极其简单。
结构相同:
《过秦论》全文5段,前4段叙史,末段议论,指出秦灭亡原因。
《阿房宫赋》全文4段,前2段描写,末段发出感叹,总结秦灭亡的教训.两文都是前叙后论,篇末明旨.
目的相同:
《过秦论》西汉贾谊是为了主张行“仁政”以“安民”劝汉武帝要休养生息而作。
《阿房宫赋》唐代杜牧是为了主张“爱民”劝谏唐敬宗不要兴土木。
铺排渲染相同:
《过秦论》虽是政论,但贾谊首先是一个汉赋大家,因而多用写赋手法,写秦孝公之雄心,九国之师攻秦,始皇破敌等;
《阿房宫赋》铺排更是随处可见,楼阁建筑、美人珠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