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1.1教学设计+课时课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1.1教学设计+课时课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08 18:20: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机械运动》在2022新课标中是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二个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部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本单元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科学课程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机械运动》里包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对常见长度、时间、速度的感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估测技能。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基础。“比值法”定义速度是初中阶段定义物理量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速度图像的识别和理解是今后理解各种图像的基础。生活中会经常应用参照物、速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等。
本章课标要求
2.2.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例1 会利用自身的尺度(如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例2 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概念:九个概念——单位、国际单位制、误差、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一个公式——v=s/t
物理思维:三种方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两个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测量平均速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经历探究过程,客观记录测量结果,感知误差的存在,体会减小误差方法的应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估算,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差别。
2、知道参照物的选取如何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3、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4、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通过读图辨认出两者的区别。
5、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二)学业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2、学会利用间接测量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正确测量和读数。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六、教学难点: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在思维方面,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之前,他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但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很容易养成片面看待问题,既看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的习惯。在兴趣方面,根据学生既喜欢物理又害怕难等等现象,怕的是计算题,特别是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孩子们。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地重要。同时根据中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可又没有产生探索这些实验现象原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实际实验操作的功能,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本章活动主题: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位楚国人非常喜爱创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有一天,他搭乘一条溲船过江,船行至江中时,他随身携带的宝剑突然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船家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结果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只见他掌出一把小刀在船眩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船夫以为他不要宝剑了,就继续向前划船。
待船夫停船时,这位楚国人站起身,面对船夫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弦边所刻记号处跳入水中去捞掉落的宝剑。他捞来捞去,怎么也没有捞着他那把宝剑。这位楚国人为什么没有找到自己的宝剑?你能描述清楚船和宝剑之间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吗?学完本单元知识你就知道了。
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学习任务 长度、时间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减小误差
优秀 熟悉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熟练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熟悉时间的测量工具;会熟练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精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熟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熟练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熟悉误差的概念;能区分误差和错误;熟练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良好 知道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道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合格 了解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能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交流 物理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物理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物理术语 ,过于口语化
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
机械运动
活动一:观看并讨论课本P21的“想想议议”,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通过解答例题加强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二:评价考核课本第22页第4题
问题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活动一: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并填写表格。

活动三:评价考核课本第25页第2题。
活动二:小组进行“拓展性实验”,并观看“科学世界”。
任务四: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活动一:讨论课本P19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速度的概念,并对照课本。
根据速度的概念,学习速度的公式。
活动二:评价考核课本第22页第3题
任务三:运动的快慢
(2课时)
问题1:怎么计算速度?
任务二:运动的描述
(1课时)
活动一:自学课本P13时间的单位,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问题2:如何测量时间呢,有误差怎么办?
活动二:观看“误差”的知识,讨论如何减少误差的产生。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活动二:讨论课本P17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出参照物的概念,并对照课本。了什么规律。
活动三:分组观看课本P17的“想想议议”,小组代表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一:讨论课本P16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对照课本。
任务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课时)
活动三: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讨论回答“想想议议”的问题
活动二:考核评价“估算填写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单位”、“比一比谁换算的快”
问题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和测量呢?
活动一:自学课本,回忆部分长度的单位并学习新的单位,学习单位换算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一章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请大家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用到那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图甲: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获得女子铅球金牌,成绩为20.58米
图乙: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100米半决赛以9.83秒的成绩进入决赛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为什么要测量?
AB长还是CD长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
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先看看,再用尺量。
新知讲解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探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天平等等都是我们熟悉测量仪器或工具。
仪器和工具
新知讲解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 符号:m
小资料: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所
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nm)
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新知讲解
一、长度的单位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手掌记忆术
新知讲解
单位换算步骤
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如:
数不变
乘进制
换单位
课堂练习
1、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__________m=____________cm=
__________mm =_________nm.
2、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该型号电池高度为(  )。
A 14mm B 145mm
C 500mm D 50.0mm
8.2×10-6
8.2×10-4
8.2×10-3
8200
D
课堂练习
1.某人高:1.67( )
2.一层楼房高约:30( )
3.地球半径约:6400( )
4.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3( )
5.钢笔长约:0.15( )
m
dm
km
m
m
新知讲解
思考:有了单位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二、长度的测量
1、认识人的身体部分长度
约1dm
约1 cm
(一)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练习利用人身体部分长度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
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课桌
教室
新知讲解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测距仪
轮式测距仪
(二)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1、基本工具——刻度尺
学生用尺
卷尺
软尺
皮尺
新知讲解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认:
A
B
C
D
A、刻度尺上标识的__________
B、________线,若该线磨损,则______________
C、刻度尺的_________。即刻度尺测量的__________
D、刻度尺的 ________,即相邻刻度线的长度。
单位
零刻度
可选其他刻度作为零刻度线正常使用
测量范围
量程
分度值
新知讲解
(2)会选: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_______和 ________。
量程
分度值
新知讲解
(3)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知讲解
(4)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新知讲解
(5)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除了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准确值:
分度值:
估读值:
3cm
1cm
0.2cm
A
B
读数:
读数:
3.2cm
3.25cm
准确值:
分度值:
估读值:
3.2cm
1mm或0.1cm
0.05cm
说明: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新知讲解
(6)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78cm
数字
单位
新知讲解
(7)会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会选
会放
会认
会看
会读
会记
会算
刻度尺使用做到:七会
新知讲解
(二)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实验:分组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次数 长度a/cm 宽度b/cm
1
2
3
平均值
新知讲解
(三)特殊测量长度的方法
平移法:
化曲为直、
累积法
新知讲解
三、时间及其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min)、 天、星期、月、季、年、世纪等
换算:1 h = 60 min
1 min =60 s
1h=3600s
物理学利用长度反映空间的两点距离,那么时间就是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来反映事物的变化过程
新知讲解
想一想:人类从古到今是如何准确计量时间的?
石英钟
电子手表
机械停表
电子停表
日晷
沙漏
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现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2.工具:用钟表指针的位置实际反映某个时刻;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新知讲解
3. 停表的使用
复位
启动、停止按钮
分针
秒针
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下开始/启动键时 表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开始/启动键时 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复位键时 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新知讲解
视频:停表的读数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min_______s。
1
39.8
新知讲解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新知讲解
3.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4、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如: 一位同学用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21cm、10.23cm、10.11cm、10.24cm、10.22cm,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_______cm;这位同学所用刻度的分度值为 。
10.11cm
10.23
1mm
课堂总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及其测量
时间及其测量
误差和错误
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估测
长度的准确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作业布置
1.小明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正确测量了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A. 18.4mm
B. 18.40cm
C. 18.4cm
D. 184mm
B
2.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100m短跑时间的是( )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作业布置
B
作业布置
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 7.6m=7.6x100cm=7.6×102cm
B. 7.6m=7.6m×100cm=7.6×102cm
C. 7.6m=7.6m×100=7.6×102cm
D. 7.6m=7.6×100=7.6×102cm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经在前面两节课初步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以及科学家的探究工作后,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学习测量的有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中会学习如何测量长度,本节知识中的长度的单位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其他单位,如温度的单位打下基础,而本节知识中刻度尺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带有刻度的工具,如温度计、量筒的学习埋下伏笔。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节。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教材中许多内容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如他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刻度尺,这对教学是有利的。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章第一节首先给出了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人在活动或劳动中的体验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以及设立单位的必要性。 2.从物强学视角了解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国际单位制。 3.会利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误差与错误。 4.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了解长度的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使用方法。探究能力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究,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 科学态度具备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思维习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请大家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图甲:巩立姣在东京奥运会获得女子铅球金牌,成绩为20.58米 图乙: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100米半决赛以9.83秒的成绩进入决赛。 探究新知:为什么要测量? 用眼睛直接观察课本P10两幅插图及在黑板上画出的图形,课本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提问: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 甲 乙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探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天平等等都是我们熟悉测量仪器或工具。 从生活走进物理,利用思考并回答老师情景把学生带入主题:引入长度和时间两个基本物理量。 领悟目测不可靠。事先选一个标准才可以比较。
任务二: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在国际单位制米,符号为__,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__) 分米(___) 厘米(__) 毫米(__) 微米(__) 纳米(__)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__m=__m; 1dm=__m=__m; 1cm=__m=__m; 1mm=__m=__m; 1μm=__m=__m;1nm=__m=__m 手掌记忆方法: 单位换算步骤: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如: 强调:进行单位换算时,数不变,乘进制,换单位。 小试牛刀:1、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 _______m= 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__________nm. 练一练: 1.某人高:1.67( ) 2.一层楼房高约:30( ) 3.地球半径约:6400( ) 4.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3( ) 5.钢笔长约:0.15( ) 思考问题并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米,符号为m 2、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练习试题,并相互批改 体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 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掌握单位换算的书写过程。 在实际情境中回顾长度单位,巩固单位换算运用
任务三:长度的测量
思考:有了单位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人的身体部分长度 让学生估测自己指甲的宽度、拳头的宽度、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 2、练习利用人身体部分长度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 测量对象长度宽度课桌教室
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一、提问:你知道哪些长度测量工具? 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皮尺、软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测距仪、轮式测距仪)供观察。 (三)特殊测量长度的方法 介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如平移法、化曲为直、累计法 思考问题并讨论。 参与活动,并分组实施、汇报测量的数据。 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并观察常用的测量工具。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具体活动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任务四: 时间及其测量
〖过渡〗物理学利用长度反映空间的两点距离,那么时间就是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来反映事物的变化过程 提出问题: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1、时间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时(h)、分(min)、 天、星期、月、季、年、世纪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计时工具: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工具记录时间,而现代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如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钟表指针的位置实际反映某个时刻;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停表的使用 如图:A为复位键,B为开始/启动键 归纳总结:使用方法: 第一次按下开始/启动键时 表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开始/启动键时 表针停止转动,读数。 第三最后按下复位键时 表针弹回零点。 简称: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停表的读数 分钟盘;分针走一小格为0.5min,走一大格为1min,走一圈为15min 秒钟盘:秒针走一小格为0.1s,走一大格为1s,走一圈为30秒(分针走一小格);走两圈为60秒(分针走一大格)。 练习:如图所示,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min_____s。 思考并讨论问题。 1h=60min,1min=60s,1h=3600s 阅读资料,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 观察停表和阅读说明书掌握停表使用方法。 感悟总结读数方法:若分钟盘指针位于非整分钟数前0.5min,则大盘读数在0—30s内;若分钟盘的指针位于非整分钟数后0.5min,则大盘读数在30—60s内。如图读数为3min37.5s. 结合所学知识方法,看图读数完成练习。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挑选相应的使用工具,从而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任务五:误差
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作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例如: 一位同学用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21cm、10.23cm、10.11cm、10.24cm、10.22cm,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是 ;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作 cm;这位同学所用刻度的分度值为 。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并讨论问题。 交流讨论问题,并归纳总结。 根据知识总结完成练习,学以致用 根据试题得出结论:错误与误差的区别。 通过讨论,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思考,最终引出“误差”的概念。 通过试题,承上启下,巩固结论,启蒙新知,从而得出错误与误差的区别。
任务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归纳本课所学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6.板书设计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小明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正确测量了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B ) A.18.4mm B.18.40cm C.18.4cm D.184mm 2.如图所示,四个计时器能成功地记录下100m短跑时间的是( B )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乙和丙 D.只有乙和丁 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A ) A.7.6m=7.6x100cm=7.6×102cm B.7.6m=7.6m×100cm=7.6×102cm C.7.6m=7.6m×100=7.6×102cm D.7.6m=7.6×100=7.6×102cm 【拓展】方法规律:在物理实验题中,常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如果只多次测量不求平均值是为了使得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如果多次测量且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活动教具、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紧密围绕“速度”这一概念展开,以速度为主线,将第一章中的重要知识进行了串联,并升华了对参照物、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概念的理解。
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