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1.3教学设计+课件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1.3教学设计+课件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08 18:21:3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章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龟兔赛跑中兔子快还是乌龟快?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兔子快,前半段兔子领先乌龟
乌龟快,跑完全程乌龟用时更短。
新知讲解
思考:小白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时间、路程都不相同,又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新知讲解
2.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公式
3.单位:
米每秒
符号:
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
符号:
m/s
km/h
单位换算关系:
1.物理意义: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v
=
二、速度
新知讲解
4.常见的速度值
小气侧每秒通过的路程约为5 m
这个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课堂练习
说出图中数字的含义。
1、坐大客车到北京163KM,大客车最快100km/h下,到北京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答:最少需要1.63 h。
解:利用公式
可得
v
v
=
=
=
=
2、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30m/s,是火车快还是汽车快?
解:利用单位转换关系
1m/s=3.6km/h
汽车速度为
30m/s=30*3.6km/h
=108km/h
火车速度为
72km/h < 108km/h
答: 汽车快
新知讲解
根据运动路径来划分,下列做什么运动?
列车沿直线运动
过山车沿曲线运动
新知讲解
三、匀速直线运动
0 s
2 s
0 s
2 s
1.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
相等
2.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新知讲解
对于速度变化的物体,我们怎样来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3.平均速度
  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我们可以用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来计算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计算公式:
“s ”指在时间“t ” 内通过的路程;
“t ”指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
“v ”即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课堂活动
观看动画理解平均速度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A. B. C. D.
B
课堂练习
小明家距学校600 m,小华家距小明家800 m,小华从家到小明家用时6 min,然后同小明一起去学校,又用时10 min,求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解:s总= s1+s2= 800 m+600 m = 1 400 m
t总= t1+t2= 6 min+10 min
 = 16 min = 960 s
答: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1.46 m/s。
=
v
新知讲解
气温变化图
36.2
31.2
26.2
21.2
16.2
17点 20点 23点 02点 05点 08点
t
v
O
·
·
·
·
·
·
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
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
速度大小
时间变化
三、运动图像
新知讲解
1.v-t图象
通过图象,判断下列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点。
t
v
O
A
t
v
O
B
t
v
O
C
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新知讲解
2.s-t图象
t
O
s
t
O
s
静止状态
D
E
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图象,判断下列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点。
注:需要弄清图象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并根据图象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s乙
80 m
3.s-t图象分析
甲、乙谁的速度更大?
t
O


s
t甲
t乙
s0
t
O


t0
s甲
5 s
v甲=______
v乙=______
20m/s
16m/s
s
100 m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更短,甲的速度大。
运动相同的时间,甲通过的路程更大,甲的速度大。
课堂总结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
单位:_______、________
m/s
km/h
单位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m/s=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时间图象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平均速度
v
作业布置
1.假设小峰穿轮滑鞋以6 m/s的速度在斜面上匀速上滑,经过10 s到达斜面顶端,立即又以12 m/s的速度匀速从斜面顶端沿原路返回。在上、下斜面的整个过程中,小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3.75 m/s B.6.25 m/s C.8 m/s D.9 m/s
C
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可知,前3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m;该物体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作业布置
30
5
3.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作业布置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机械运动》在2022新课标中是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二个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部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本单元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科学课程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机械运动》里包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对常见长度、时间、速度的感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估测技能。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基础。“比值法”定义速度是初中阶段定义物理量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速度图像的识别和理解是今后理解各种图像的基础。生活中会经常应用参照物、速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等。
本章课标要求
2.2.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例1 会利用自身的尺度(如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例2 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概念:九个概念——单位、国际单位制、误差、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一个公式——v=s/t
物理思维:三种方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两个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测量平均速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经历探究过程,客观记录测量结果,感知误差的存在,体会减小误差方法的应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估算,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差别。
2、知道参照物的选取如何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3、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4、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通过读图辨认出两者的区别。
5、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二)学业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2、学会利用间接测量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正确测量和读数。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六、教学难点: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在思维方面,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之前,他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但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很容易养成片面看待问题,既看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的习惯。在兴趣方面,根据学生既喜欢物理又害怕难等等现象,怕的是计算题,特别是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孩子们。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地重要。同时根据中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可又没有产生探索这些实验现象原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实际实验操作的功能,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本章活动主题: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位楚国人非常喜爱创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有一天,他搭乘一条溲船过江,船行至江中时,他随身携带的宝剑突然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船家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结果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只见他掌出一把小刀在船眩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船夫以为他不要宝剑了,就继续向前划船。
待船夫停船时,这位楚国人站起身,面对船夫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弦边所刻记号处跳入水中去捞掉落的宝剑。他捞来捞去,怎么也没有捞着他那把宝剑。这位楚国人为什么没有找到自己的宝剑?你能描述清楚船和宝剑之间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吗?学完本单元知识你就知道了。
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学习任务 长度、时间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减小误差
优秀 熟悉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熟练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熟悉时间的测量工具;会熟练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精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熟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熟练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熟悉误差的概念;能区分误差和错误;熟练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良好 知道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道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合格 了解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能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交流 物理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物理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物理术语 ,过于口语化
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
机械运动
活动一:观看并讨论课本P21的“想想议议”,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通过解答例题加强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二:评价考核课本第22页第4题
问题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活动一: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并填写表格。

活动三:评价考核课本第25页第2题。
活动二:小组进行“拓展性实验”,并观看“科学世界”。
任务四: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活动一:讨论课本P19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速度的概念,并对照课本。
根据速度的概念,学习速度的公式。
活动二:评价考核课本第22页第3题
任务三:运动的快慢
(2课时)
问题1:怎么计算速度?
任务二:运动的描述
(1课时)
活动一:自学课本P13时间的单位,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问题2:如何测量时间呢,有误差怎么办?
活动二:观看“误差”的知识,讨论如何减少误差的产生。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活动二:讨论课本P17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出参照物的概念,并对照课本。了什么规律。
活动三:分组观看课本P17的“想想议议”,小组代表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一:讨论课本P16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对照课本。
任务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课时)
活动三: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讨论回答“想想议议”的问题
活动二:考核评价“估算填写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单位”、“比一比谁换算的快”
问题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和测量呢?
活动一:自学课本,回忆部分长度的单位并学习新的单位,学习单位换算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第一个涉及计算的物理量,时间、路程、速度三者关系的物理关系与单纯的数学逻辑关系易混淆。速度也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第一个用比值定义法来建立的概念,用比值法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压强、功率、密度、热值等重要物理概念打下基础能正确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小学数学已经接触过速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比较,知道时速,并有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前面两节学习了有关速度的两个物理量:长度和时间。 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领悟用两个物理量构建新物理量这种方法,缺乏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没有经历过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会用字母表示公式,时常会缺少单位,会利用数学来计算,但是缺乏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对速度单位缺乏理解,不会规范描述速度。
3.学习目标确定  1.结合生活实例归纳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知道速度的概念、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  5.通过类比温度—时间图像认识v-t图像、s-t图像,能分析简单的运动图像。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探究能力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科学态度培养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应用公式来解题的计算能力。对速度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结合生活实际应用。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龟兔赛跑中兔子快还是乌龟快?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回答兔子和乌龟哪个运动得快,并说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任务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结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小白和小明谁运动得更快: 小白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时间、路程都不相同,又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根据题目,讨论并思考、回答问题: 小明如果跑100m需要时间为___s 比小白用时___,所以____快 通过实际应用,切实体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为速度概念的引入做准备。
任务三:速度
速度的定义:给出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根据速度的定义得出速度的公式、单位(理解速度的单位),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 常见的速度值:了解常见的速度值,知道这些速度值的含义。 过渡:观察分析生活中物体的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根据速度的概念,进行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单位:_____(符号表示); 时间的单位:_____(符号表示);  1 m=______km;1 s=______h。 理解运动路线为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并列举生活中的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实际生活中速度的含义,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运动路径来划分,他们做什么运动? 了解速度的概念,会进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能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学习。
任务四: 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观察分析两人骑车的运动情况,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讨论如何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引入平均速度的学习。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动图展示不同运动情况小车的平均速度。 即时巩固:平均速度的计算。 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问题(可以讨论或抢答): 如图记录了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_______。 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观察动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尝试计算平均速度。 练习:小明家距学校600 m,小华家距小明家800 m,小华从家到小明家6 min,然后同小明一起去学校,又用时10 min,求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更常见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学习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知道平均速度引入的意义。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会用平均速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五:运动图像
通过温度图像引出速度—时间图像。 过渡语:气温变化图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出气温的变化,怎样直观地反应速度的变化呢? 分析简单的v-t图像和s-t图像。 注:需要弄清图像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并根据图像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分组,通过运动图像,判断A、B、C、D、E五个图像分别对应哪种运动。 通过运动图像,比较甲、乙的速度(两种分析思路)。 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分析新知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任务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本课所学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6.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2.单位:m/s km/h 换算关系 1 m/s = 3.6 km/h 3.物理意义 三、匀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四、运动图像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假设小峰穿轮滑鞋以6 m/s的速度在斜面上匀速上滑,经过10 s到达斜面顶端,立即又以12 m/s的速度匀速从斜面顶端沿原路返回。在上、下斜面的整个过程中,小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 ) A.3.75 m/s B.6.25 m/s C.8 m/s D.9 m/s 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图像分析图图像信息知,前3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30 m;该物体在这40 s内的平均速度为 5 m/s。 3.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拓展】 速度公式的应用: (1)已知路程和时间,可利用速度公式v=s/t求速度; (2)已知速度和时间,可利用公式s=vt求路程; (3)已知路程和速度,可利用t=s/v求时间。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课前做好运动的快慢的预习以及运动的描述的复习,准备实验器材(弹篝测力计、烧杯、清水、盐水、石块乒乓球等),除此之外,还有多媒体视频、图片等。
9.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一速度,知道了为什么要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速度,其实单位路程的时间也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只不过后者比较起来不方便罢了;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