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9 09:5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走进作者
王湾(生卒年不详),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王湾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是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背景了解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时所作。
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思乡愁绪油然而生。
什么是律诗

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

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通常为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已来。我多么思念故乡,家书早已写好,如何寄回故园?希望北归的大雁将它捎到洛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
旅途之景
首联点题。先写“客路”,再写“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能高悬。
“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做铺垫。
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
达到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效果。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01
02
03
04
0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对偶、拟人
“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
江春之景 哲理之思
颈联写景兼点明冬末春初的时令。这两句借描绘的景象,寄寓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乡之情
尾联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思愁绪。
结构分析
思乡之情
北归大雁
捎书洛阳
江上之景
大江行舟图
海日江春图
旅途之景
青山绿水图
游子思乡
(首联)
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
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
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
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教师总结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课堂小甜点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 苏建 (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 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鸿 雁
传 书
典 故
元曲
元曲
元曲
元曲
元曲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词大致可分三类
小令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中调
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
长调
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下节课见!