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组织材料形散神聚的特点。
2.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体会作者对家国天下寄寓的复杂情感。
3.品味作者清新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价值,体会作者对家国天下寄寓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难点:品味作者清新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准备:PPT 教案 学案 积分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学生随老照片和教师讲述进入情境。
(PPT展示民国时期天津街巷、《益世报》报馆、报纸老照片)
1935年的11月,天津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益世报》编辑部收到了一篇名为《灯笼》的来稿,第二天,这篇散文刊登在了副刊“益世小品”的醒目位置。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在那一片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灯笼》照亮了谁温柔缱绻的记忆,刺痛了谁不愿睁开的双眼,又点燃了谁保家卫国的满腔豪情?今天,就让我们点一盏时光的灯笼,和他一起细数那些有关家、国、天下的点点点滴滴。
2.出示教学目标,学生了解
3.教师引入“情景互动游戏”,介绍游戏规则:
(1)根据要求完成指定任务,最终升职为主编,即为游戏通关,荣获“超级大玩家”称号。
(2)回答问题收集奖励卡片,卡片最多的玩家可获赠神秘礼物一份。
时间来到1935年11月,民国时期。
你是天津《益世报》副刊“益世小品”的一名编辑。
一个夕阳微醺的初冬傍晚,你收到了这样一篇投稿——
(二)整体感知
1.概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句:
“真的,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得就都是。”
发布学习任务一: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概括文中与灯笼相关的事件,完善表格。
学生答案预设:
教师出示表格,做出提示:
小锦囊:
(1)事件概括语言要简洁
(2)注意体现事件和灯笼之间的联系
根据学生答案,教师点拨:
散文的事件看似琐碎,实则都围绕“灯笼”这一话题组织起来,灯笼是课文的线索。——灯笼为线穿逸事
2.梳理情感,品味文化内涵
(1)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二(自主探究):
结合作者经历和知识库内容,再读课文,探究灯笼背后的民俗和文化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师PPT展示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结合作者经历和助读资料,完善学案中的表格。包括:写作视角、作者情感、民俗(内涵)和文化意义。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学生,生成答案,引导学生分享交流。
学生答案预设:
视角:
个人悲欢→民俗乡情→家国情怀
作者情感:
怀念→感伤→报国壮志
民俗内涵和文化价值
祖孙情深(生活的不易)
世事变迁
历史幽思(借古喻今)
总结点拨:
除了灯笼这条线索,课文中还根据感情的变化来组织材料,感情的变化是暗线,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感情升华聚文魂
(2)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三(口语表达):
为了说服主编采用此文,请以编辑的身份,从立意和材料组织等角度简单说说你选择这篇稿件的原因。
学生结合表格中的内容,从选材、立意、材料组织方面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同时小结本阶段内容。
学生答案预设:
主编,这篇散文以灯笼穿起个人北环、民俗乡情,家国情怀,材料丰富,感情的变化富有层次,结尾感情升华为报国壮志,格局开阔,在时下内忧外患的局面中,是一篇能唤醒人们斗志的好文章啊!
(三)品味语言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之前所学有关品味语言的一些技巧和思路,出示“锦囊一”
锦囊一:品味语言常见角度
1.修辞 2.用词 3.描写角度 4.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语言赏析常见答题思路:1.这句话运用了……技巧,2.实现了……表达效果,3.表达了作者……情感
教师为学生提供新的语言风格品鉴思路,学生了解语言风格,为品读课文做准备。
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作家大多既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文化经过良好的古典文学熏陶,散文语言简净、典雅、含蓄、蕴藉,具体表现为:
1.多用三四字短句,少用长句。
2.多用书面语
3.多引用化用古语
2.教师创设情境,发布学习任务四(合作探究):
在审阅来稿时,作者清新典雅的的语言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你叹服,忍不住想要把《灯笼》的美言美语分享给周围的同事。
研读课文,选出你欣赏或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出鉴赏达人吧!
学生再读课文,与同组同学完成语言鉴赏分享交流,选出“鉴赏达人”。
品味语言示例:
我太喜欢文中第三段“雪夜驰马,荒郊夜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这句话了。它不仅用四字短句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祖孙闲谈的内容,读来简洁含蓄却又意味深长,而且“忘路之远近”一句化用《桃花源记》,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展示了作家丰厚的积累。
我太喜欢文中“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这句话了。它不仅巧借蜘蛛结网来比喻灯笼结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记忆中充满与灯笼有关的往事的事实,而且一个“挤”字极富画面感,洋溢着对灯笼的浓浓深情。
3.PPT出示补充的课外古诗词。教师点评、点拨、调整学生答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清淡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和作者深沉复杂的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总结。
(四)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情境发布学习任务五:
稿件刊印前,主编请你在这篇散文的前面加上一段“美文导读” ,对散文选材、立意、语言风格等作200字左右的赏评和推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篇散文。你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任务锦囊:可参考借鉴课文后所附阅读提示
学生结合整体感知中有关材料组织、立意的学习收获和品味语言部分的学习收获,借鉴课后阅读提示的内容,组织优美流畅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五。
美文导读: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过一盏灯笼,吴伯萧的《灯笼》以自由的散文笔法,典雅蕴藉的语言,向我们展示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盏灯笼,可以穿起对童年、故乡、亲情的怀念,也可以蕴含家国天下的历史况味,更可以承载金戈铁马的万丈豪情!愿每一位读者,读罢此文,都可以收获一份温暖,一缕幽思,一点警醒。
(五)课堂总结
1.教师创设情境总结课堂,学生整理学案,回顾课堂内容
你出色的业务水平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令主编和同事们赞不绝口。在大家的一致推荐下,你成功升职为“益世小品”主编!
2.课堂结语
八十八年前,吴伯萧以一篇《灯笼》为灯,温暖了迷茫的探索者、警醒了昏聩的逃避者、振奋了勇敢的前行者。今天,我们青少年也应当高举一盏奋进之灯,赓续 “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让我们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的重任,共创民族文化的锦绣辉煌吧!
3.论功行赏
向获得积分卡最多的同学颁发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