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杞人忧天》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杞人忧天》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17:4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杞人忧天
列 子
一、新课导入
《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二、作者介绍
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    亡    所寄,
废寝食者。 又有忧 彼 之所忧者,因 往 晓 之,
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
担忧
崩塌坠落
“亡”通“无”,没有
依托
身子,指自己
担心


……的人

前往
开导

聚积的气体
罢了
地方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崩塌地坠落,自己没有所依托(的地方),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担心他的所担忧的人,就前往  开导他,说:“天,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
三、初读课文——(一)文章内容梳理

若 屈伸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 积气, 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
晓 之 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  者

弯曲伸展
为什么
行动停留
整天
如果
聚积的气体
星辰
应当

开导

……的人


发光闪耀
……的事物
你弯曲伸展呼吸,整天 在 天空中活动,为什么担忧天蹋地坠呢?那人说:天如果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就)应当坠落(下来)吗?开导的  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的能发光的事物,
三、初读课文——(一)文章内容梳理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即使


伤害
聚积的土块
四方
充满

踩、踏
奈……何:拿……怎么办
行动停留
为什么

即使坠落,也不会有所伤害。那人说:地坏了拿他怎么办?开导的人说:地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忧它坏呢?
三、初读课文——(一)文章内容梳理
其人    舍     然   大喜,
晓之者 亦  舍然大喜。

“舍”通“释”,解除、消除
那个人消除疑虑, 非常高兴,
非常
……的样子
开导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开导的人

三、初读课文——(一)文章内容梳理
三、初读课文——(二)文言知识归纳
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知道,懂得)
奈何忧崩坠乎(古义:为何,为什么 今义:怎么办)
充塞四虚(古义:处 今义:空虚、虚假等)
有所中伤(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积块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古今异义:
身亡所寄(通“无”,没有)
其人舍然大喜(通“释”,解除,消除)
通假字:
奈何
奈何忧崩坠乎( )
奈地坏何( )
为什么
拿……怎么办

终日在天中行止( )
不能有所中伤( )
在一定的范围内

师每休舍( )
舍然大喜( )
打中,击中
停留;休息
解除、消除
一词多义
三、初读课文——(二)文言知识归纳
四、精读课文,内容剖析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梳理出故事的情节。
故事的起因:杞人忧天
故事的发展: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故事的结果: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忧到何种程度?晓之者如何解忧?
四、精读课文,内容剖析
原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程度:忧到而废寝忘食。
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解忧过程: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3、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①天(宇宙)是没有穷尽的;
②日月星辰有的是气体团,有的是固体团,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③地球是一个扁球体;
④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太阳运转的九大行星(如地球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茫茫宇宙。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四、精读课文,内容剖析
四、精读课文,内容剖析
4、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是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诱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五、主题归纳
本文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杞人忧天:指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1、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六、拓展提升
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这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示例一:我同意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看法。把人 整天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他的这种担忧是毫无益处的。如果真的会天塌地陷,他担忧也无济于事;如果不会天塌地陷,他更没必要担忧。所以他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是没必要的。
示例二: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和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 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七、知识回顾与总结
1、寓言定义:
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篇幅大都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2、寓言特点:l 鲜明的教育性 l 强烈的讽刺性 l 故事情节的虚构性 l 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
l 常用手法为: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 l 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